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踩中不会马上炸的地雷,二战德军用它杀死超5千人,怎么做到的?

2024-08-23辟谣

1944年6月6日那天,盟军刚一踏上那片土地,就遭遇了S型跳雷的猛烈阻击。

此刻的他们还没想到,就是这一小小的地雷,会在将来成为杀伤超5000名盟军士兵、臭名昭著的「活寡妇制造机」。

这种地雷不像传统地雷,被踩不会立刻爆炸,而是会「跳起来」 ,而且其跳跃高度刚好约与男性的腰间持平,手段不可谓不毒辣!

一踩即爆?踩住不放也危险重重

德军深谙战略之道,对于关键的交通要道和桥梁,他们尤为偏爱布置S型跳雷。此举犹如扼住了对方的咽喉,补给线与退路均被严密控制,战场的主动权自然而然地落入德军手中。

对方军队一旦踏入雷区,就会立即遭到猛烈的「招待」,而德军则能借此机会调整战术布局,为接下来的防御战做好充分准备。

地雷战是对对方心理与战术的双重打击。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每一步都伴随着对未知危险的恐惧,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发了致命的陷阱。这种心理压力,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进攻势头和效率,更不必说亲眼目睹战友因地雷而伤亡的惨状,对士气的打击难以估量。

S型跳雷的设计也极为巧妙,它们被深埋于地下约十厘米处,表面覆盖着伪装用的土壤和植被,隐蔽性极强。外壳采用防腐蚀材料制成,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而且这些地雷还具备反拆功能,一旦有人试图移动它们,便会立即引爆。

S型跳雷有多种型号,主要区别在于触发机制和弹片数量。基本型号,一般通过压力板触发,也有一些改进型号,采用电气触发或绊索触发。无论是哪种型号,核心设计思想都是通过弹片的广泛覆盖,最大化杀伤范围。引爆方式灵活多样,有的只需轻轻一踏,有的则通过拉扯电线,或触发绊索便能瞬间爆发。

德国S型跳雷背后的骇人传说

德国S型跳雷还有一个让人背脊发凉的诨名——「活寡妇制造机」。根据战后的统计,S型跳雷在诺曼底战役中,直接造成了超过5000名盟军士兵的死亡和重伤。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破碎,数以千计的女人失去了她们的丈夫,成了「活寡妇」。

S型跳雷采用金属外壳,内装高爆炸药和数百颗钢珠或钢碎片。引信系统配备了压力引信和触发引信。当受到压力时,压力引信会释放一个弹簧机构,使地雷跳起约1米高。在初次触发时,当踩到地雷时,引信被激活,地雷会延迟几秒爆炸,确保目标无法逃脱。

在初次爆炸前,地雷会通过弹簧机制,弹跳至目标腰部高度(约1米)。每颗地雷内部装有约360颗钢珠或多块钢碎片,爆炸时以高速向四周喷射,形成致命的金属风暴。弹跳至1米高度的设计,使得爆炸时产生的钢珠和碎片,能覆盖更大的水平范围,高度刚好与人体重要器官(如肝脏肾脏等)平齐,增加致命性。

想深入认识S型跳雷的奥秘,就要从它的触发机制讲起。S型跳雷的触发方式颇为巧妙,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通过压力板感应。只需你的脚步轻轻一落,当重量超过7公斤的临界值时,它会悄然「嘀」地一声,随后爆炸。

除了压力板,S型跳雷还配备了拉线触发机制,通常与绊索连接。一旦士兵不小心扯动绊索,地雷便会迅速启动引信。S型跳雷的爆炸分成多个阶段完成。触发机制启动后,引爆小型发射药包,将地雷推升至约1米的高度。

当地雷跳至空中约1米的高度时,主引爆装置启动,引爆内部高能炸药。此时,S型跳雷产生巨大的爆炸力。爆炸后,地雷内的高硬度钢材、弹片以每秒上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散射,形成致命的360度全方位杀伤,能够穿透轻型装甲和防护装备,对步兵造成极大的威胁。

细思恐怖,德国S型跳雷的致命弹片

S型跳雷的杀伤力之强,令人难以想象!其内部填充了约360克的高能炸药,一旦引爆,瞬间释放的能量,将弹片如箭矢般射向四周,最远可达30米之遥。这些锋利的弹片,在10米范围内,能轻松穿透20毫米厚的钢板,即便在20米处,也能对10毫米钢板造成致命打击!

