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

2024-08-22图片

前言

乾隆年间,一名70岁老臣因求父亲谥号惹怒乾隆,被判死刑。

赴刑场时,他泰然自若地吃完断头饭,喝酒。

乾隆得知后竟改变主意,释放了他。这背后的原因让人疑惑?

七旬老臣的"死亡晚餐":一顿饭背后的生死博弈

乾隆四十年,京城刑部大牢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简陋的木桌前。 他就是曾经的朝廷重臣尹嘉铨,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等待着死刑的执行。

狱卒端来一盘肉,两壶酒,这就是尹嘉铨的断头饭。在古代,死刑犯临刑前的最后一顿饭,通常都是丰盛的。但尹嘉铨只要了这些。

"大人,您真的不再多吃点吗?"狱卒小声问道。

尹嘉铨微微一笑,"够了,足够了。"

他慢条斯理地吃着肉,喝着酒,仿佛在品尝人间美味。两块肉,三杯酒,就这样悠然自得地吃完了。

狱卒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见过太多临刑前痛哭流涕、跪地求饶的囚犯,却从未见过如此淡定从容的。

"这老头不怕死吗?"一个年轻狱卒忍不住问。

"怕什么?"尹嘉铨听到了,轻声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活够本了。"

这番话很快传到了乾隆耳中。皇帝听后,眉头紧锁。

"这个尹嘉铨,到底是真的看开了,还是在故弄玄虚?"乾隆喃喃自语。

其实,尹嘉铨心里也在打鼓。他知道,这顿饭可能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如果表现得太过懦弱,只会让皇帝更加鄙视;如果能保持镇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顿看似简单的晚餐,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一场生死攸关的博弈。

尹嘉铨赌对了。他的淡定引起了乾隆的好奇和思考。这位睿智的老臣,用自己的方式,向皇帝传达了一个信息: 我虽然犯了错,但并非十恶不赦。

这顿"死亡晚餐",成了尹嘉铨翻盘的关键。 但是,他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又是什么罪过让乾隆如此震怒,竟要将一位功勋卓著的老臣处以极刑?

乾隆的震怒:当"孝道"遇上"皇权",谁更重要?

乾隆四十年春,江南细雨绵绵。皇帝的龙舟缓缓驶过运河,两岸百姓欢呼雀跃。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他要亲自体察民情,展示天子威仪。

就在这时,一份奏折递到了乾隆手中。打开一看,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大胆!"乾隆怒喝一声,"来人,把这份奏折的主人给我抓起来!"

这份奏折的主人,正是已经致仕在家的老臣尹嘉铨。他在奏折中恳请皇帝给自己已故的父亲追封谥号。

"父亲一生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望陛下念在老臣孝心,恩赐先父谥号。"尹嘉铨在奏折中这样写道。

乾隆越想越气。"这个尹嘉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谥号岂是儿戏?朕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哪轮得到你来请求?"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尹大人或许只是一片孝心…"

"孝心?"乾隆冷笑,"他是在挑战朕的权威!这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乾隆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曾经说过的话: "天下之事,莫大于孝。但天下之权,莫大于君。"

在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即便是孝道这样的传统美德,在皇权面前也要退避三舍。

尹嘉铨的行为,在乾隆看来,无异于对皇权的挑战。这让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打着"孝道"旗号,实则别有用心的臣子。

"把他抓起来!"乾隆下令道,"朕要好好审问审问,看看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就这样,年过古稀的尹嘉铨被押解进京,关进了刑部大牢。

这件事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大臣私下议论纷纷。

"尹大人不过是为父求个谥号,有这么严重吗?"

"你不懂,这是在挑战皇权啊!"

"可是,孝道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在皇权面前,什么美德都得靠边站!"

尹嘉铨的悲剧,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也随时可能因为一个不慎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是,仅仅因为一份奏折就要处死一位功勋卓著的老臣,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难道尹嘉铨真的就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吗?

禁书惹祸:一屋子的知识究竟藏着多少"罪证"?

