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小小玉壁城,高欢的滑铁卢,西魏的钓鱼城

2024-07-20图片

公元 546 年,东魏枭雄高欢希望在有生之年打开西进的道路,攻取西魏在河东汾水下游的战略要地-玉壁城,于是亲率东魏十几万精锐之师,对其发起猛攻。

当时玉壁的守将是西魏并州刺史 韦孝宽,他率领几千将士沉着防守,战术机智冷静。高欢用尽各种计谋,如在城南筑起土丘试图居高临下破城,挖掘地道,赶造战车,甚至截断城中水源等,但都被韦孝宽一一化解。韦孝宽让部下在城内挖掘堑壕、准备防御器械,还在地道内储备柴草以应对东魏军,在城墙塌陷处竖立木栅栏等。针锋相对进行还击,高欢无一得逞。

高欢大军苦战了五十多天,士卒死伤过半,却依然未能攻破玉壁城,韦孝宽反而夺据了外围高欢堆垒的土山。高欢智尽能索,最后因愤恨恼怒而病倒。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退兵。

撤军路上,士兵们士气低落。为激励将士,高欢令敕勒族将领斛律金为大家吟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触景生情,不禁亲自合唱。

高欢一边唱,一边回首往事。当年带领兄弟在敕勒川起义,出生入死,战无不胜,如今却落得英雄老去,无力回天。待歌声结束,高欢已经是热泪盈眶,伤心欲绝。众将也悲痛万分,感慨不已。优美的诗篇,借玉壁之战流传千古。回到晋阳后不久,高欢带着无限的遗憾,郁郁而终。

玉壁之战展现了韦孝宽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防守策略,堪称是冷兵器时代攻守城的经典作品。韦孝宽一战成名,入选唐宋武庙七十二名将。

此役成为了高欢军事生涯中的滑铁卢,梦断玉壁。东西魏的形势随之发生了逆转,西魏逐渐占据上风。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玉壁城,千百人的驻防,就让名噪一时的北朝枭雄,止步不前,最后还落得个蒙哥兵败钓鱼城的相似结局?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玉壁在什么地方。经多年的考古发掘,玉壁城被确定是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均安村一带‬的汾河台地上,总面积约264.6万平方米。玉壁城遗址三面深沟一面壁垒,地势突兀,险峻天成,易守难攻‬。

根据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东魏进攻西魏,无论是从北面的晋阳,还是东边的邺城、洛阳,因为黄河形成的天然地形,使河东都成为必经之地。处于运城盆地的河东,北有汾水和峨嵋原的高台阻碍,东依王屋山据险,南边则背靠中条山和黄河水流的阻隔,是东西魏必争之地。

很显然,高欢的大军从晋阳南下,在晋中顺汾水直抵黄河,经过汾水道的龙门口,或者是涑水道的蒲津,渡黄河取华州攻长安,在军事上比较有利。因为这样绕开了峨嵋原,避免在穿越狭窄的闻喜隘口时,很容易被截击的情况。

宇文泰自然深知这个道理,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就‬派‬名将‬王‬思‬政‬在‬汾‬水‬的‬下‬游‬,筑城‬防守‬,以‬阻止‬高欢‬军‬从‬汾河‬入‬黄‬。王‬思‬政所‬筑‬之‬城‬,就是‬玉壁‬城‬,它‬成为西魏在河东地区‬可进可守的桥头堡。

玉壁城建好后,很快在542年,迎来了第一次考验。当时高欢军势浩大,连营40里,围困玉壁9日而不得破城,主将王思政率众据城坚守。因天降大雪,在城外荒野的环境里,士兵冻馁难耐,死伤无数,势不得已,只好收兵。

四年之后,高欢再次攻打玉壁,面对韦孝宽的严密防守,双方斗智斗勇,高欢无奈低头,西魏笑到了最后。

然而,大家除了欣赏韦孝宽、王思政依靠军事智慧取得了两次保卫战的巨大成功之外,很少有人关注这个玉壁城本身,它有什么来历和背景,能够做到在高欢的狂轰滥炸下坚不可摧?

我认为,玉壁城不是王思政在空旷之地首次修建的。它源于十六国时当地的坞壁加固‬而成‬。

坞壁,也叫‬ 坞堡。「坞」按‬【说文解字】释曰:「小障也。」障是一种军事防御小城。又引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所言:「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因此‬, 坞壁就是‬‬ 比‬城‬要‬小一些的高墙‬紧闭‬的「军事堡垒」。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的割据局面。五胡残暴肆虐,留守北方的汉族民众,出于自保,纷纷以宗族部曲为依靠,选择天然防护地势,营造有坚固围墙的防御 堡垒,当‬胡人袭‬‬杀而‬来‬时,就‬躲进‬去‬关闭‬城门‬,进行‬抵御‬。

复杂‬的坞有时分为内坞与外坞,均有出入口,置门户,有兵‬守把。坞内有屯兵和居人的房舍。坞壁建筑呈城堡式。周围为高墙,门上有门楼,四角有角楼,有的还有高层的楼橹建筑,门楼、角楼和楼橹乃至墙垣高处开有望孔或射孔。

坞‬堡坞壁‬一般可‬‬容纳‬千家,多‬至‬五千馀家,规模‬十分‬的庞大‬。除了‬充足‬的武器‬储备‬,里面‬囤积‬的粮草‬可以‬维持‬‬数‬月‬‬。为了‬保证‬水源‬不‬被‬切断‬,一般‬都要准备‬河‬水‬、山泉‬水或者‬‬井水‬等‬多‬种‬供‬给保障‬,设计‬构建‬非常‬严密‬周致‬‬‬。

河东地区,地处十分野蛮的匈奴前赵、羯族后赵等政权的核心区域。据【晋书】、【北史】等史书记载,当地汉人的坞壁,数量‬巨多。

当时在龙门渡口,就有一个杨氏壁,是关中大族,华阴的杨氏在十六国战乱之时,于龙门渡口西岸修建的坞壁。 【资治通鉴】胡注:「杨氏壁在龙门西岸,当在华阴、夏阳之间,盖华阴诸杨遇乱筑壁以自守,因以为名。」有一次,高欢攻打关中,从龙门口渡河返回晋阳时,史书记载他在杨氏壁住过。

玉壁所在的稷山,离‬‬前‬赵‬的‬都城‬平阳‬,后赵‬的 襄国,距离范围都很近,垒坞筑壁是势在必行的。玉壁应该就是玉坞壁了,只是堡主不像是杨氏壁那样的门阀大族,不见记载。但当时修坞选址充分考虑了依托汾水进行长期防御的想法,土石方工程的质量也是相当有保证。

所以,后来王思政才利用了一百多年前的坞壁旧堡,进行了翻修和加固改造,把汉人当年抵御五胡的防御工事,变成了阻止高欢西进的坚固城墙。这是东西魏双方都不曾料到的事情了。

韦孝宽的塑像被人瞻仰,高欢在响堂山向西而眠。而在玉壁遗址现场,直到今天,还可以看见许多当年士兵的白骨。真可谓是: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