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国组织人事报】多篇评论文章聚焦「新形象工程」。该报是全国唯一的组织人事专业大报,面向全国组织系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公开发行。
其中,【民生项目当「为民而生」】一文指出,民生项目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困难诉求的重要桥梁。然而,有的地方无视群众实际需求,打着「为民谋福祉」的幌子超规模建设没有收益的民生类项目,打造豪华的「市民之家」「办事大厅」,甚至过度举债建亮「门面」、打造「花瓶」。民生项目普遍投资规模大但回报周期长,建设前更应广泛考量、问需于民,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掷金,为造政绩劳民伤财,不仅解决群众诉求乏力、项目运营收效甚微,更挤占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资源。
该文称,「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不切实际大搞民生项目,根本是政绩观出了偏差,错把「面子」当政绩,罔顾「里子」做成绩。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以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项目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倾听人民呼声、尊重群众意愿。要量力而行,统筹兼顾各类民生服务支出,不可过度举债挤占资金,严格控制成本、审慎制定预算、合理配置资源,能够「就地提升」就无需「另辟新址」,充分提高项目性价比和资源利用率。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前期深入群众开展可行性调研,中期结合群众意见调整优化,后期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评估项目成效,切实增强群众参与度、功能契合度和公众认可度,将民生服务送到群众心坎。
【「造福」不能「造势」】一文表示,地方发展旅游产业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放大优势,但有些地区却罔顾当地财政基础、自然禀赋盲目上马大型景观项目,脱贫县大肆举债建旅游区、「借新债还旧债」维持日常运行,轰轰烈烈开场后却因资金断链、运营不畅、服务滞后等原因黯然倒闭或烂尾。这种一味追求短期拉动效益、表面风光,急于「换赛道」「留痕迹」的举动,留下的是沉重的发展包袱。
该文直言,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谋求事业要顺应发展规律、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根本上遏止「政绩冲动」。「为民」不能「为名」,要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一切从党的原则、事业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造福」不能「造势」,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强化审批监管力度,令引进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项目真正激发本土活力、创造价值。「做事」不能「作秀」,要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杜绝蛮执行、乱作为等现象发生,真正把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办好办实。
【「数字屏」当有「服务心」】一文认为,有些地方建巨幅大屏,花费了大量资金,除了偶尔在领导调研视察时「亮亮相」「发发光」,平时使用率较低,沦为摆设,数字化建设变味走样;还有个别地方、单位,存在「换一任领导换一个系统」的现象,不仅造成了数字化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更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该文认为,数字化建设绝不能空有其表,要发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作用。要从思想根源上下功夫,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提高办事效率、惠民便民利民的措施,绝不能重「面子」轻「里子」。数字化建设要顺势而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管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加强数字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要深入了解民众需求,打造真正符合群众需要的数字化平台,让数字化建设成为民心工程。
【得人气更要得人心】一文直指异化的「出圈」——个别地方盲目上马豪华形象活动,不计成本大办音乐节、不切实际大搞旅发会、不惜代价大开城市论坛,为求「名气」花重金请当红明星、顶流大咖,为场地建设、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错把一时人气当成了灵丹妙药。
在该文看来,片面追求「人气」,不如用实际行动赢得「人心」。要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注重节用裕民、实用惠民,勤俭办节办会,不花一分「冤枉钱」、不做一笔「糊涂账」,杜绝只刮「一阵风」,吃了上顿没下顿,努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把宝贵资金投入到民生急需处。要严把资金来源,严格跟踪审查,严肃举债问责,坚决不给浮夸之风提供可乘之机,不让「债务包袱」成为理所当然。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更好地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做到为民造福不「造势」、一心做事不「作秀」,既办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成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真正让每一笔投资都能在得民心、惠民生中「掷地有声」。
此外,【「创城」莫成「创伤」】一文认为,创建文明城本应靠群众生活改善、市民素养提升、公共服务升级、城乡环境优化来实现,可个别地方却只注重做「表面文章」,耗费大量财政资金统一商铺招牌、墙面修复、建造牌楼等「面子工程」,甚至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继续借债专门用于「创城」,结果「创城」不成,反而对财政资金、人民口碑、长远发展造成难以修复的「创伤」。
该文表示,文明城创建,里子比面子重要,「清水芙蓉」远胜「涂脂抹粉」。要全面系统把握文明城创建的规定要求,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既立足实际上项目抓经济,做大做好「发展的蛋糕」,也尽心竭力当好「店小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更深植市民文明素养,让「人人都是文明名片」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自觉远离贪大求洋、竭泽而渔的「政绩冲动症」,做到以人民心为心,用心用情用力当好「老百姓的官」。要常态化开展基层调研、实地访需、一线问计,同坐一条板凳听取群众急难愁盼,善于换位思考回应百姓「关键小事」,以群众关切、发展需求的解决,去获得组织肯定、社会公认,把全国文明城市这顶「桂冠」结结实实戴在头上。
「新形象工程」就是指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搞非必要、非急需项目,而且形式隐蔽、名目巧立。表现为超规模建设没有收益的民生项目、盲目运营导致倒闭或烂尾项目、巨幅大屏共享不足沦为「摆设」、豪华「办节」、创城做「表面文章」、搞「精致党务」、展览设施「半拉子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