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有妇谁能似尔贤 自是花中第一流——赏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的笔底之美

2024-01-04图片

在我国古代书画史上,女性画家常常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江南地区迅速崛起,江南地区的文化风气也随之变动,人们对书画的消费需求很大,再加上当时士大夫家庭的女性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又多以诗书传家,因而,女性画家群体迅速壮大,为传统中国画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明清时期的女画家大多出自绘画名门,如仇英之女仇珠,她以画人物而著称;文徵明玄孙女文俶,多画幽花异卉;恽寿平家族曾孙女恽冰、恽怀英,她们擅长画花草翎毛。还有一部分女性画家出自官宦富贵人家,如邢慈静、俞光蕙等;其余则出自一些擅于绘画的风尘女子,如马湘兰、薛素素、柳如是等人。当时,这些女性画家们最主要的描绘对象是花草、鸟虫。此外,神仙像以及仕女人物画,是她们侧重描绘的另一个方面。

清代 恽 冰 【簪花图】局部

借神仙像寄托忧思

明清时期,神仙题材的画作在书画市场很受欢迎,不少女性画家选择这一题材进行创作,也暗含了她们的忧思之情,如明代画家邢慈静、方维仪等人就是擅长描绘神仙题材的闺阁画家。

邢慈静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胞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一直到28岁时,邢慈静才出嫁。婚后,她与丈夫马拯聚少离多,一生丧夫丧子又丧孙,晚年落籍娘家,生活十分凄凉。她所画的神仙题材的肖像,庄严凛然,让人敬而远之。

明末 方维仪 【西池大阿罗汉图】局部

明末 方维仪 【蕉石罗汉像】局部

明末画家方维仪之所以画神仙题材,也与她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方维仪婚后没多长时间,她的丈夫就去世,当时的她才17岁,之后终身未曾再嫁。后来几年,她的家人要么投水自尽,要么年少早夭,明清之际的动乱不堪,使她只有借助神仙题材,才得以慰藉她内心的孤寂。如其作品【西池大阿罗汉图】,以白描的形式画了七位罗汉,笔意畅达,人物线条流畅;【蕉石罗汉像】描绘了两位罗汉坐在蕉荫奇石下,石头象征着坚贞,而芭蕉象征着虚幻,这两者组合在一起,虚虚实实,富有禅意。图中线条简劲流畅,而不失清秀柔和,墨色清淡,与画家温婉的女性气质相符。

清代 袁镜蓉 【女仙图】

富有文人雅趣的「自拍照」

女性画家中,「绰有父风」的仇珠,最擅长画人物题材。仇珠是仇英的小女儿,从小跟着父亲寓居苏州,观赏过众多名画,得仇英真传,「绰有父风」。如仇珠的工笔重彩仕女画【女乐图】,描绘的是贵族女子们在殿前配乐演奏的场景。画面中站立着三位女子,有的在说着悄悄话,有的在认真倾听,巧妙地表达出「听」的动感氛围。通过仇珠营造的画面语言,我们能感受得到这些女性在演奏时高兴的心情和她们当时的生活情趣。

明代 仇 珠 【女乐图】局部

此外,在明清市场上,流传较多的当属风尘女子的肖像画。如薛素素的自画像【吹箫仕女图】,以及有关柳如是的各类肖像画。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不像以往只单纯记录主人公的面貌,它用纯粹简约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画中意趣所在,是富有文人气息的「自拍照」。

薛素素,诗、书、画、琴、弈、绣无所不能,被誉为明代「十能」才女之一,她仅存的一幅人物画【吹箫仕女图】带有自画像性质。画面中,一位女子坐在园林矮凳上,吹箫自娱。画作虽以水墨渲染,不施一点颜色,却也把她姣美的容颜与出众的才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明代 薛素素 【吹箫仕女图】局部

在明清风尘女子肖像中,最特别的是明末「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柳如是不仅书画颇负名气,她还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她曾说过,「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这样的壮志豪言。清代女画家管筠、顾韶都作过柳如是的肖像画。管筠笔下的【柳如是小像】,柳如是身穿白色长袍,双手掬于胸前,脸庞微呈斜侧,眼神望向画外,画作不设背景,仅以圆形为框。顾韶笔下的柳如是,眉目间有清逸之气,幅巾广袖,风姿如玉。

清代 管 筠 【柳如是小像】

清代 顾 韶 【柳如是小像】局部

「秦淮八艳」中,顾横波也是女性画家常描绘的人物之一。顾横波通晓文史,工于诗画,嫁得良人,受清廷诰封为「一品夫人」,是明清风尘女子中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在清乾嘉朝闺秀画家金礼嬴的笔下,顾横波妆容清雅,头梳扁髻,衣着简约,身形掩映于树石之间。或许是由于顾横波身份地位的提高,金礼嬴也用正面像来彰显画中主人公的身份端仪。在此我们会发现,不同身份的女画家在题材选择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区别,像不少闺阁画家就敢于打破身份鸿沟,为风尘女子绘制肖像,也体现了她们之间的惺惺相惜。

清代 金礼嬴 【顾横波小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