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最憋屈的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2024-09-01图片

在北京北海的皇家园林里,团城的庭院当中有两棵很特别的大树。

有一棵古松树,树干笔挺,枝叶长得就像个大伞盖似的。因为曾经给乾隆皇帝遮过荫,乾隆皇帝来了兴致,就给它封了个号,叫「遮荫侯」。

另外一棵呢,从树干根部往上没多会儿,就分成了四个不一样的树枝。它树皮白白的,枝叶特别浓密,看上去很有气势,所以被称作「白袍将军」。

乾隆皇帝也拿自己这玩笑举动说了几句俏皮话,讲道:「这棵树白盔白甲的,特别威武,朕封它作白袍将军,让它在这儿守着我的宝贝腌菜缸,看那腌菜缸还敢再跑不!」

一个咸菜缸咋就能变成乾隆的宝贝,还得让「白袍将军」来防着它跑掉呢?

这得从中国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就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那讲起。

【01 渎山大玉海】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元朝那绝对是个很特别的朝代,它在军事方面的强大以及版图扩张的规模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蒙古人在马背上打天下,这个豪迈的草原民族一直保留着很原始的生活方式,喝烈酒,猎猛兽,他们勇武的军队一路从东亚打到中亚,快到欧洲腹地了。

葡萄美酒装在夜光杯里,正想喝呢琵琶声就在马上催促起来,可他们去征战啊,几乎每次都能把对方的军队打得有去无回。

就凭这样的战绩,元朝建立之后,元世祖忽必烈特别着急地想向全世界显摆自己王朝有多强大,还特别需要用世界上最好的美食和最值钱的珠宝来犒劳他那勇猛的军队。

好比霍去病把汉武帝赏给他的美酒倒进水渠,想让跟着他打仗的战士们都能喝到美酒,痛快喝酒不只是一种奖励,还是胜利的标志。

但要说起霍去病,其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所得。而忽必烈就更直接啦——他打算用珍贵玉石打造一个世间独一份的大酒瓮,在里面装满美酒,边上再放上金杯,凡是路过的人都能拿这金杯痛饮一番。

而这就是当下闻名全球的渎山大玉海。

一个极其奢华的酒瓮,不单单是给将士的奖赏,还是对超强国力的彰显,千两白银随手就能拿出,只有征服者才会不考虑成本,用最贵的玉石来打造一个装酒的玉瓮。

忽必烈挑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块有 7000 斤重的独山玉当作玉瓮的原料。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中的一个,它的珍贵那是没得说,更何况是这么大体积,还保存得这么好的一块玉石呢。

为了让玉瓮成为独一无二的,忽必烈把他征战途中能抢来的所有能工巧匠都找来雕刻这块玉石,还不许工匠们在上面留名,制作工艺也捂得严严实实不许往外传,就连制作玉瓮剩下的边角料都找不到了。

谁都没法复制的技术,连废料都不让别人拥有,这就是渎山大玉海很珍贵的一个原因。

整整花了五年,渎山大玉海才算完工。这玉瓮高 0.7 米,口径在 1.35 至 1.82 米之间,最大周长 4.93 米,差不多重 3500 公斤,得要 3000 斤的酒才能把它装满。真是金杯玉瓮,能让将士们痛快豪饮。

青绿色的玉石摸起来柔软又细腻,玉瓮的里里外外都被手艺高超的工匠刻上了十几种动物的图案,每一种图案都精妙绝伦、活灵活现——波涛滚滚的大海上,真龙出现,其他动物围在旁边,这正代表着蒙古称霸天下。

