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十年之内,鸡娃将会消失

2024-05-09辟谣

有位朋友的亲戚正打算送孩子去新疆读书,图的是政策优惠和未来出路。

但孩子不乐意,他们便转向了海南。

孩子的母亲文化不高,但家中因勤劳和机遇积累了不少财富,她坚持认为教育投资值得,希望孩子能成为名校生,无论是为了将来还是面子。

有趣的是,那些所谓的「煤老板」往往希望孩子能有文艺气质,小时候不惜重金让孩子参加书法班、作文班等。

小时候很外向的孩子,但三年后朋友再见他,发现他变得内敛许多,有着中国传统孩子的害羞和见亲戚时的尴尬。朋友用「规训」这个词来形容,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的老师建议他们买房以便孩子直接参加当地考试,这让她兴奋地开始准备。

她翻阅通讯录,发现两边都有亲戚,可能连买房的钱都省了。

但现在,全家为谁陪孩子去而争吵不休。

谁去陪孩子?

如果只是买房还能应付,但现在买房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担心孩子没人照顾。难道只能寄希望于亲戚,给多了不划算,给少了又显得小气,毕竟大家都是生意人。

这对夫妇因为无法放下自己的生意而陷入纠结。一个强势谈生意,一个擅长技术,两人共同经营的家庭作坊虽然规模不大,但积累的财富让他们跻身中产,过着非常传统的生活。他们互相依赖,担心如果一起搬到一个新地方,生意可能无法顺利进行。

确实,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更艰难的是,许多中产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面临着类似的处境。

他们一开始过于乐观,由于信息不足,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研究相关政策。 现在,「高考移民」的路几乎被完全封闭,他们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过去几年,我经常看到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勇闯难关,开辟出一条异地高考的道路。

他们前往西藏、新疆,近几年又转向天津、西安,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花几百万买房,并陪孩子异地求学多年,只为了提高一点升学率。

但最戏剧性的是,这样做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考上大学。

然而,自2023年7月的「西安事件」以来,异地高考的道路接连受到限制,许多家长只能无奈放弃。

确实,中国存在一些高考相对容易的城市,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巨大,这导致一些地区,如山河四省,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即便在北京,情况也未必乐观。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考难度,更在于是否有高中可上。在中考分流政策下,一个西城区的孩子,即使分数超过540分,也可能不愿意上西职高中。这个问题让我无言以对。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录取分数线的提高,640分已经变得非常普遍,那种「提高一分,超越千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二十年的辉煌无法重来。勇于接受自己和孩子普通而非凡,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好比将你赤裸裸的心脏取出再放回,缓缓地缝合,告诉自己:要么彻底放手,要么重新开始,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正如教育专家储殷所言:当你接受这一点,就意味着你不需要那么成功,也能过得很好。 我们这些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通过考试和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这种机会不会再有……

近期,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兴起一股「自我调侃」的风潮,那些看似自我和解的评论,实则透露出一种无力感。

「天才只是见我的入场劵」

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的入场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视频中,每个向你挥手致意的运动员,都是从各省竞赛中脱颖而出的「精英」,在离开家乡前,他们也曾被视为天之骄子。

然而现在,这些天之骄子都聚集在这里。

网友评论道:「或许你是一块金子,但在这里,人人都是金子,天才只是这里的门票」、「就算你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在中国也有十四万个!」

有人说,你是天赋异禀的修炼天才,苦行修炼一辈子,最后成为了阻挡孙悟空十万天兵天将中的一员.

储博士的前半段话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但后半段内容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他以自己和妻子的985学历为例,表示: 他和妻子都是985高校毕业的,但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很多孩子的问题「他都能解决」,对孩子的要求只是上一本大学而已,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会这样想,预计十年内「鸡娃」现象将消失。

这番言论让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感叹「何不食肉糜」。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中产家庭的「新作死五件套」,以及2024年我们还能有哪些出路。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中产家庭的「新作死五件套」,以及2024年我们还能有哪些出路。

直说了吧,今天要讨论的是,在国际身份配置下的教育方向。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现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使你已经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也请先看看下面的内容,它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

01 天才少女的陨落:25年的「鸡娃」迷局

你还记得25年前,那个被中国家长们奉为榜样的「天才少女」刘亦婷吗?

