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鼎湖山,保存着400多年历史的季风常绿阔叶林

2024-01-12辟谣
鼎湖山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这里的自然教育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小小科学家之路、天然博物馆等公民科学项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自然爱好者和环境保护者,加入了鼎湖山志愿团队…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彭丽芳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彭丽芳,来自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自然教育工作。
但我最初学的并不是教育,而是植物分子生物学。为什么我会在鼎湖山从事自然教育工作呢?这还得从9年前说起。
2013年,我从武汉大学毕业来到深圳,每天的工作都是在这个不到5平方米的细胞房里培养细胞。进入实验室后,一待就是一整天。所以偶尔我也会到深圳周边散散心。有一次,我跟我家先生就来到了鼎湖山。
这就是鼎湖山,风景特别美。山美、水美、树美,人到了这里会感到轻松自在,非常治愈。我想大家此刻看到后肯定会想,如果能在这周边工作生活,那该多好啊!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
正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大门,门上还挂了很多牌子,上面写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我想这跟我学的植物学大类专业似乎还蛮符合的。
于是我回去认真准备了简历,大着胆子走进这个大门,找到了当时管理局的负责人。他得知我的来意后特别惊讶,因为他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希望往大城市跑,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大城市走进大山的。
当时自然教育的岗位刚好缺人,于是负责人问我愿不愿意从事自然教育工作。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自然教育,但听着好像有机会跟大自然亲密接触,我想这个工作应该很棒。就这样,我成为了鼎湖山保护区的一员。
刚开始进入保护区,我是被它的美色吸引的。来这里工作之后,我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鼎湖山真的是一片森林瑰宝,它能保存至今非常不容易。
▲左:陈焕镛院士
右:建立保护区启事
1919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回国从事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有一次他在野外采样时来到鼎湖山,发现了这片非常难得的原始天然林。
鼎湖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位于这个纬度的大部分陆地都是沙漠带,但鼎湖山竟然保存有400多年历史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想把这片森林保存下来,于是就在鼎湖山成立了鼎湖山保护区。鼎湖山也由此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了解鼎湖山的可贵后,我就特别想做好宣传和自然教育工作,把更多人知道这里、爱上这里。
从「拿来主义」到鼎湖山特色
但是,我在自然教育上没有任何经验,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小白」。怎么办呢?那就先「拿来主义」,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多和别人交流。问问别人做什么,那我也做什么。
▲左:趣味观鸟
右:探秘原始森林
我们当时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都很有趣,有趣味观鸟、探秘原始森林、夜探鼎湖山等等。
▲左:夜探鼎湖山
右:植物黏贴画
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们,可能也在北京体验过「夜探」公园或者森林的活动。这类活动让孩子们全程参与到活动中,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参加过我们的活动的学校、老师和家长们也都非常满意。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文,提出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时每周末都有不同的学校、亲子家庭或者社会公众来到鼎湖山,我们也开展了很多活动,参加的人数也不少。我的自我感觉也比较好,觉得自己自然教育工作做得还不错。
到了2018年,有一所广州的学校来鼎湖山参加观鸟活动,他们一位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彭老师,你们鼎湖山的自然教育活动跟别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呢?特色在哪里?」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非常大。这么多年,我在鼎湖山用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开展着同样的自然教育活动,虽说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仔细一想,我们鼎湖山的特色到底在哪里呢?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到的第一个回答是,鼎湖山保护区是唯一一个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由华南植物园、即现在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负责管理,每天都有不同的科学家来到鼎湖山开展科学研究。那是否可以通过自然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和公众来了解科学家们从事的这些科学研究呢?
正当这时,有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过来采访,他也问了我一个问题:现在都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鼎湖山有没有一个能体现绿水青山价值的具体工作呢?
这让我想到,2011年中国科学院在鼎湖山成立了一个碳专项,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只要测量出一棵树的胸径,就可以计算出这棵树到底能储存多少碳,从而推测出整片森林到底能储存多少碳。
于是,我把这个碳专项设计成了自然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测量树木的胸径来计算得出这棵树的碳储量。
记得有位小女孩在参与这次的自然教育活动时发现,她们家全年的碳排放需要种植55棵20厘米粗胸径的树木才能实现碳中和。知道这个结果后,她非常地惊讶。她家离学校非常近,但她妈妈还坚持开车送她上下学,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
后来,学校跟我反馈说,这个小女孩在上完我们这堂课程之后,再也不让她妈妈开车送她上下学了。我想,这就是鼎湖山里的研究带来的现实意义。
一棵能防火的树应该长什么样?
鼎湖山还有没有其他好玩又有趣的科学研究,可以让孩子们和公众探索呢?我想到了山里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
我们都知道,火灾是森林里最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森林防火工作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把那里的树木全部砍掉,然后挖坑,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防火隔离带。
鼎湖山的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很特别的方式,就是用树木来防火,叫做生物防火林带。每次我上这个课程时,孩子们都会反驳我:「彭老师,树木怎么能防火呢?树木是拿来烧柴用的!」
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们,如果有棵树能防火,它会长什么样子?