在唐宋最为繁荣的时候,我国的玉雕技术通常只是在微型玉石上雕刻,像这种体积大的玉器上的精细雕刻工艺,是直到这只玉瓮出现,才让人惊叹。

不得不说渎山大玉海开启了全新玉雕时代的大门。

在忽必烈那个时候,马可·波罗来到了元大都,看到了这件世间少有的珍宝,随后,他在自己的游记里记下了这个让人感到震撼的东西。

他讲:「斯里兰卡国王有一颗特别大的红色宝石,价值高得吓人,可也就值一座城池,但是这渎山大玉海,能值整整四座城池。」

只有能称霸世界的国家才能够造出称霸世界的宝贝。

然而,渎山大玉海可不只让这一位外国友人感到震撼。同样来自意大利的鄂多立克,在他的【东游记】中,把这件神秘的东方宝贝描绘得特别玄乎。

他写道:「宫廷中央有个大瓮,有两步多高,完全是用一种叫密尔答哈的宝石做的,特别精美……酒从宫廷通过管子输送进这个瓮里,旁边有好多金酒杯,能随便喝。」

更神奇的是,鄂多立克讲:「魔术师能让盛满美酒的金杯在空中飞,送到想喝酒的人嘴边。这些事儿还有好多别的事儿,都是在君王面前弄的,这位君王的威风,还有他宫里发生的事,要是讲出来,肯定让那些没亲眼瞧见的人不敢信。」

虽说鄂多立克讲这些事的时候充满了极度震撼下的夸大之词,不过对忽必烈而言,他想让自己的王朝震撼世界的愿望,终归是通过渎山大玉海那惊人的华美,传递出了一些。

所以呢,忽必烈可满意渎山大玉海了,就把它放在北海行宫琼华岛的广寒殿里。据【日下尊闻录】讲:「琼岛,在元朝叫渎山,到明朝就叫琼岛啦。」这就是玉瓮被叫做渎山大玉海的缘由。

琼华的意思本来是美玉,琼华岛就表示这是一座由美玉建成的像仙境一样的宝岛。那会儿渎山可不叫这个名,不过渎山大玉海在这儿简直太合适啦。

等到元朝皇帝的宗亲们宴请来自四方的客人时,渎山大玉海就会被挪到宴会的中心位置,让在座的人尽情喝酒。

不过呢,啥东西在时代里兴旺起来,那就肯定会在时代里衰败下去。蒙古人就算有最强悍的军队,他们的部落文化跟中原地区比起来还是差得远,有着好多奴隶制社会那种残忍的统治样子,才过了一百多年,就被明朝给取代了。

于是,渎山大玉海的漂泊之路就这样开启了。

【02 道观腌菜缸】

据说元朝定都那会儿,忽必烈在北海团城射了一箭,箭落到哪儿,哪儿就是元朝都城。

然而元朝灭亡之后,都城也就换了主人。

在 1368 年,朱元璋把蒙古政权给推翻了,成立了明朝,将都城定在了南京。到了 1420 年,朱棣把都城迁到了顺天府,就是现在的北京,还修建了如今的故宫。

不过,那放在从辽金时期就属于皇家园林的北海的渎山大玉海,一直孤零零地待在广寒殿里,这一待就是好几百年,命运倒跟嫦娥有几分相似,挺孤独的。

万历七年,广寒殿碰上了一场从来没见过的大火,那火势到处弥漫,把宫殿的各个角落都烧着了,还没等扑灭呢,就把广寒殿烧成了一片断墙破瓦。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皇帝于广寒殿的旧址上建了一座藏式白塔,可那独一无二的玉瓮却没人理会。

价值特别高的国宝一下子流落到了民间,然后就没了消息,除了在古籍里,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了。

时间到了清朝乾隆那时候。乾隆皇帝在历史当中,不只是造就了康乾盛世的皇帝,还是个大名鼎鼎的文艺爱好者。

他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宝藏字画,还喜欢鉴宝、搞收藏,也爱写诗画画。

乾隆从各处搜集了好多名画,然后用他自己雕刻的几十种印章在上面盖满了红章,网友们因此戏称他是「盖章狂魔」。

不过呢,除了字画,乾隆对玉石也挺感兴趣的。

在大清乾隆六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对北海园林进行了修缮。

不禁想起三百年前蒙古的铁骑踏入这座城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显出军队厉害,花好多钱弄了个特大的玉石酒瓮。

不过随着时间过去,情况变了,传说里的玉瓮再也找不到了。乾隆特别喜欢这宝贝,不能接受这么珍贵的国宝流落在外面,马上就命令各个部门全力去找渎山大玉海在啥地方。

一下子,全体官兵都行动起来,全国各处的权贵、富商还有藏宝的人都晓得皇帝在找这只流落民间的国宝,也都纷纷动起来,想要得到皇帝的奖赏。

但实际上,渎山大玉海并非一直都没被人发现。

康熙年间的时候,康熙下令修缮紫禁城外的庙宇,那时负责督办此事的官员高士奇,在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发现了这个大大的玉瓮。

