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溜索女孩」:8岁独自飞渡怒江的她,16年后的选择让所有人意外

2024-02-07图片

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2007年,一名记者在云南拍下了一张特别的照片。

照片中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背着个书包,整个身子挂在铁索上。

正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划去,而下面则是汹涌澎湃的怒江水。

照片一经传到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还给女孩取了个名字:溜索女孩。

她的身上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如今,16年过去了,她过得还好吗?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教育报【十六年后,怒江上的「溜索女孩」重返大山】】,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绳索上的梦

在云南马集乡,有这样一个村庄,连绵不绝的山脉环绕在周围,一条波涛汹涌的怒江将其分成两半。

这里闭塞而贫穷,在外人眼里是世外桃源,在村里人眼中却是拼命挣脱的枷锁。

2007年的一天,一位摄影记者来到此时采风。

他拿起手中的照相机,一路走走停停,记录下云南山村独特的美。

突然,一个小女孩的身影进入了他的视线。

只见她小小的个头,肩上扛着一条宽宽的带子,还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

记者对此很是好奇,于是,他跟随着女孩一路向前走去。

女孩来到怒江边,将带子套在自己身上,另一头扣在头顶上的绳索上。

然后,腾空双脚,身体后仰,顺着绳索「嗖」的一下滑了出去。

说时急那时快,记者拿起照相机「咔咔」地按下快门键,留下了那张经典的照片。

原来,女孩的名字叫做余燕恰,是当地村庄里的一户人家的孩子。

他们家如同村里的其他人家一样,靠山吃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不过,这个村子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崇尚这样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尽管家里的条件再艰难,他们也一定要让孩子读书。

余燕恰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因此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她希望余燕恰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去,替她去看一看外面美好的世界。

因此,再苦也不能苦了教育,读书便是唯一的出路。

只是,通往学校的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要走上数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

但有一个捷径,那就是通过溜索,横渡怒江,这便是最快到达河对岸学校的办法。

于是,为了获得知识,溜索变成了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这说起来刺激好玩,但实际上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丧命于滚滚江水中。

因为它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靠一条绳索,支撑着人的身体。

借助着绳索的惯性向前滑去,因此,速度也是飞快且无法控制的。

没有人知道,在这趟危险的「旅途」中会遇见什么。

如果在中途绳索断裂,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直接被江水吞噬掉,万劫不复。

所以,在余燕恰只有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就要开始教他们溜索的技术。

波涛汹涌的江水,浪花一层叠着一层,击打着岸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起初,余燕恰来到江边,就害怕地颤抖,哭着要回家。

母亲安慰着她的情绪,鼓励她勇敢地尝试,说道:

「再害怕咱们也要学会溜索,要不然上不了学啊,孩子!」

余燕恰那时还不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害怕。

于是,她哭着对母亲说:「妈妈,我不上学了,我害怕,我不想上学……」

母亲看着余燕恰眼中噙满泪水,心里隐隐作痛。

作为母亲的她,又怎么会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呢?

可是,这是女儿上学唯一的路,她必须学会溜索!

于是,在母亲的坚持和鼓励下,余燕恰慢慢摸索,一点一点儿学。

记得她第一次过江的时候,母亲的心揪成了一团,生怕出什么意外。

她的目光紧紧地追随着女儿,一直到女儿平安落地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才放下。

在之后的日子里,余燕恰从最初的害怕颤抖,到敢于迈出第一步。

她为此付出了许多汗水和泪水,好在一切都是有回报的。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余燕恰也渐渐适应溜索。

怒江的浪花从她的身下奔腾而去,她仰着头,蜷缩起身体,顺着绳索溜过去。

她学会了如何在江风中保持平衡,如何在汹涌的江水中把握方向。

可任谁看都还是觉得害怕,比起背后的江水,她就仿佛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粟。

就这样,余燕恰在绳索上荡了四年,一晃就到了8岁的年纪。

她每天背着书包,来回穿梭于江两岸,恰好这一天碰上了那位记者。

记者从未见过如此另类的出行方式,感到新奇的同时,内心也是十分震撼。

于是,他拍下了女孩渡江的照片,谁知却成了永恒的经典。

她的身影在怒江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村庄的希望。

16年后的选择

记者将拍下的照片与自己的感想发布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被余燕恰的勇敢深深打动。

他们纷纷留言传达自己的关心和祝福,称余燕恰为「溜索女孩」。

其实,余燕恰不过是村庄里众多孩子们的缩影,他们都怀揣着一颗求学之梦。

因此,也有一些人开始关注这个村庄的教育问题,能做些什么帮助他们圆梦呢?

2008年3月份,政府为村民们在两岸修建了一座桥梁,横跨怒江。

孩子们上学变得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他们再也不用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溜索。

同时,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捐赠了书籍和资金,支持更多的孩子们接受教育。

随着外界援助的不断涌入,村民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余燕恰和她的同学们也终于可以安心地重返学校,追求他们的梦想。

再也不会有因为害怕而不敢上学的孩子,再也不会有担惊受怕到默默流泪的母亲。

余燕恰获得良好教育,同时,她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母亲的期许。

她要走出这座大山,替母亲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妙。

因此,余燕恰从小就热爱学习,在老师眼中,她是个学习的好苗子。

每一个学期,余燕恰都会带回家几张奖状,全家人都乐开了花。

时光飞逝,转眼间那个8岁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在高考时,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昆明医科大学。

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如今,余燕恰完成了自己梦想的第一步,而之后,她更是一步一个脚印。

在大学期间,她依然没有松懈,始终保持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

她闲暇的时候,余燕恰不是待在图书馆里学习,就是在勤工俭学的路上。

为了不增加母亲的负担,余燕恰的生活费都是靠自己挣的。

生活虽然艰辛了一些,但余燕恰每天都感到很充实。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有不少大医院向她抛来橄榄枝。

村里人都知道余燕恰去了大城市,有出息了,纷纷前来祝贺。

大家自然也认为,看过世间繁华的余燕恰,自然看不上这个小村庄。

然而,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选择: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

余燕恰选择在县医院工作,她不愿当高收入的医生,而是当真正为民治病的医生。

也许,留在城市,她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但她也知道,自己的家乡医疗资源匮乏,很多人的病得不到医治。

于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没有依循母亲的愿望,彻底逃离大山。

而是走出去后,又再次回到了这里。

母亲得知女儿的选择,她反而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女儿不仅有梦,还有心。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寻求更好的发展。

对此,她这样回答道:「我选择当医生的那一刻,就做了这个决定,村民们帮助我走出大山,我自然要回来报答他们。」

对于别人来说,大山深处是牢笼,是枷锁,可对余燕恰来说不一样。

这里是家,有爱她的父母,有善良的邻居,有最初的梦想。

结语

如今的余燕恰,已经成为怒江人民医院检验科最年轻的医生。

同时,她也真正成为怒江边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而村庄里,也盖起了一栋又一栋大房子。

2017年,政府带领着村民们走上了一条致富道路:种草果。

那条曾经的溜索,如今变成了一道稳固的桥梁。

或许,有更多的孩子,将这个关于梦想与知识的故事续写下去。

相信,他们灿烂而炙热的梦想,最终都能够实现。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点击」关注」,为您持续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