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我们的大脑只有99.5%是真正的大脑,剩下的0.5%都是…|新闻串烧

2024-08-31辟谣

内容提要

1. 微塑料侵入人体新发现 :2024年5月发布的一份预印本研究显示,今年初尸检时收集的人类大脑样本相比8年前收集的样本,含有更多塑料碎片——高出约50%。

2. 禁食对人体影响新发现: 2024年8月21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小鼠研究显示,禁食可以加速肠道干细胞愈合,但同时也可能令它们更易癌变。科学家的研究新发现不是为了吓唬你我,而是面向广受欢迎的禁食,寻找更好的饮食方式。

3. 蚊子是怎样搜寻叮咬目标的? 已知有多种 因素 :二氧化碳、气味、视觉画面、皮肤产生的对流热量以及身体产生的湿度等。但这些因素哪个对吸引蚊子叮咬最关键?【自然】杂志有新发现。这为我们个人寻找更好防蚊叮咬的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微塑料已经占领0.5%的人类大脑

2024年5月发布的一份预印本研究 (目前尚未见刊) 显示,2024年初尸检时收集的人类大脑样本相比8年前收集的样本,含有更多塑料碎片。

预印本文章作者、阿尔伯克基新墨西哥大学制药科学教授马修·坎彭 (Matthew Campen) 表示:「我们在正常个体脑组织中观察到的塑料浓度为每克脑组织含4806微克 (2024年) 和3057微克 (2016年) 塑料,前者的重量百分比接近0.5%。这些个体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2024年样本的大脑微塑料浓度竟然比2016年高出约50% ,这个变化速率相当惊人。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我们的大脑只有99.5%是真正的大脑,剩下的0.5%都是塑料——这听起来挺瘆人的。

当然,上述塑料浓度增加情况仅表明暴露问题,科学家并未得到任何有关脑损伤的信息。罗格斯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副教授菲比·斯台普尔顿 (Phoebe Stapleton,未参与新工作) 表示:

「目前还不清楚微塑料颗粒在人体内怎样流动,怎样进入和离开大脑,抑或是聚集于神经组织中并引发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以了解微塑料如何与细胞相互作用,以及这会否产生毒理学后果。」

在这项预印本研究中,作者团队检查了92名在2016年或2024年接受尸检的死者的大脑、肾脏和肝脏组织。脑组织样本收集自额叶皮层——大脑中与思考和推理相关的区域,最易受到额颞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后期阶段的影响。

坎彭指出:「基于观察结果,我们认为大脑会吸收最小的纳米结构,比如直径在100到200纳米的颗粒,而一些较大的颗粒,比如直径在1微米到5微米的,则会进入肝脏和肾脏。」由预印本文章可知,脑组织样本所含微塑料浓度是肾脏和肝脏样本的浓度的7~30倍。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定义,微塑料是指直径大到5毫米、小到1纳米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也属于微塑料,其尺寸小于1微米,无法被人眼观察到。

专家表示, 纳米塑料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隐患——因为这些超迷你碎片能在单个细胞内驻留

坎彭表示,纳米塑料在我们体内劫持了某种「交通工具」,并借此穿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鉴于 塑料亲油脂,因此有一种理论认为,塑料劫持下人体摄入的脂肪,然后跟着脂肪一起抵达富含脂质的器官——大脑是首选

人类大脑的重量约有60%都是脂肪,远高于其他任何器官。对于大脑细胞而言,必需脂肪酸 (如Omega-3脂肪酸) 至关重要,不过人体无法自产必需脂肪酸,因此只能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取它们。

美国流行病学家菲利普·兰德里根 (Philip Landrigan) 认为,饮食是人们接触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主要途径,某些微塑料也会随空气传播,例如,汽车轮胎在高速公路表面的磨损会导致一定量微塑料颗粒进入空气并随之传播。此外,海洋里的一些微塑料会通过波浪作用进入空气。

资料来源:

Tiny shards of plastic are increasingly infiltrating our brains, study says

间歇性禁食有致癌效果?