原本的美酒换成了咸菜,道士们光晓得感叹这个大菜钵做得好,材质摸着舒服,关键是它个头大,能盛好多咸菜,真是太方便啦。

独一无二的工艺、极其珍贵的玉石,造就了这具有开创性的玉瓮,它见证了蒙古鼎盛之时的豪迈与荣耀,然而伴随主人的衰败流落到民间,当了 300 多年普普通通腌咸菜的缸。

从石头变成珍宝,接着从珍宝变回石头,谁能讲这不是另一种「道法自然」呢?

没精心保管,也没其他值钱饰品相伴,过了百年,高士奇瞧见的时候,玉瓮就以这般平常还带着腌咸菜味儿的模样呈现在他眼前。

不过在懂行的人看来,宝物的光彩怎么都藏不住,好比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就算穿着粗布衣服,也照样能被人一下子看上。

不过高士奇没马上把它赎回来,只是把这事记录下来了。等到乾隆年间下达寻宝的旨意,渎山大玉海这才又真正被世人看到。

【03 团城无双瓮】

乾隆听说了渎山大玉海的情况,亲自去了真武庙,这玉瓮的光彩因为长年腌咸菜都变得暗淡了不少。

乾隆连连感叹,花了好多钱把这只渎山大玉海从民间给买回来了。

不过呢,等这只玉瓮被抬到他跟前时,他才看到,因为长时间没修也一直在用,原本天然完整的瓮身上竟然有好多裂纹了。

因为曾经遭遇过大火的焚烧,这玉石看上去好像蒙上了一层黑影。

就这样,乾隆先后四次给养心殿造办处下命令修理渎山大玉海,把当时的能工巧匠召集过来对它进行打磨还有剔刻。

虽说在雕刻形状方面难免做了些改动,可这前后历经七年的四次修复,总算让这个传说中的珍贵宝贝恢复了往昔的光彩。

不仅这样,乾隆把国宝应有的待遇给了渎山大玉海。

他让人在北海团城,就是传说里忽必烈射出定都一箭的那个地方,在承光殿前的庭院特意建了一座亭子,叫玉瓮亭,用来专门放置这件独一无二的玉瓮。

另外,乾隆专门让人打造了一个雕刻也很精美的汉白玉底座来放渎山大玉海,好凸显它的高贵华丽。

玉瓮亭的四根柱子上,还让四十名翰林学士各自作了一首诗,然后把这些诗雕刻在柱子上。

乾隆皇帝自己还为渎山大玉海写了好几首御诗呢,直接就刻在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上,以此表明对它的喜欢和看重。

于是就出现了最开始的那一场景,针对这只「溜走」的宝贝腌菜坛子,乾隆皇帝花费了好多心思来让它重现光彩。

闲下来的时候,甚至还册封了玉瓮亭周边的白皮松去守护它的荣光。

如今啊,因为用渎山大玉海腌过咸菜,那真武庙就有了「石钵庵」这个名字。

而渎山大玉海呢,凭借着高超的工艺、稀罕的原材料,还有那充满波折的迁移历程,见证了中国帝都的起落以及玉器雕刻的演变,被大家熟知。

2013 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把九位考古以及文博领域的专家请来,从众多国宝里评选中国的「镇国之宝」。

渎山大玉海凭借划时代的技艺以及历代有记载的经历,成为了镇国之宝玉器的榜首。

但凡懂玉的人到了北京,没有不想去团城内玉瓮亭瞅瞅渎山大玉海啥样的。

金丝可能会失色,美玉也许会蒙尘,就像渎山大玉海的经历那样,不管世事怎么变化,被火烧过,当成腌菜坛憋屈地存在着,只要你实实在在是珍宝,不管过了多长时间,总会有赏识你的人发现,绽放光芒。

「真武道人不识这宝贝,当成菜缸混了几十春……我原本是南阳独山玉,祖籍身份明明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