这堂课的内容很简单,我告诉孩子们树的基本组成结构,包括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花和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一个具有防火功能的植物应该长什么样。
看一下孩子们做的设计。左边的这个小男孩设计的防火树的树干非常粗壮,树冠也很大。他觉得这样子的树可以起到防火隔离的作用。那旁边这个小女孩跟他的思路是相反的,她觉得这棵树应该是光秃秃的,这样子火就烧不起来了。
这张图里有个小女孩利用了猴面包树的原理。她觉得能防火树,它的树干肯定会吸收和储存很多水分。还有的小朋友设计的防火树会长出很多水果。他还特别跟我强调说:「彭老师,我的这个水果可不是吃的水果,而是存满水的果实。一旦火灾来临,这个水果就会喷射出去把火浇灭。」小朋友们天马行空地设计完后,会跟我们天马行空地讨论。
接着我们就会让孩子们去野外看一看,种植在鼎湖山防火林带的树木到底长什么样子,并且给他们讲解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发现的。
鼎湖山真正的防火树种就是荷木,是山里的科学家研究了66种植物后挑选出来的。那它为什么具有防火的功能呢?从特征说起,荷木长得非常高大,树冠也很大,起到了很好的防火隔离作用。它的叶片含水量也很高,一旦遭遇火灾,它的叶片就会冒出水来。即使被火烧了,来年它还可以春风吹又生。所以鼎湖山把这种树种植在防火隔离带上,避免了传统防火隔离带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孩子们了解了荷木之后,我会告诉孩子们,人类通过认真地思考,也可以用自然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破坏。
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上面提到的自然教育活动,都是让孩子们去探索和了解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那有没有一种新的自然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参与到我们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呢?
很多科学家来到鼎湖山开展大量科学研究,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对鼎湖山这片森林的水、土、气、生做实时的监测。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每逢5号、15号、25号,科学家们就会对部分鼎湖山的优势物种做物候监测。
那么我在想,能否把这些最基础的收集科学数据的方式,教给来到鼎湖山游玩的公众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就开始行动,还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小小科学家之路」。这条小小科学家之路就建立在我们的旅游区内,是一条以公民科学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径。一共有12个主题,引导公众通过拍照、测量、观测、记录等,将这些内容以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上传,为科学家提供最基础的科学数据。
这是其中一个主题,叫植物物候的观测与记录。植物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科学家会通过监测植物的生长期变化,来了解当时的气候变化,这需要对它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果熟等各个物候期进行记录。游客刚好就是非常好的植物观测者。所以我们在旅游区内建立了这个解说牌,引导公众去拍照记录然后上传给我们,我们就可以收集到这些植物物候的基础数据了。
这是我当时给孩子们上的一个植物物候观测课程。我告诉他们,他们现在正在参与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项目。他们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带着使命感非常认真地完成植物物候的观测活动。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主题,叫死亡与新生。每年鼎湖山受到台风的影响后,很多树木就会倒塌,有的被拦腰截断,有的被连根拔起。但是森林其实有非常惊人的恢复自愈能力。大树倒塌之后,会给它底下的灌木、草本种子提供生长空间。
游客只要在受灾区域拍一张照片上传给我们,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一片受灾森林的恢复情况以及植被演替情况。
这是我们另外一个主题,叫天然博物馆。我们平时去的博物馆往往都是钢筋水泥的建筑。而鼎湖山有一个天然博物馆,展示的就是植被的多样性。
站在这个地方有最好的角度,可以看到鼎湖山最多的植被类型。游客们在这里简单拍照上传,就能为科学家们了解和研究植被演替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这是游客们给我们拍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到这组图中,3月份时鼎湖山的优势物种锥栗花开得漫山遍野,4月份时清明时节雨纷纷。将这些图片组合起来,可以随着季节变化看到植被的状态。
这是游客在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拍的一些照片。希望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老师们可以带着学生,来到我们鼎湖山,参与到我们的自然探索和公民项目当中,一同培养公民科学家。
做鼎湖山式的自然教育
随着这几年自然教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2011年我成立了鼎湖山志愿者团队,吸引着许多自然爱好者、环境保护者们来到鼎湖山。现在我们这个志愿者队伍已经有100多人。
志愿者的工作也已经融入到我们保护区的方方面面,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这些照片大部分都来自志愿者。我们的宣传片、科普小视频以及一些科普文章,还有现在即将发布的表情包等等,都是志愿者制作和设计的。他们当中也有人成长为非常优秀的公民科学家。
▲左上:棕脸鶲莺,右上:黑眉柳莺
左下:楔尾绿鸠,右下:厚嘴绿鸠
这是两年内他们在鼎湖山做的鸟类监测,拍到了鼎湖山鸟类的新记录,包括棕脸鶲莺、黑眉柳莺、楔尾绿鸠和厚嘴绿鸠等。其中楔尾绿鸠和厚嘴绿鸠还是广东省的新记录,同时也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
过去我们是处于学习状态,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创新,我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所以经过整理,我在今年(2023年)3月份出版了国内首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系列丛书。
回首过去,我最初来到鼎湖山是为了远离城市的压力和焦虑,实现自我治愈。但慢慢地,自然教育让我找到了归属感和自豪感,也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我希望能把我的这种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爱上自然、爱上科学。这就是我们鼎湖山模式的自然教育。
谢谢大家。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