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白鲸在尖叫?被圈养的它们有可能回到野外吗?

2024-09-13辟谣
白鲸,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一种鲸类动物,它们以多变的叫声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而闻名。因为它们叫声尖锐,又被称为「海中金丝雀」。
白鲸可以利用声音和回声定位来交流、寻找冰层中的呼吸孔,以及在昏暗的水中捕猎。白鲸是叫声最多样的鲸类之一,它们拥有丰富的声音库,能发出多达11种不同的声音。
由于白鲸性格温顺、乐于交际,脸上似乎带着迷人的笑容,游动时动作轻盈优雅,因此它们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成了最常见的圈养鲸类动物之一,是北美、欧洲和亚洲一些水族馆中的「明星」动物。
前不久,有游客发现北京海洋馆中有一头白鲸独自在反复地尖叫着,这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猜测这头白鲸可能出现了刻板行为,表现出它非常悲伤或痛苦;海洋馆馆方则表示叫声是白鲸正常的交流方式。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要判断一头白鲸的心理状态、压力水平如何,是否出现了刻板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白鲸原本生活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中,还有迁徙习性,它们喜欢群居,不管海洋馆的水池修得有多大,都不可能真正满足这些需求。
俄罗斯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附近的巴伦支海上,一群白鲸组成了一个环形。丨wiki
白鲸的平均寿命大约有40年,这些从小被圈养起来的白鲸,是否有可能被放归,在余生重返海洋呢?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挪威一所大学的教授奥登·里卡森(Audun Rikardsen)曾表示,从圈养环境中释放出来的白鲸很难适应野外生活。
不过,也有过圈养白鲸被「半放归」的先例。2019年,全球首个白鲸自然水域保护区选址在冰岛南部的克莱兹维克(Klettsvik)海湾。建成后,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的两头白鲸「小灰」和「小白」成了这里的首批住客。
两头白鲸的信息。小灰(左)非常好奇,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经常向护理团队发出各种叫声,它是首先游到保护区更大海域的白鲸;小白(右)性格内敛,喜欢慢慢熟悉周围的环境和人,它在小灰的引导下与护理团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丨海洋生物基金会白鲸保护区官方网站截图
这片保护区是由默林娱乐集团创立的海洋生物基金会(Sea Life Trust)和国际鲸豚保育组织(WDC)共同打造的,从寻找理想地点到建设筹备了多年。保护区划定了面积为32 000平方米,深10米的区域。人们用网眼疏松的网来进行划分,这样既可以防止白鲸游出安全区域,又不会让海湾中的其他海洋生物受到太大影响。
小灰和小白幼年时就从野外被捕获,在海洋馆度过了9年时光,这让它们极度缺乏野外生存本领。在出发去冰岛前,训练员一直在为白鲸适应新生活做准备。
白鲸首先要克服的是寒冷的北大西洋海水,训练员给它们喂了富含大量脂肪的鱼类,帮助它们形成厚厚的脂肪层。白鲸要为到达自然水域后的深潜做准备,还要面对潮汐和洋流,因此需要通过快速游泳增强力量。「就像运动员一样,我们必须培养它们的耐力。」海洋哺乳动物行为顾问马克·托德(Mark Todd)说道。
冰岛(左)和白鲸保护区的位置(右)。这个海湾有空间容纳10头白鲸,官方很期待其他白鲸来到这里。丨wiki,海洋生物基金会白鲸保护区官方网站
训练员还会提前让白鲸认识生活在冰岛海湾中的螃蟹、贝类、海藻等生物,帮助它们消除陌生感。
在搬家前,训练员在它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引入转移中可能会用到的陌生设备和技术,比如担架等,让它们习惯即将到来的长途旅行。
两头白鲸的运输过程也很复杂,涉及海、陆、空多个环节,全程超过9000千米,耗时近30个小时。途中有专业人员监测它们的状态,保持鲸鱼体表湿润,同时定期检查心率和呼吸。
在上海为搬家做准备的小灰和小白。丨Sea Life Trust
到达目的地后,小灰和小白需要先在特别定制的适应池中待上40天,以便让工作人员对它们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随后,它们才能入住白鲸保护区新家。
项目方表示,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圈养鲸豚回到自然环境中生活,长远来看,他们希望不再有鲸鱼和海豚的娱乐表演。
保护区每月需要花费约4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来进行维护,其中包括提供白鲸的食物、请专门动物护理的团队负责日常护理,还有专业的兽医团队进行基本健康检查等等。
每年4月~10月,保护区可以向游客开放,从而获得经济支持并向大众传播相关信息。为了确保白鲸在新的环境中不受打扰,游客将限时观鲸。除了鲸鱼,游客还可以观赏其他海洋动物和海鹦。
生活在海湾新家中的白鲸。丨海洋生物基金会白鲸保护区官方网站
大多数鲸豚类动物都非常聪明。有研究发现野外的白鲸会合作捕猎,也经常互相追逐打闹,喜欢蹭蹭彼此。还有报道称白鲸会相互模仿,有些白鲸还会模仿人类发出的声音。它们对人类有极大好奇心,在野外会靠近人类船只,水族馆中的白鲸也经常靠近玻璃观察人类。
野外的白鲸经常跟随北极露脊鲸(弓头鲸)一起游泳,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在冰湖中呼吸,因为北极露脊鲸能够从水下撞破冰层。
在鲸类动物中,以智力出名的可能要数虎鲸,但它们也是海洋馆中的圈养动物之一。纪录片【黑鲸】()的播出引发了公众对于虎鲸的担忧,美国多州也因此立法禁止圈养虎鲸,并要求捕获虎鲸必须获得特别许可。自那以后,在东北太平洋捕获的野生虎鲸很少。
虎鲸洛丽塔(Lolita,原名Tokitae)是一起虎鲸捕获事件中的幸存者,也是纪录片【洛丽塔:动物表演娱乐的奴隶】()的主角。在经过53年的圈养后,它在2023年被带回了家乡水域。
迈阿密水族馆中的虎鲸洛丽塔。它回到家乡时,是圈养虎鲸中岁数第二大的。丨wiki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将它放归公海,科学界认为在被人类喂养了几十年后,它可能很难适应野外狩猎的生活方式,洛丽塔的训练员也认为它已经非常依赖人类,而且当时洛丽塔已经相对年迈,可能并不适合回归野外。人们用深海围栏为它圈出了一片水域,它在人类的照顾下度过了余生。
类似的还有虎鲸Keiko,它在1979年被捕获,后来辗转被卖给多家海洋馆或游乐园,健康状况一度很差。1998年,它在经过恢复后,被运到冰岛的海湾进行野化适应,并于2002年完全放归。不过2003年Keiko就因肺炎去世了。
1998年,Keiko登上运输机,准备前往冰岛。丨wiki
帮助被人类长期圈养的动物回到野外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耗资巨大,而且那些动物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独立在野外生存。但对于鲸鱼海豚这些聪明的动物来说,哪怕能够健康地在被围起来的一片较大海域中继续接下来的生活,就很成功了。
正如国际鲸豚保育组织的愿景:让每头鲸鱼和海豚都安全、自由地生活。
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