现在有人称她的故事是一个「鸡娃」骗局。

刘亦婷曾是成都外国语学校1999届的学生。在高考前,她受到启发,申请了多所美国顶尖大学。

1999年4月,她陆续收到了哈佛、哥伦比亚、威尔斯利、蒙特豪里尤克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哈佛的全额奖学金。

在那个信息交流还不那么发达的时代,名校学位极为珍贵,尤其是海外名校,这为刘亦婷及其家庭教育增添了一层令人羡慕的「无可比拟」的光环。

全国为之震动,官方媒体甚至为此开设了专题报道。众多中产家庭纷纷向刘亦婷的父母学习,他们急切地希望复制这段成功的「鸡娃」经历,培养出更多的「刘亦婷」。

【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应运而生,迅速在全国掀起热潮,销量在短时间内飙升至百万册。书中,刘亦婷的父母详细记录了他们如何依据早教理念,为孩子精确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 精确到多大会爬、几岁走路、几岁说话、几岁学习几位数的算术等,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颇为惊人。

书中还提到了他们独创的「15分钟握冰法」,声称这种方法能锻炼10岁不到的刘亦婷的心智和耐力。这一方法一度成为全国孩子们的噩梦,因为许多家庭将这本书视为教育圣经,对其中的鸡娃成果深信不疑,这种口碑传播的效果远胜于任何营销手段。

如今,刘亦婷已经年过四十,她是否成为了所有中产家庭心中理想的「人生赢家」,这个话题在圈子里引发了激烈讨论,甚至冲上了热搜榜首。

最初,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吐槽,无力的、惋惜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吐槽。他们不愿接受,他们的精神支柱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巅峰。总之,他们心快碎了……

原因仅在于,刘亦婷没有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成为科学家、院士、金融巨头,没有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而是在2003年从哈佛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咨询公司。随后,她在研究生考试中遭遇失败,光环开始出现裂痕。

她后来加入了百世集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几年后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但她的第一家公司因效益不佳而倒闭。尽管如此,她并未放弃,又与合伙人开设了另一家公司,据说旨在「为中国资本提供在美投资途径」。

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她嫁给了一位同样是哈佛毕业的美国人(律师合伙人),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美国中产」。在数字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她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直到今日才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02 中产梦醒:钢琴哀歌

钢琴曾被视为中产家庭的标志,但现在即使打一折也可能难以售出,恐慌的声音再次响起,他们宣称「中产正在破碎」。

以国内钢琴行业的领头羊珠江钢琴为例。去年前三季度,珠江钢琴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31.47%,净利润更是暴跌93.54%,仅剩647.51万元。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其盈利能力几乎崩溃。

2022年初,我国共有琴行2.5万家,但仅仅一年时间,就有约三成倒闭。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情况更是凄凉得让人心痛。原价五六万元的名牌钢琴,现在几千元就挂牌出售,碰到有缘的买家甚至还会赠送琴凳。钢琴,这个曾经的奢侈品,正逐渐走向平民化,如同一场幻梦。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钢琴销量明显下滑的转折点是2018年,就在那一年,中考中艺术特长生的加分政策被取消了。

目前,钢琴行业面临着庞大的库存压力,预计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来消化过去10多年的产能过剩。

曾经,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热爱钢琴。近年来,全球钢琴的产销量基本保持在40-50万架左右,而我国的钢琴产销量就占据了30万架以上。

然而,现在中产家庭正面临三个严峻的心理挑战:

  • 1、消费降级;

  • 2、艺术化的钢琴已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物质化未来的需求(理念感的丧失,利益化时代的到来);