禁食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复杂许多。

2024年8月21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小鼠研究显示, 禁食可以加速肠道干细胞愈合,但同时也可能令它们更易癌变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作者团队表示,新发现将有助于帮助我们优化间歇性禁食等流行饮食。

他们此前已发现禁食可提高肠道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后来开始聚焦于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

团队研究了3组不同小鼠的肠道干细胞:一组作为对照组,照常进食;一组小鼠禁食24小时;另一组在禁食结束后24小时内能尽情进食。通过观察,研究人员注意到,小鼠禁食期间,其肠道干细胞的再生受到抑制,而一旦结束禁食期,再次开始进食,干细胞的再生会加速。

作者团队这样说道:「新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禁食结束后的重新进食可以增强肠道干细胞再生能力,令肠道损伤更快修复。」

不过与好处相伴的是癌变风险。当研究人员针对恢复进食后的小鼠的肠道干细胞进行癌症相关突变诱导时,他们发现,这些细胞比在禁食阶段更易导致癌前息肉形成。

作者就此指出,禁食对人类的实际影响比我们从实验小鼠身上看到的复杂得多。我们还需要开展更多工作,以探究人类肠道干细胞在禁食前后会否出现类似的正反两面变化。

但无论如何,上述新发现让我们对禁食有了愈发深刻的见解。作者团队表示,禁食的小鼠会产生大量多胺 (polyamines) ,这类物质有助于细胞生长、分裂以及分化。他们现在计划测试多胺补充剂可否用于模拟禁食效果。

虽然间歇性禁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饮食方式,被全球各地的人广泛采用,也已被证明具有针对多种疾病的巨大益处,但我们还要深入分析间歇性禁食的每个阶段,包括禁食期间与禁食后的再进食阶段,以求更好地利用饮食法,比如在最大限度提高肠道干细胞再生能力的同时,避免增加罹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资料来源:

Scientists Are Starting to Unravel How Fasting Affects the Gut

Nature:宽衣大袖最防蚊

蚊子是怎样搜寻叮咬目标的?

科学家了解,其中的关键在于对红外线的利用。这些能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的「嗜血者」会根据多种线索叮上「猎物」。线索包括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味、视觉画面、皮肤产生的对流热量以及身体产生的湿度,但它们都有局限性。

最近,有研究团队于【自然】杂志撰文,描述了埃及伊蚊 ( Aedes aegypti ) 的「红外探测器」及其相关的形态和生化结构。

蚊子视力不强,因此依靠多种感官来寻找可叮咬目标。它们的感官还能保护自己免受危险。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蚊子在进食时会对传达危险信号的视觉和机械力刺激做出反应——最典型的就是一只准备拍击的大手。

在距离人类皮肤约10 厘米处,蚊子就能探测到来自皮肤的热量。而当落到皮肤上后,它们能直接感知皮肤温度。除了这些,根据【自然】新研究的报道,蚊子还可以探测热红外线。

作者团队测量了雌性埃及伊蚊在两个区域寻找宿主的方式。这两个区域都暴露于人类气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我们呼出的相同;其中一个区域还暴露于皮肤温度源的热红外线下。研究人员发现,热红外线的存在令蚊子的寄主寻找活动增强了一倍,如果热红外线源活跃,蚊子感知皮肤热量的最大距离增至大约70厘米。

当然需要指出,任何单一的线索都无法刺激它们的寄主寻找活动。新论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生物学家克雷格·蒙特尔 (Craig Montell) 说道: 「只有结合其他线索,比如更浓的二氧化碳和人类气味,热红外线信号的影响才显著。」

作者团队认为,穿着宽松衣服可能是最有利于防蚊,因为人体皮肤与衣服之间留出空间,会使热红外线消散,从而使蚊虫更难找到寄主。

资料来源:

Here’s What You Look Like to a Mosquito

END

【世界科学】杂志版在售中 欢迎订阅

月刊定价15元/期

全年订阅价180元

订阅方式一:

「杂志铺」订阅有折扣~

订阅方式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263

订阅方式三:

机构订阅,请拨打

021-53300839;

021-53300838

「震精」!新研究揭示微塑料对男性的影响…|新闻串烧

男性睾丸惊现高浓度微塑料… | 新闻串烧

胎儿一动,微塑料也跟着晃了起来…|新闻串烧

蚊子爱闻你身上的肥皂味;美洲印第安人祖先来自中国北方沿海;极地微生物能低温分解塑料|新闻串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间歇性禁食并无瘦身效果

素食、间歇性禁食、生食、古法饮食…高级营养师分析流行的10种瘦身饮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