这些弹片之所以如此致命,关键在于其材质与设计的精妙。它们采用超硬钢材打造,经过精细切割,边缘锋利如刀,无论战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保持尖锐与坚韧。精细切割,使得弹片在爆炸后,能够形成锐利的边缘,增加其穿透力和杀伤力。

切割后的弹片,还经过打磨和抛光处理,去除粗糙的边缘和毛刺,目的在于提高了弹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增强了弹片爆炸后的散布效果。

更绝的是,弹片的形状都经过空气动力学优化,最大程度减少了空气阻力。这些弹片的大小形状各异,从几毫米的微小碎片到几厘米的锋利利刃,每一片都蕴含杀伤力。

不同尺寸的弹片,在爆炸后具备不同的飞行距离和杀伤效果,形成多层次的打击。每片弹片的边缘经过特别设计,在爆炸时能够形成极高的切割力,使得弹片在击中目标时,能够造成严重的撕裂和穿透伤害。弹片的形状,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常见的形状包括三角形、菱形和椭圆形。

每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飞行和杀伤特点。S型跳雷的爆炸动力学也经过精密设计。一旦引爆,弹片能够轻松飞出50米之遥,这意味着单个地雷,就能有效覆盖直径达100米的广阔区域,让人陷入无处可逃的绝境之中。靠近爆炸中心的士兵,会受到最严重的伤害。

距离爆炸中心稍远的士兵,虽然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弹片依然具备足够的穿透力和破坏力,能够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失能。即使没有直接命中,弹片的高速飞行,和爆炸的声光效应,也会对周围的士兵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削弱其战斗意志和行动能力。

各类型地雷的排除难题,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验

S型跳雷的设计十分巧妙,其触发机制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即会触发跳雷,使得排雷过程异常困难。此外,由于埋设位置多变,且可能伴有绊索,使得探测和排除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S型跳雷的跳跃和空中爆炸特点,即使排雷人员成功触发引信,也无法避免其在空中爆炸时的伤害。

因此,排雷人员,常常需要使用遥控机械,或爆破方法来清除这种地雷。反步兵地雷通常埋设在地表或浅土层中。这种地雷体积小、容易隐藏,通常埋在地表下,难以被肉眼发现。它们种类繁多,包括压力引信、绊线引信和振动引信等,不同引信类型增加了排雷的复杂性。

战争双方通常会在一片区域内,混合布设多种类型地雷,增加了探测和排查的难度。传统金属探测器难以探测非金属地雷,需要采用多频段雷达或电磁感应技术进行探测。而机械排雷车虽然可以进行大面积清理,但精确排除仍需手工操作,增加了危险性。

反坦克地雷通常埋设较深,具有更强的爆炸威力,传统探测设备难以有效探测到,并且采用压力、磁力和振动等多种引信,增加了排雷的技术难度。一些现代反坦克地雷,还具备自毁或反排雷机制。使用地面穿透雷达(GPR)进行深度探测,结合无人机高空侦察技术,提高探测效率,可以有效探测到这些地雷。

智能地雷是未来战场上的新型武器,具备自主引爆、目标识别和跟踪功能。智能地雷能够识别并跟踪目标,增加了排雷的不可预测性。此外,智能地雷具备多种引信模式,可以根据环境和目标调整引爆方式。一些智能地雷,还具备自主移动能力,能够在战场上重新部署,增加了排雷的复杂性。

需要结合多种传感器技术,包括红外、雷达、声波等进行多层次探测,并使用高能电磁脉冲(EMP)或激光干扰技术,使智能地雷失效,再进行排除。这些新型地雷技术,在战场上具有更高的杀伤力,对后续的清除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如何既保障战斗力,又减少对平民和环境的长期影响,是未来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资料:

神秘的武器 地雷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