  • 3、钢琴等艺术特长加分政策的取消(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03

    首先,让我们揭开「普通美国中产」的面纱。

    成为普通美国中产意味着拥有稳定的工作,房产和汽车,同时孩子的教育也有保障。

    如果这被称为普通,那么请给我这样的普通,我求之不得——

    因为许多人甚至在面对中考分流时痛苦不堪,他们竟然还会对全球购买力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的中产生活抱有不满。

    你可能会觉得刘亦婷毕业后只是一名普通职员,甚至在考研中失败,但她实际上是在纽约的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这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位列全球500强。

    你可能会认为她嫁给了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成为了众多美国中产家庭中的一员,但她的丈夫却是大律所的合伙人,一位全美著名的遗产律师。

    2023年,美国全国的平均年薪为59,428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27,501元,平均每月大约为35,600元。

    律师、医生、金融从业等是美国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是其他行业的两倍,折合人民币超过百万元。

    此外,他们的孩子入读美国名校的几率比普通留学生高8-9倍,入读率高达90%。

    仅从教育方面来看,足以令中产家庭们沉默。

    美国留学的总花费大约在55万~80万人民币以上(本科留学)。

    对于有绿卡的家庭,基础教育公立免费,没有绿卡的家庭则需支付50万人民币/年(四年共200万)。

    大学本科方面,没有绿卡的家庭需支付137万人民币,而有绿卡的家庭只需支付37万人民币(差价100万)。

    接下来,我们探讨中产家庭面临的困境和可能的出路。

    钢琴等「奢侈品」的销量下降,表面上反映了购买力的萎缩,实际上揭示了中产家庭对未来预期的破裂。特长生不再是进入名校的保证,中考分流的压力巨大。

    国内80%的资产被房产杠杆绑定的中产家庭正急于调整资产结构。同时,那些试图通过国内外教育来实现阶层突破的中产家庭发现,这条路也变得不再畅通。

    人们常说中产家庭返贫的三大因素是:高杠杆房产、国际二胎鸡娃和单薪家庭。

    这样的组合难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世界大变局的十字路口——「2024年」。

    许多家庭误将一次性收入和周期性收入当作固定收入,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04 「鸡娃」本身无罪,罪在错误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父母开始觉醒,意识到如果不能突破现有圈子,就无法接触到更优秀的人脉。国内的国际学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1、二胎的国际教育成本贵(不仅是学费,还包括杂费、课外课程、服装道具等),而且如果你最终还是要走高考这条路,那么这些投入将没有任何优势,也没有必要;

    2、国际学校正面临着全面转型,在这个大教育环境下,你是否认真思考过,国际高中究竟能给你的孩子带来什么?是精神上的、品质上的、素质上的,还是最终回归到应试教育和内卷?这又何必呢?

    至于辅导,我们以后再详细讨论。我想说的是,卷无处不在,你无法完全避免卷,你无法彻底「躺平」。在这个时代,多少需要一些折腾,资源至关重要,这是一个信息决定成败的时代。

    刘亦婷之所以能被海外名校录取,关键在于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

    在一次赴美夏令营中,她获得了重磅推荐——美国国会议员拉瑞的青睐。正是借助拉瑞的推荐信,刘亦婷才得以顺利进入哈佛大学。

    在这个世界上,人才并不稀缺。但对于欧美这些注重通识教育的国家来说,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远不如个人灵魂的重要性。

    「哪怕你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在中国也有十四万!」更不用说全球范围内。

    这也是近年来寒暑假期间低龄游学项目如此盛行的原因,两周时间,费用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例如,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中国学霸,他们的简历上并没有中国的高考成绩,因为麻省理工学院并不接受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

    05 身份前置,才能实现教育绿灯

    中产家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传承性。

    即使你达到了职业经理人的顶峰,也无法将你的地位直接传给下一代。

    为了实现中产自救,最好的办法是分散投资和风险,并加深与世界的联系。

    实际行动比任何「推心置腹」的建议都更有价值,我强烈希望你们,开始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