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公众号贞观被封,冤枉么?

2024-09-12辟谣

那么贞观的罪状在何处么?首先要说造谣传谣,这是绝对站不住脚的。该文的作者与妻子,都是公职人员,没记错的话,跟公安系统还非常接近。所讲述的故事,是一个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个女孩独身一人租了个房子,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与生活都不顺畅,自己在与她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她似乎不谙世事,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久之后,死在了出租屋中,家属上门,经过一番争论,作者出于人道主义,赔了一笔钱。这是故事的梗概。

这部分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咸阳警方的通报中,证实了这一点。贞观在随后的发文中,说负责的编辑看过诸如账单、聊天记录以及报案记录等,这个不用怀疑,不太会存在任何造假的可能。

被人诟病的,是一些细节与真实有出入:其一,这个女孩并不是作者所说的211学历,而是北方工业大学专升本。其二,这个女孩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多次排第一,面试被刷的情况不存在,只有几次笔试成绩一般,未进面试。其三,女孩的父母处理自己女儿骨灰的时候,并不是像作者所说的那样随意,而是依照当地的习俗,倒入了河中。

这是一些可大可小的细节,如果要从有罪推定的角度来说,是这样:为了博人眼球,刻意夸张渲染了很多细节,来书写一个逼仄的环境,让一个名校毕业生看不到希望,最后在绝望中自尽的故事。用造假的细节博人眼球,实在是心可诛。

排除作者本人得知准确信息后依然刻意夸大的情况,即使是这样有罪推定来看,也是莫须有的罪名。在这里先问各位两个问题:第一,本来可以补贴家用的闲置屋子,成了凶宅,以后还能不能租出去,都成了问题。后续,一堆杂七杂八的琐碎事,什么警察问询,做笔录,还有和家属扯皮,最后自己还要赔笔钱。这种倒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在讲述的时候,可能做到完全心平气和,不掺入一点情感色彩么?无论是对死者的同情,对死者家属态度的不满意还是埋怨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差,摊上这破事儿,总归会在你的表达或者写作中体现出来吧。

是我的话,我会同情死者之余,嘴上真的要痛骂几句,不然实在找不到什么发泄口。第二个问题,当我们听到一些真实而又悲惨的故事时候,细节上有一些出入,你会怪罪讲述的人刻意夸大和不真实么?我举个例子,你朋友的朋友是一个家暴受害者,你朋友和你讲述这位朋友的遭遇,说她每周都要遭受五六次家暴,实际情况是最多的时候,一周也只有三次,你会觉得你的朋友在刻意夸大细节么?

拜托,不是所有人都是职业素养极高的新闻工作者和法律、公安专业人士,不可能要求一个普通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做到一丝一毫的差距都没有。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精力和成本去做到像刑侦破案那样抽丝剥茧,这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接下来,我来做一个常识的推断,这个故事中,所谓的「造谣」,可能是怎么来的。关于学校方面,如果不是常年从事填报志愿或者高校评估类的工作,别人和你说她毕业的一个学校,你能立马判定这所学校是211还是普通一本么?并不是所有的211高校都有耳熟能详的知名度吧?还有,别人说自己毕业于哪个学校,你会多问一嘴你是全日制本科还是专升本?吃饱了撑了的吧。

然后那个关于考事业单位的排名问题,这方面的调查,倒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似乎佐证了一条不实信息。但是,你只要身边有朋友或者你自己参加过类似的考试,你就想一点:你会跟人满世界地说自己差很多分,连面试都进不去。还是会习惯性地说差一点,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别忘了这个故事中的女孩,本身就是一个失意者,心理健康状态也堪忧,在这种细节上给出不真实的表述,是非常常见的。

那么对于故事的作者来说,除非是刻意夸大或者自己捏造信息,否则的话,这种真真假假的细节,听了就听了,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证真假的。我的租客和我卖惨,说她面试被刷,我难道还去打电话咨询当地人事处,她考试的真实情况,这现实么,就算我真的缺心眼这么干,别人会透露这个信息给我么。 要知道一点,后来的记者们之所以能够咨询相关部门并且得到回应,是因为这已经成了舆论事件,不是单纯地表述一个悲惨故事,出于解决舆情的考量,有关部门自然会配合,解决很多问题。

回到故事讲述者本身,在亲历和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去佐证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的真实性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原文看看,学历也好,面试成绩也好,原文并没有很多笔墨去着重描写,几乎都是一笔带过,这些细节即使删掉,丝毫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和阅读感受。同样的悲剧遭遇下,211学历,多次笔试第一面试的没过的人的生命就比专升本,没进面试的人生命更有价值?更值得让人同情和唏嘘嘛?这明显是一个混蛋逻辑吧。

再来说说所谓的家庭原因,先说一个前提,这是一个没有办法佐证的东西。女孩的父母,在先前与作者打交道和面对记者打交道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很容易发生的事情,加上死者为大的道德考量,所谓的态度与情感层面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深究的。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讲述了出身于农村的父母辛勤工作,支持女儿读书,毕业后也一直含辛茹苦供养着女儿这一事实。没有任何一处添油加醋说他们对女儿多不好这样的描写,从这一点看,我不太相信作者是有意引导观众去攻击原生家庭农村地区之类的。

至于什么「扔垃圾一样处理骨灰」这样的描写,可以说措辞层面或许存在夸张,但是别忘了,作者在事发之后,是和女孩的家人接触了一段时间,协商了很多事宜,并且还赔了一笔钱。不是说赔了钱就可以去造谣,是说处理这样让人晦气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的时候,对方的表现,是能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自己的主观感受的,这是人之常情,即使受过再专业化的写作或者调研训练的工作者,都很难避免在表述中加入自己的情感。

说了这么多,我是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故事中的疑点是怎么来的,要说作者和贞观平台,刻意夸大了很多故事细节,我是不认可的,甚至我觉得这些所谓的「谣言」定义,对于一个普通人投稿的故事来说,可谓是吹毛求疵了。非要说真实性,什么摆摊、养猪、钓鱿鱼暴富,比这个更真实么?贞观冤枉与否,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 知道一点就好,想写被大家所看到的人间疾苦故事,记得用刑侦破案的角度,来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否则,讲故事和造谣的界限,就是隔着一张薄纸,一捅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