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极米科技再遭百度抛售,李彦宏减持套现超8亿元

2024-06-20辟谣

李彦宏的百度系仍在持续抛售「国产投影仪第一股」极米科技(688696.SH),截至目前,已减持套现超8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从2022年3月份解除限售以来,百度网讯及其一致行动人百度毕威多次抛出大规模的减持计划,截至6月18日,百度系累计减持了超6%的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11.61%减至5.53%。

对于百度系频繁减持的原因,公司高管回应表示,是因为百度系投资公司已长达6年有余,因自身资金需求展开减持。

而上述减持背后,是极米科技业绩持续下滑,二级市场走势一路震荡下行,股价早已破发,公司市值相较于峰值时期超400亿元的市值已然大幅缩水,目前公司总市值不到60亿元。

百度多次减持,套现超8亿元

6月18日晚,极米科技公告表示:公司股东百度网讯、百度毕威合计持股数量从462.60万股减至387万股,持股比例从6.61%减至5.53%,减持数量75.60万股,减持比例为1.08%。

其中,公司股东百度网讯持有公司股份从422.20万股减少至352.71万股,持股比例从6.03%减少至5.04%;百度毕威持股数量从40.39万股减至34.29万股,持股比例从0.58%减至0.49%;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时间为5月29日-6月17日。

公开资料显示,百度网讯的股东为李彦宏、崔珊珊,前者持股99.5%,后者持股比例为0.5%,百度毕威则是百度网讯的控股孙公司。在减持前,百度网讯、百度毕威合计所持极米科技股份为580.53万股,对应持股比例为11.61%,该部分股份来源于公司IPO前融资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百度网讯、百度毕威资料,来源于极米科技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3月份解除限售以来,百度系便开启了对极米科技的频繁减持模式。

2022年3月份,就在解除限售后,百度系随即抛出减持计划:百度网讯、百度毕威计划在特定时间内减持不超过213.97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不超过4.28%。2022年6月份,百度网讯、百度毕威表:预计减持不超过210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

2023年3月,百度系再次抛出减持计划:百度毕威计划在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8.36万股公司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0.83%。2024年5月,百度网讯表示拟减持不超过185.93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2.66%;百度毕威计划减持24.07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0.34%。

从具体落地来看,2022年3月-2023年5月,百度网讯减持了127.71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2.55%,百度毕威减持了22.29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0.45%。

2022年7月-8月,百度网讯减持了62.3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为0.89%,减持总金额2.11亿元;百度毕威减持了31.20万股公司股份,对应减持比例为0.45%。2024年5月初至5月28日期间,百度减持了0.66%公司股份。

一系列操作之后,截至6月18日,百度网讯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解除限售前的11.61%减至5.53%;换言之,在2022年3月,百度累计减持极米科技股份比例高达6.08%。

百度系减持极米科技部分明细,来源于极米科技公告。

根据极米科技披露的百度减持区间价格及减持数量等粗略估算,百度网讯、百度毕威合计减持套现超8亿元。

频繁减持背后:市值大幅缩水、业绩萎靡

百度系频繁减持极米科技背后,是公司市值大幅缩水、业绩持续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极米科技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5.57亿元,同比下降15.77%;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5.97%;扣非净利润直接从2022年的4.42亿元暴跌至2023年的6822.22万元,同比大跌84.57%。

2024年一季度,极米科技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5亿元,同比下降6.59%;净利润为1431.91万元,同比下降72.57%;扣非后净利润降至811.15万元,同比下降80.52%。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6月19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84.6元/股,跌幅2.87%,早已跌破其发行价133.73元/股,总市值仅为59.2亿元,相较于峰值时期超400亿元的市值,已然是大幅缩水。

极米科技近期净利润,来源于东方财富截屏。

在6月8日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百度系减持的原因,是否在于不看好投影仪行业及公司前景?

对此,极米科技高管回应表示:截至目前,百度投资极米科技已经超过6年时间了,百度是在陆续减持极米科技,并非集中大量抛售;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投资标的公司上市后,实现了其投资目标,减持是基于其自身寻求而做出的决策。

事实上,据公开资料,国内投影市场发展承压,行业一度深陷「价格战」之中。极米科技就曾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表示:国内投影市场消费需求复苏缓慢,产品需求面临阶段性压力,国内市场目前为公司收入主要来源,公司国内投影产品销量出现下滑,导致公司整体收入下滑;同时,公司调整了部分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下滑。

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