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妇女报】;
不知是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在那里时间会停驻、会「倒流」,在机械生产大行其道的时代,还有人仍在坚持着传统手工技艺。在浙江省丽水市,一条条老街,「古」风犹存,能听得见历史的回声。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报道调研行走进丽水,那些历经风雨,从明清时期走到今天的老街,带着时光的记忆,映照出丽水的昨日今朝和这一座城的人文气韵。
百年老店,留住古街的「原生态」
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从街道的一边绵延至另一边,充斥着乡音的老式发廊几米就能遇到一个……这是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城,有「活着的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松阳明清古街如今的景象。
从繁华的街道踏入老街,褪色的木门、光滑的青石板路、斑驳的青瓦白墙……满目皆是古老与陈旧。
道路两旁大多是明清遗存的两层木质结构建筑,仍保留着100多年前设立于此的烟酒税局、邮电局、县银行等旧址。打铁铺、烤茶店、裁缝店、理发店、古秤店……一条古街,包罗百业。一位当地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虽然我们不住在这里,但还是会来这儿买杂物、理理发,这里东西又便宜还好。」
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在老街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些近乎失传的古老手工艺,仍旧在这里存活着、延续着。古街里的一家亮亮打铁店,至今还保留着过去传下来的打铁模式;黄维炳、吴金美夫妇的松阳县唯一一家棕板店,62岁的黄师傅13岁就学习棕板手艺,15岁便以此谋生……
沿袭传统农耕的商业业态,丽水的龙泉市也有这样一条老街——龙泉西街。作为龙泉城区目前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西街自唐建县时已存在,全长1417米。据记载,古时铺面八百间,经营主业为剑铺、瓷号、客栈、酒楼、绸庄、中药店、南货店等。时过境迁,但在西街仍可看到许多百年老铺,打制铜器、金银首饰和制蓑衣、弹棉花等手工艺,也都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活态传承,留存在古街居民的生活中。位于西街87号的毛丽兴非遗老棕铺,从最初制作棕绷床起步,后来产品不断增多,已经营了近30年;古窑里青瓷坊的主理人金朝军,其太爷爷在窑厂打工,到了爷爷手里就有了自己的窑厂,从他父亲开始有了真正的金品窑,而他子承父业,虽然现在煤气窑盛行,但他依然坚持用古法技艺烧龙窑……
如今的西街,现存店铺70余家,大部分皆为传统老店。「择一事,爱一生」,丽水这些老街里的「守」艺人,任尘世喧哗,依然坚持着匠心,传承着传统手艺,传承着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也让老街留住了「原生态」风情。
新旧融合,开创古街的「新生态」
如旧的古建、古街,如旧的居民生活样态,绘出了一条条老街的「旧时光」,绘出了一幅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但在农耕文明没落、城市文明兴起的时代,如何将老街的传统手艺、文化生态保留下来并让其「活」下去?在努力留住这些远去的「百工」和老街居民生活样态的同时,丽水写下自己的答案:「守旧」与「创新」。
松阳的明清古街,有一家「水韵畲乡共富工坊」。工坊内设立了「松阳银猴」集成馆,现场展示、现场制作,让「松阳银猴」这项非遗业态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工坊还融入畲乡文化,让其不仅是一个加工作坊,更是一所独具韵味的文化驿站,四个不同风格的茶室还可以让人们在这里品茶、论茶,以茶会友。古街里从王氏宗祠改造而来的「元朴」,在修缮时整体恢复了建筑原本的风貌,围绕文创空间的理念,现在已是一家集雕刻、书画等艺术作品展览和茶道、花艺、琴棋、论坛等活动举办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百年祖传铁店」「西街杂货铺」「龙泉西街第一弹棉店」……在古香古色的龙泉西街,一众古朴的老店中间,一家名为「龙泉娜妮」的创客空间格外引人注目。店主告诉记者:「娜妮,用龙泉话来说,就是女孩儿的意思,我们‘龙泉娜妮’就是一个展示女性创业产品的平台。」这个由龙泉市妇联牵头成立的女性众创空间,集展示、研学、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帮助和引领更多女性创业,已在当地小有名气。早在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人类非遗」。而「龙泉娜妮」创客空间也是一家青瓷手工坊,以制作青瓷手工茶器与青瓷釉滴饰品为主。创客空间里,将青瓷作为主要元素搭配纯银、K金、黄金等原创设计制作的耳环、手链、项链、戒指、挂件……时尚、精致且具有古典和现代融合之美,而这些都出自龙泉女性之手。
古街流淌着「旧时光」,也有新风尚。在松阳明清古街,非遗馆「每周剧场」会定期上演松阳高腔、木偶戏、婺剧等综合性演出,诉土陶艺体验馆的拓展空间经常举办集体手作和亲子活动;在西街的三江口区块,书店、酒吧、咖啡吧、画室等文创店铺也在此落地生根。
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新业态的繁荣成为老街古韵外的又一道风景。
丽水的故事,波澜壮阔。「修旧如旧」留住了历史风貌,留住了烟火气息,而「老字号」的活态传承与新旧业态的交汇,让老街的肌理折射出时代新潮。从时光深处缓缓走来的古街,一路「锦绣」,市井烟火与城市文脉的共同赓续,正在续写丽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