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因为太菜被怀疑是红色间谍,胡宗南之子叫屈:我爹真没「通共」!

2024-09-23辟谣

胡宗南死后,关于他可能是「红色代理人」的传闻日渐汹涌。一篇文章说,当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后,派飞机来接胡宗南,胡宗南想留在大陆,却被部下一拥而前,挤上了飞机。后来,胡宗南奉命主持「反攻大陆」的工程,包括派人潜入大陆,都一一惨败。

还有一篇文章,作者是胡宗南亲信幕僚、高级参谋朱亚英的儿子朱汉生,他说,自己父亲当年曾奉命全权主办与共产党方面联系起义的事情,但就在第二天,胡宗南突然收到了蒋介石的密电,要他立即赴台。最后,起义之事只好不了不知。

这些文章发表后,导致胡宗南之子胡为真及旧属的群起抗议,胡为真向出版公司老板表示:「为了维护父亲名节,什么事都可以做;出版前是朋友,出版后是敌人!」

在此后的日子里,胡为真亲自规划、修订了【一代名将胡宗南】、【胡宗南上将年谱】等作品,希望以此来洗刷涉及父亲的不实传言,清正视听。

随着各种史料文件的公开,胡宗南「通共」的嫌疑是比较容易被澄清的,但是澄清之后,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就摆在了胡为真等人的面前:如果胡宗南「通共」了,他打了那么多败仗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没有「通共」,却还打了那么多败仗,简直就是不容辩护的无能了。

对于胡宗南这个人的才能,国共双方都曾给出过不少评价,然而鲜有表扬和肯定的,大都是批评和否定。在我军将领和领导人中,大家普遍认为胡宗南「志大才疏」,「此人只是一个师长的才能和气局」;在国民党内部,他们对胡宗南的失败也非常清楚,比如陈立夫就说:「胡宗南是嫡系,又是配备最好的没事装备,结果竟没有打什么仗就败退下来,真是不能原谅。」

1949年渡江战役后,陈诚为蒋介石拟订「今后作战计划」,认为国军应该以持久战的方式,确保广州和重庆两大「陪都」,并在其以南地区准备第二抵抗地带。为了保住西南的半壁,蒋介石将胡宗南的部队从陕西撤到川北,希望自己的这位爱徒承担这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1949年12月,二野司令部发布命令:切断胡宗南部退往西昌、会理、云南的公路线,将其合围于成都地区,以军事进攻、分化劝降的办法,争取胡宗南部起义。

不久后,胡宗南决定把他的长官部迁到西昌。他和他长官部的同事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起飞后却因为西昌天气不好,降落到了海南岛榆林港机场。此后,胡宗南莫名其妙地在海南岛滞留多日,迟迟没有飞回西昌。大战在即, 群龙无首,胡宗南的3个兵团20多万人不战自溃,陷入一片混乱。

在二野凌厉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面前,最后,这20多万兵马全部战场起义。

得知战报的蒋介石深受刺激,在12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过去一年见,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因胡宗南逃避琼岛之故,彻底失败绝望矣!」

胡宗南急忙派参谋长到台湾面见蒋介石,报告自己滞留海南的原因,蒋介石亲笔手书指示:「大陆局势系于西昌一点……全在吾弟一人之身」,命令胡宗南飞回西昌,「单刀前往,坐镇其间」。胡宗南无奈飞回西昌,纠集了1万多残部,打算做最后的抵抗。

蒋介石当时的意思是,胡宗南最后能死在战场,以尽他作为黄埔学子最后的忠诚。1050奶奶1月25日,蒋介石派蒋经国飞回西昌,传达了死守的命令,要求胡宗南在「死中求生」,并告诉他:「如果台湾失陷,我必死于台湾以尽我职责。」

只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大势已去,任谁来了都无济于事。在最后的时刻,部下劝蒋介石:「「送一名大将给敌人做俘虏,既违背了战争利益,也违反了指挥道德。」」「校长」最终还是念及黄埔的情分,默许派出两架飞机把胡宗南接了出来。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年纪最大的学生,入学时已28岁(当时同期学生的平均年龄是20岁)。入校前他就有了不少社会经验,所以他也是黄埔一期最成熟的学生。经过「四大战役」后,胡宗南的升迁速度在黄埔子弟中首屈一指,毕业后两年就从带40人的排长,升到带一万人的师长。之后又从第一师、第一军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先后统兵达百万。

胡宗南以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身份,在国军的军史上开创了「六个第一」:第一个担任军长,第一个升任兵团总指挥,第一个升任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升任将军均拔得头筹,还是第一个在49年前获第3颗将星的黄埔生。

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曾一度以接班人之势期许他,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所谓「黄埔精神」的标杆。想不到的是,在全部的国军中,败得最快,最窝囊的就是这个胡宗南「学长」。

1950年3月底,胡宗南飞抵台湾。5月,国民党的46名「监察委员」联名弹劾胡宗南,称其「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机最巨」,要求追究胡宗南的失败责任。这次,蒋介石再次庇护了他,使他逃过了制裁。

此后,胡宗南前往大陈岛任职,55年调往台澎,59年退役,整整9年不见功绩。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病逝,终年65岁。蒋介石亲至灵堂致祭。

胡宗南的一生,身居高位却劳而无功,「志大才疏」这个四字评价可谓至当。军事上他缺乏建树,尤其是他身边的亲信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实际上都不是他的人,更令人感到胡宗南的昏聩。

为了挽回父亲的名声,胡宗南的儿子希望大家把焦点放在抗战时期,比如胡宗南曾率领第一军在淞沪战场坚守了6个星期,4万部队最后只剩下1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