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一炸一大片!俄3吨制导炸弹实用,中国发展30年却没有类似型号?

2024-07-23辟谣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数日前,俄罗斯方面分享了一则3吨级FAB-3000制导炸弹,在前线投入使用的视频。现场强大的爆炸冲击波直接摧毁了数栋建筑,证明外界几个月围绕FAB-3000的讨论确实有意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是,中国作为航空制导弹药领域的后来者,如今水平比起俄罗斯又如何呢?

▲3吨级FAB-3000制导炸弹的威力非常惊人

所谓制导炸弹,本质上是弱化版远程导弹,通过降低攻击距离、精度等指标,获得制造成本和储量上的优势。具体来说,像美制「战斧」这种远程巡航导弹,其实是非常理想的武器,距离远、精度高的特性,真正做到了远程一击必杀。问题在于,导弹远程高精度打击是建立在高精密度制导元件基础上,而后者储存条件非常苛刻,需要专用仓库配上严格的温度/湿度储存条件,才能不失效,这就很容易造成导弹长期储存成本高于造价的情况。因此,各大国储存远程巡航导弹,一般都是以「千枚」为单位,每年按规划消耗一部分旧型号,同时补充相应数量新型号,实际上只承担战争早期的关键打击任务。

▲导弹储存一直是个大难题

相比之下,制导炸弹的主体结构是航空炸弹,这是人类使用近百年的稳定装备,造个上万枚随便在仓库放一二十年都没问题。另外两个附带结构,是制导组件和滑翔弹翼。制导组件很容易理解,这是一般安装在炸弹尾部,通过激光/卫星/惯性导航,确保打击精度的装置。其特性就是结构远比导弹制导装置简单且成本低,易于在战时大量生产。滑翔弹翼涉及打击距离的问题,因为制导炸弹和导弹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前者没有动力装置。按照中学物理知识,常规炸弹离开载机后,会以类自由落体运动落地。制导炸弹需要飞得比较远,所以加装了类似机翼的弹翼,借助这个强飞行舵面滑翔,缓慢释放载机赋予的初始动能和势能。

▲制导炸弹的本质是外接增程、制导装置

总结来说,远程巡航导弹可以在海陆空潜各平台发射,一般打击距离超过1000千米,精度为米级。制导炸弹目前只能由飞机投掷,典型打击距离60千米,精度比巡航导弹略差。使用成本方面,美制「战斧」内部采购价120万至160万美元,储存/发射等成本还需数十万美元,合计200万美元左右。而威力相当的500千克级制导炸弹,采购成本不到3万美元,再考虑战斗机采购、飞行员培训平均到单枚炸弹身上的花费,以及单次出动的燃油、维护开支,实际上不到15万美元,也就是导弹使用成本的7.5%左右。相对容易的储存要求和超低的使用成本,这就是制导炸弹的意义所在。

▲成本是武器弹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战德军在战争后期少量使用制导炸弹,但全球第一次成规模使用是越南战争。尝到甜头的美军之后大力发展制导炸弹,到1991年海湾战场上,美军在43天中共投掷12000多枚制导炸弹,以20%的投弹占比,摧毁了70%的作战目标。与之对应的是,「战斧」在整场战争期间一共只发射不到300枚。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从开打到现在,一直没有中断发射各类「口径」巡航导弹,但恰恰是在今年2月制导炸弹量产,基本能保证每天数十甚至上百枚消耗后,前线推进才变得顺利,制导导弹的价值可见一斑。

▲F-15是美军海湾战争投掷制导弹药的主力

国内在1977年就参照越南提供的美制「宝石路」,开发了第一代国产7712型激光制导炸弹。其是在500千克航空炸弹基础上,加装折叠式稳定弹翼和风标式导引头,实际测试打击精度5米。不过,当时国内的技术水平和装备需求,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发展制导炸弹,所以等到90年代7712基本定型时,这款全球70年代技术标准的制导炸弹直接就下马了。1995年,洛阳光电研究所受命开发第二代国产制导炸弹,其产物就是2004年列装的「雷霆-2」。从技术上来说,「雷霆-2」受苏联/俄罗斯制导炸弹影响很深,也符合当时国内引入苏-30MKK,并配套购入一批制导炸弹的现实情况。

▲苏-30MKK也免不了打火箭弹

比较特殊的是,500千克级的「雷霆-2」,并不是在常规炸弹上安装通用制导元件、弹翼,而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制导弹药,并不能换用其他规格弹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国内当时思路是先确保制导炸弹列装以满足急需,后续再组建起成熟的制导炸弹使用体制。此外,当时国内海空军装备的战术攻击机体型有限,500千克是最合理的炸弹吨位,可以适配绝大多数机型,因此才被选为优先发展型号。经过一番酝酿后,国产制导炸弹在2010年左右开始井喷,「天戈」、「雷石」、「飞腾」系列看得人眼花缭乱。

▲国产机载制导弹药现在型号非常丰富

怎么说呢,从50千克到1500千克,从最基础的激光制导到双模复合制导,国产制导炸弹样样都有,水平稳居世界第一梯队。而且由于前几年国产无人机大量出口,相当数量的小体型制导炸弹也随同出海参战,表现相当出色,同时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不过,考虑到国内战术攻击机平台较小,以及大吨位制导炸弹威力外溢,实际效果不佳等因素,直接都未展示两吨以上国产制导炸弹,尽管这一点在技术上并无障碍。俄罗斯20多年前确实在制导炸弹领域领先中国,但在2015年之后就已经被超越。落后的电子工业,也使得俄罗斯缺乏大规模量产制导组件的能力,以至于在开战两年后,才真正将制导炸弹大规模应用到战场上。

▲「翼龙-2」都能配套一系列制导武器

对现在的中国军事工业而言,不要说两年时间、单日100枚投送,两个月时间就能把制导炸弹投送量,提高到1000枚级别。至于近日成为焦点的FAB-3000,怎么说呢,对俄罗斯而言,在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用大威力战斗部保证效果确实是个办法。但美国和中国都倾向于大量装备250千克、500千克制导炸弹,即使这对有些目标威力不够,也能通过短时间内投掷多枚来解决。相比之下,俄罗斯大量使用500千克、1000千克制导炸弹,看似场景恢弘,但也未尝不是技术有限、精度不足的写照。中国机载制导炸弹经过30年发展后,技术、产能都远不是俄罗斯可以比拟的,放眼全球也就美国还堪堪能在这个领域和中国竞争,其他国家均不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