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耗资30亿,中国人帮苏丹建起三座大坝,总规模超三峡,到底图什么

2024-07-25辟谣

我国有三峡工程,在非洲的苏丹,三峡集团多年来在当地修建了三座水坝。 其中位于尼罗河上的一座最大的水坝,更是苏丹的「三峡工程」。

然而,这一工程却在国内引发了议论:在遥远的非洲干那么大一件事,对我们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难道不是费力不讨好吗?

麦洛维大坝

3000名工人截断了尼罗河

苏丹位于尼罗河上游,虽然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流过,可多年来苏丹尼罗河两岸并未实现繁荣发展。

6700多公里的尼罗河,苏丹境内的长度就有2000多公里。在尼罗河的下游,埃及人早早有了阿斯旺大坝,多年前非洲大旱,埃及就因为有大坝蓄水熬过了危机。

而苏丹人要想抗击干旱,亦或者用电,同样也得把尼罗河利用起来。数据显示,尼罗河的年径流量高达840亿立方米,这比我国的黄河还要高1.5倍。

苏丹首都喀土穆

到了2003年,我国要帮助苏丹好好利用尼罗河的水资源了,这便是麦洛维大坝的由来。

尼罗河上游有两条支流——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两条河在喀土穆交汇。从喀土穆向北沿尼罗河行进大约350公里左右,便来到了一个叫麦洛维的地方。再向北大约40公里,就是麦洛维大坝的所在地了。

三峡集团承建了大坝的修建,2003年夏天,来自遥远东方的施工队伍,陆续进驻麦洛维,随着人员和物料的聚集,麦洛维逐渐变成了一座微型城市。

除了来自国内的施工队,工程开启后还招募了大量当地人,到2003年底,施工现场的工人超过了3000人。整个工程的承包合同金额,大约为6.5亿美元。

要截断尼罗河干流,大坝整体的长度10多公里。在21年前,这可是我国在国外中标承建的最大水电工程项目。

因此刚开工时,国外不少国家,对我国能否顺利将大坝修好,还持怀疑态度。在这之前,尼罗河干流上最大的水电站,便是埃及的阿斯旺大坝了。

所以,我国的施工队伍在苏丹修建麦洛维大坝,不仅仅关乎苏丹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更关乎我国承建工程的声誉。

经过工人的日夜奋战,大坝顺利实现了一期和二期截流。苏丹人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浩大的工程,当年大坝截流的时候,很多人特地赶到麦洛维来观看这一盛况。

也难怪苏丹人将麦洛维大坝,称之为21世纪的苏丹金字塔。

最大水电工程的「热度」

当年,我国之所以能中标麦洛维大坝工程,其中一个因素,很可能是西方人怕热。

这可不是调侃,在工程启动之前的竞标阶段,西方知名的水电公司也都纷纷参与了,但他们后来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放弃。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苏丹太热。不光人受不了,工程也会受高温影响。

苏丹年平均气温可达40℃,夏季最热时,室外温度能突破50℃。麦洛维地区紧挨撒哈拉沙漠,地表温度最高能超过70℃。所以,苏丹这个「世界火炉」的称号,绝对是实至名归。

气温太高是一方面,麦洛维地区落后的面貌,更是让西方的公司退避三舍。这一地区在水坝工程动工之前,几乎没有现代化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工程一旦开启,除了要修建大坝,施工队还得克服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不利情况。甚至要推动工程进展,施工队还得兴建一些附属基础设施,比如公路、现代化的水电设施、房屋等等。

这样一来,工程量要比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大很多。各种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西方水电公司选择了退避三舍。他们此前或许以为,中国人也干不好这个工程。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西方人的想法错了。他们办不到的事情,中国人在沙漠的边缘办到了。

大坝修建的过程中,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苏丹人看过浩大的截流施工后,直夸中国人了不起,能截断世界第一长河。

从2003年到2006年,麦洛维大坝的工程已进展多半。按照此前预定计划,大部分工程将在2008年夏天竣工。

300多万苏丹人受益

麦洛维大坝高67米,总长度在10公里以上。大坝有10个发电机组,总装机量为125万千瓦。而在大坝建成之前,苏丹全国的装机容量只有60万千瓦。

我国帮助其修建的一座大坝,就是全国装机规模的两倍以上。所以,苏丹人盼望的大坝,能使其电力供应增加200%。

2009年大坝建成后,苏丹政府当即宣布,未来工业和民用电电价将降低25%,农业用电将降低30%。

大坝的整体库容,可以达到124.5亿立方米,所以不光能发电,它的另一大作用是灌溉。

在尼罗河沿岸,这条灌溉区域绵延400多公里,土地面积将达到100多万亩。发电再加上灌溉,收益人群超过300万人。

2010年4月,麦洛维大坝正式启用。400多公里外,喀土穆的民众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