乾隆一声令下,尹府被围得水泄不通。几辆大车停在门口,一群官差浩浩荡荡地冲进去,开始了彻底的搜查。

"快看!这里全是书!"一个官差惊呼。

只见尹府的书房里,从地板到天花板,整整齐齐地码满了书籍。这些书籍多得惊人,几大卡车都装不完。

负责抄家的官员傻了眼。"这得看多少年才能看完啊?"他喃喃自语。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大人,您快看!"一个官差捧着几本书跑过来,"这些好像是禁书!"

官员接过一看,脸色大变。这些书里有批评时政的,有讽刺朝廷的,还有歌颂前朝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些都是足以定罪的"罪证"。

"继续搜!一定还有更多!"官员大喊。

果然,很快又发现了更多的禁书。这些书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其他书籍中间,如果不仔细翻找,根本发现不了。

"这个尹嘉铨,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偷偷看这些禁书,肯定是居心叵测!"官员断定。

其实,尹嘉铨只是单纯地爱看书。作为一个学者,他对各种知识都充满好奇。他从未想过要造反,更没想过要推翻清朝统治。

但在那个文字狱盛行的年代,仅仅拥有这些书,就足以定罪。

"难怪陛下要严惩他,原来是早有预谋啊!"官员们议论纷纷。

消息很快传到了乾隆耳中。皇帝听后,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没错。

"这个尹嘉铨,果然心怀不轨!"乾隆怒道,"不仅要挑战朕的权威,还偷偷看这些禁书,简直是罪加一等!"

就这样,尹嘉铨的罪名越来越重。一个学识渊博的老臣,因为自己的爱好,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这件事在民间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听说了吗?尹大人家里藏了一屋子的禁书!"

"真的假的?他不是一向以清廉著称吗?"

"谁知道呢,可能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吧。"

"哎,这年头看书也能惹祸上身,真是太可怕了。"

尹嘉铨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阴暗面。在专制统治下,知识分子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但是,难道一个人的一生,就真的可以因为几本书而被彻底否定吗?尹嘉铨在朝堂上的功绩,难道就这样被抹杀了吗?

从死刑到流放:老臣的"镇定"如何打动了乾隆的心?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刚刚听完了狱卒的汇报,心里颇为不安。

"你说他吃断头饭时很平静?"乾隆问道。

"是的,陛下。"狱卒回答,"尹大人吃了两块肉,喝了三杯酒,就像平常吃饭一样。"

乾隆沉思片刻,突然说:"把他带来见朕。"

不久,尹嘉铨被带到了乾隆面前。尽管身陷囹圄多日,这位老臣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姿态。

"尹卿,你可知罪?"乾隆问道。

尹嘉铨跪下叩头,"臣知罪。臣不该妄自尊大,冒昧请求先父谥号,更不该私藏禁书。臣罪该万死。"

乾隆注视着这位曾经的得力助手,心中五味杂陈。他忽然问道:"你为何在临刑前如此淡定?"

尹嘉铨答道:"回陛下,臣虽然犯了错,但一生为国尽忠,无愧于心。生死有命,臣已看透,所以并不恐惧。"

这番话打动了乾隆。他想起了尹嘉铨过去的功绩,又看到老臣如此坦然面对死亡,心中不禁有些动容。

"你若能悔改,朕可以饶你不死。"乾隆说。

尹嘉铨叩头谢恩,"臣感激陛下隆恩。臣若能活命,必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最终,乾隆改变了主意。他宣布:"念在尹卿年事已高,且有功于社稷,朕特赦其死罪,改判流放。"

这个决定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没想到,一个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人,居然还能逃过一劫。

"真是太幸运了!"

"这就是尹大人的过人之处啊,临危不乱,才能打动圣心。"

"不愧是老臣啊,这份定力,我辈不及。"

尹嘉铨的经历,让很多人看到了在专制统治下生存的智慧。保持冷静、承认错误、展现忠诚,这些都是在危难时刻自保的关键。

这个故事也让人反思: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命运是多么脆弱。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也可能因为一时的言行不慎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