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的法兰西体育场,上演了被认为是奥运田径史上最伟大的一场万米大决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10000米项目中,乌干达选手切普特盖表现出色,以26分43秒14的成绩夺得金牌,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同时,他也实现了自己在该项目上的「金满贯」(集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于一身)。
若只有如此,还不足以让这场比赛「封神」,最精彩的,是这场比赛共13人组成的冲刺集团均冲进了「27分大关」——这13位万米高手均打破了由埃塞俄比亚选手贝克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跑出的27分01秒17的原奥运会纪录。
8月2日,切普特盖在比赛后庆祝。 当日,巴黎奥运会田径男子10000米决赛在法兰西体育场举行。乌干达选手切普特盖夺得冠军并打破该项目奥运会纪录。 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促成这场「历史第一万米决战」的有三点:选手水平高,天气特别好,再有就是最合适的「战术」。
好天气和好对手,对于好成绩的促成效果毋庸赘言。因为几乎所有的田径项目要出好成绩,这两点都是很重要的条件。而事实上,第三点才是最为关键和难得的。
要说明这件事,有一个非常合适的案例可以和今晨的奥运会万米赛场拿来一起说——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00米决赛。
那场万米决赛笔者就在现场,那是在一场大雨之后,温度达到28度,湿度达到80%,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万米比赛事实上整体成绩是非常糟糕的。
夺标大热门来自乌干达的两名选手,当时已经成为万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切普特盖,和他的年轻同胞基普利,还有一位是充当「兔子」角色的基萨。但在这样极为难受的天气条件下,乌干达代表队所制订的一人突在最前面,打乱其他对手节奏的战术基本上就很难奏效,因为大家速度都带不起来——基萨在做了16圈的「兔子」后下场,作出了很大牺牲,但完全没有起到效果。
基萨退出比赛时,切普特盖开始处于第一集团靠前的位置,但他似乎想把体力保持在最后几百米冲刺,他显然又想突出重围,又怕最后阶段顶不住,所以最后5圈我们看到众多选手交替领先,没有人有绝对优势,大家处于混战状态。
切普特盖的犹豫不决,让他最终付出了代价。最后一圈的时候,一直咬住切普特盖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开始加速往前,并且三人站位非常有讲究,一人领先,一人卡在偏外道的位置,这让切普特盖和基普利莫跑得非常难受。直到最后一个弯道,两人才如梦初醒,开始猛追。无奈切普特盖和基普利莫并非冲刺能力极强的选手,最后只能目送埃塞俄比亚选手巴雷加冲过终点。
那场比赛,巴雷加的夺冠成绩仅仅为27:43.22,甚至还没达到东京奥运会万米达标线(为27分28秒)。可见,临场发挥和战术布置成为最后制胜的关键性因素:最后的冠军并非实力傲视群雄,而是埃塞俄比亚队整体战术的成功。「我很高兴今天赢得了奥运银牌,但我对结果真的不满意,因为我来这里是期待赢得金牌的。」切普特盖赛后非常失落。
8月2日,切普特盖(右一)在比赛中。 当日,巴黎奥运会田径男子10000米决赛在法兰西体育场举行。乌干达选手切普特盖夺得冠军并打破该项目奥运会纪录。 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再回到今晨的巴黎,依然是切普特盖,比赛大部分时间他都躲在队伍中间,节省体力。但和3年前最大的不同是:在还剩2000米时,他就突围到第三的位置,随后时刻观察周围,不给对手有任何「联合阻碍」的战术空间。而最后一圈还没到,他就开始提速,随后将领导保持到了最后。「大概16年前,当我看到伟大的贝克勒在北京夺冠时,我的心里就萌生了这个想法,有一天,我要成为奥运冠军。我无法形容这种感觉。我很久以来就想要这个。当我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银牌时,我很失望。我就想要赢得10000米的金牌。」职业生涯首夺万米奥运金牌的切普特盖,赛后激动地说。
发生在切普特盖身上的两个故事,证明了场地万米比赛争夺激烈程度,选手彼此间斗智斗勇,战术和临场发挥往往对于最后成绩发挥决定性作用。3年前的东京,埃塞俄比亚的胜利是集体战术的胜利,而今晨的巴黎,切普特盖用绝对的实力和智慧告诉所有人,同样的错,他不会再犯第二次。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