以前,喀土穆每天都要停电,一天的供电只有几个小时。随着大坝投入使用,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再停电了。

而从工程的角度看,我国施工队在兴建时,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西方人没有完成的技术项目,我国顺利完成了。

麦洛维大坝,此后还荣获了境外工程鲁班奖,并入选援非八大重点工程。这个大坝,成为了苏丹的「三峡工程」,而这并非我国在苏丹修建的唯一一座大坝。

扩建罗塞雷斯大坝

截止到2008年,罗塞雷斯大坝在苏丹已经运行了近半个世纪。这是一座老式的水电站,年久失修,总装机量也只有28万千瓦。

苏丹政府想对大坝进行翻修,但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财力,正是在这种局面下,三峡集团又承接了大坝的扩建工程。

相对于兴建一座新的大坝,翻新和加高坝体,技术难度比新修还要大。但我国的施工队,再次克服了诸多困难。

罗塞雷斯大坝

经过多年施工,坝体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10米,蓄水量相比过去增加了40亿立方米。水库的装机量也增加到了41.5万千瓦,供电和灌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罗塞雷斯大坝在2015年底正式竣工,此后这座水电站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二春。

就在扩建罗塞雷斯大坝的过程中,三峡集团在苏丹兴建的第三座大坝,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1000万人受益的水利工程

第三座大坝,属于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除了常规的发电和灌溉之外,还兼顾市政供水。这个浩大的水利工程,便是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

该工程是从2010年5月开工的,当时正是麦洛维大坝建成发电的时候,所以两个水利工程可谓是无缝衔接。整个工程的合同金额,大约为8.38亿美元。

和此前的麦洛维大坝修建一样,除了国内的施工人员外,大量的苏丹工人也参与了项目。

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项目

由于整个项目工期长且浩大,聘用的工人在1万人次左右,这位当地创造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岗位。一位苏丹员工,前后在这个项目工作了近10年。

在他看来,自己在这里既学到了技术,也学到了管理经验,工作水平在不断提升。尤其在跟中国人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更是了解了中国人的文化和价值追求。

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工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015年初,蓄水发电的项目已基本完工,水库的蓄水规模为36亿立方米。

第二期的工程,主要是市政供水项目,管线的铺设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建设,此后持续到2018年左右。

此外,工程中还涉及到了移民搬迁。原本这附近20万人口,还住在泥巴糊成的茅草屋里,生活极其落后。

工程在进行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了安置。所有的安置房都是统一规划建设,落后的居民也都用上了现代化的配套设施。

随着工程在2018年完工投产,这种巨大的变化,更是覆盖到了更广阔的区域。

在水利工程周围,是苏丹重要的农业区,水利灌溉覆盖的面积达到了50万公顷,覆盖的人口更是达到了700万。从市政供水的角度看,300万人口的饮用水有了彻底保障。

这座水利工程的装机量为32万千瓦,接下来可以为100万人提供电力供应。灌溉、饮水、发电三个领域,惠及的人口占苏丹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座大坝印在了货币上

三个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都是三峡集团承建的,从2003年到2018年,15年的时间,苏丹的水利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我国修建的这三座水电站,年发电量占苏丹水电装机量的95%,占电力总装机量的60%。

在灌溉和用水方面,水利工程覆盖了苏丹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同时也为几百万的城镇人口,提供了稳定的饮用水。

2019年,苏丹新发行的100苏丹镑纸币上,图片背景正是三座水利枢纽工程。

毫不客气地说,苏丹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以及民生基础,都建立在这三座水利枢纽工程之上。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新一代的苏丹人,他们的记忆以及对国家的认知,也会被这三座水利枢纽工程所塑造。

结语

2010年麦洛维大坝建成运营,参加庆祝仪式的当地人载歌载舞。在欢呼的人群中,还有「中苏友谊万岁」的标语。很多中国的建设者看到这样的场景,都感到相当自豪。

从我们的角度看,多年以前,都是外国和列强在我们国家进行各种各样的建设。而这些外国人历史上在我国进行的各种建设,或多或少都对我们造成了深刻影响。

如今我们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的各种建设早走出了国门,也走向了世界各地。这种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一个世纪,也会给他国的民众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是一个国家强大后,在世界上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力。它很漫长,持续的时间也更持久。

参考资料:

【三峡集团承建的3个项目荣列「中阿友好地标」】 澎湃新闻 2022年12月16日
【「大坝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期盼」】 人民日报 2019年2月12日
【中国承建非洲最大水电工程 苏丹麦洛维大坝】 新华网 2006年1月21日
【沙海出平湖——记苏丹麦洛维大坝正式发电】 新华网 2009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