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我们能应对愤怒的公众吗?农夫山泉有点苦:平息「农夫山泉」风波,需要一种共同责任

2024-03-20辟谣

农夫山泉一定没有想到,宗庆后去世竟然成为农夫山泉最大的舆论危机。

从影响的结果看:

1. 农夫山泉不仅股价连跌三日,市值蒸发约230亿。

2. 销售锐减: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都如此。

3. 舆论风波不断:上榜热搜11次,上榜平台5家,持续时长126小时。

这场 风波农夫山泉始料未及,即使是连一向低调、几乎不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的大老板钟睒睒也都写了一篇小作文【我与宗老二三事】,试图来应对这场关乎企业品牌、个人口碑的危机。没有谁会预想到,一场对民营企业家宗庆后的纪念活动逐渐变味,成为对另一位民营企业家钟睒睒和其创立的农夫山泉的定向「狙击」。

钟睒睒先是被指责「对娃哈哈忘恩负义」,被质疑其子入美籍,再后来又被指竞争不择手段、包装借鉴日本元素「媚日」等等。网络舆情持续放大,一时间,农夫山泉股价下滑、被直播「倒水」……钟睒睒和农夫山泉这个创立近30年的品牌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

这些道理本来不难解释,但是放在现在的情形下,听上去就有点「刺耳」。无他,舆论本来就会形成「沉默的螺旋」,不论是有心引导或者单纯是为博流量而出现的「放大器」效应,都可能让网络舆论场看上去一边倒。面对如此情势,农夫山泉有口难辩,辩无可辩,要度过这次危机,或许只能交给时间。

农夫山泉的事发生后,有朋友问我:我们应该如何引导舆论?

无论是钟睒睒的悼念、小作文,还是农夫山泉的第三方解读,作为公关人来看舆论的发酵与走向,你都似乎在对当下的舆论环境感到一次次地震惊,也感到多许的无奈与无力。

1、当前的舆论环境加大了危机应对的难度

不仅是注意力分散这件事,造谣的成本变得更低,负面消息传播得更广,而应对风险、造谣的难度不断加大。

其中,随着网民的文化水平更大众化后,要去教育一个人,即使是客观的信息试图唤醒的成本极高,甚至,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一点,王兴、罗翔、董宇辉清除他们的社交言论便能窥见一二。

2、弱传播:常识被淹没在愤怒中

传统的危机公关应对原则正在失灵。为何?因为「传统」,也就是说,这些原则可能并不适用于当下的舆论环境的变化,舆论中的核心人群。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现实世界中的强者,在舆论世界中是弱者。钟睒睒的小作文写得虽然不好,但如果他是在内部高管谈话中,也许效果就很不一样了,但是他面对的是大众,是那些不理解他,甚至觉得他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的中国首富,一个资本家——本来就是对立面。

钟睒睒和很多舆论中的大佬的感受是一样的:面对大众的质疑、造谣是委屈的,发怒的,也就容易做出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不合理」的言论来。也就是说,在舆论漩涡中,当事人极容易失去「常识」。

3、沉默可能是最佳解决方案

我很悲观地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在黄金24小时采取的正面回应,其实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也许,沉默是最佳解决方案。

之所以会引发争论,是因为有态度的讨论空间,甚至是很多一句话标题的「死穴」。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言语组织就不能有完美回应,无论怎么回应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也就产生了更多新的关注和讨论空间。

有时候,不正面出来说话,可能是最好的解法,但是对于一个高管,对于行业的打工人,我们能不能承受那样的委屈,我们明知不可为但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事情发生后,有悲观者认为民粹泛滥,以后企业家的处境将更难。这样的言论可以理解,应该认真对待,但也需要进一步讨论。

无论此后是自然走偏抑或被引向歧路,归根到底,事件的起点是对宗庆后这位民营企业家广泛的、自发的怀念。市民们冒雨前往宗庆后的追思会,杭州下沙区的花圈被买空,「敬重与爱无需多言」的标语挂在栏杆上……这些感人的场景让我们忍不住回想,已经有多久,我们没有这样自发地去纪念一位企业家了?

中年创业展现的勇气、「达娃之争」中展现的坚韧、在产品开发中的创新精神以及对公共利益的重视,这些品质和行为当然是属于宗庆后个人的,但也普遍存在于企业家群体中,其中很多品质恰恰是其背后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大家对宗庆后这些品质的尊重,恰恰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尊重。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选择相信这是可能的:充分施展个人才华、追求个人财富积累、过上更好的日子,民富以至于国富……。在很长的时间中,企业家是很多中国青年人的人生偶像,虽然这些年企业家面对的舆论环境有波折,但想过好日子的共识不变,对企业家精神尊重的基础就没有变。

正因如此,我们理解,让很多人担心的,不只是这样一种打着正义旗号(比如爱国)抡棒子、扣帽子的攻击,更因为这种言行在舆论场的喧嚣和共振,从线上到线下。人们担心,如果对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家毫无根据的网络攻击和「审判」可以肆意,如果企业家无法开口,也无法维护正当的公民权利和企业权益,如果站在这种攻击对面的是「沉默的大多数」,只会意味着每个企业家都在「射程之内」,没有谁能置身事外,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钟晱晱和农夫山泉。

化解这样的担心是一种共同责任。要履行这种共同的责任,官方和主流媒体应该主动辟谣;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应该调整算法,防止过激言论在流量机制下广泛传播,对于传播谣言、挑动情绪的账号要及时调整;个人也应该更理性地对待各种偏激的声音,被这些声音包围,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们注意到,理性的声音正更多出现在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上,拒绝「碰瓷式」「煽动式」地消费爱国情怀,要求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决策层正在着力推动相关政策。去年出台了「民营经济31条」,今年以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也在加快。最近中央网信办部署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不实信息,蓄意造谣抹黑企业、企业家等问题被列为重点。我们愿意相信,这场出现在2024年春季的舆论风暴,只是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