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上世纪30年代左右,山东泰安人民真实生活照片,泰山挺拔雄壮!

2024-02-10图片

这篇文章是泰安1910年到1940年间的一系列老照片,这些图片都是日本人于1924年八月到1944年之间出版的【亚东印画辑】,为给读者带来更佳的阅读感受。

这些图片大多来自于1924年八月到1944年之间的一本名为【亚东印画辑】的刊物,其余的则因年代久远而无从考证。

20世纪20年代泰山远眺,云蒸霞蔚,似人间仙境,五岳之冠,泰山为「五岳之首」。

1931年,泰安西升平街,一排一排的房子,屋顶上的瓷砖有些斑驳。街道上的地砖排列的很整齐,虽然没有小贩,却也很干净,没有任何的垃圾。

照片中央是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刻着「凤章荣赠」和「萧乾萧胜」两个大字。

街道上,一个算命的老头好奇地打量着前来拍照的人,他面前放着纸笔,手中还捧着一株占卜用的草茎。尽管满脸皱纹,但那飘逸的白胡子,却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一九三一年,头一回两名穷苦人用滑竿载着游客从回马岭门前走过。「回马岭」这一名称的由来,一直以来都有不同意见。有一种说法是开元13年(725年),唐玄宗策马登封泰山,因其高峻陡峭,骏马难行,故名「泰山」。

泰安一名员工把装饰竹送给了一家医院,门前的墙壁上涂满了「虎牌牙粉」的广告。

泰山一家小商店里,一名女子为客人端菜。从衣着上可以看出,那个背着农具的肯定是个农夫,而那个老头则是个游客。

在两人身后,便是「五大夫松」,泰安的八大景点之一。

【史记】中说,秦始皇登上泰山时,忽然下了一场大雨,幸亏有这棵大树为他遮风挡雨,秦始皇为了嘉奖他对皇帝的保护,就给了他一个「五大夫」的称号。这棵古松树在明朝万历年间遭暴雨毁坏。清代雍正年间,钦差人丁皂在泰山重建的时候,又将五棵松重新植于此。

泰安市区三名市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场街头杂技表演。岩石上站立着一个小孩,他的头发和郭德纲有些相似。

30年代的时候,一位摄影家在泰山上遇到一个乞丐。他将背篓递到身前,乞求施舍,旁边还放着一顶草帽,一根拐杖,是他上山时用过的。乞丐行乞时一定会到人流密集之处,想来当时泰山已成了著名的观光胜地。

岱宗坊,泰山之上。这里是登上泰山的第一站,建于明代嘉靖时期。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这条主干道上,已经有不少的野草生长了出来。不过,泰山的美名仍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这里有很多的游客在这里休憩。

1931年代宗坊。

泰安市区,一名工人从井里取水,提着6个水桶来到了茶铺。虽然那张照片有些年头了,不过还是能看得出来,他浑身上下都是灰尘,脚腕的颜色都快贴到地上了。这名工人尽管身体瘦弱,但他一定很强壮,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一名战士在参观泰山的过程中,在他的身边放置了一把太阳伞,还带了一些子弹,可以想象,当时的天气是多么的热。

一名老妪跪在一座村庄里,周围的人都在冷漠的看着她。

按照图片上的说明,老太太是个聋子,因此当她乞讨的时候,并没有像一般的乞丐那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着好心人,而是跪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她跪在地上,额头上还贴着一块石头,显然,她会以这样一种自取其辱的姿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向别人乞讨。

泰安,一个小乞丐,穿着一身打满了补丁的衣衫,衣衫上满是补丁,有些地方甚至无法修补。他神情淡漠地望着远方,仿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乞讨」。他的面前有一条布条,应该是学着老人的样子,给人一种磕头的感觉。

泰山上最危险的道路之一,「十八盘山道」,从照片上看,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一共有1600多个台阶。这里的山壁陡峭无比,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倒挂的梯子。

一九三一年,十八盘末,南天门,泰山。

泰山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天门关,始建于1264年,在明、清两次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两度重建。门口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天门开九重天,三天胜。「万阶高,俯临千嶂奇。」

从这里望去,南天门更加的雄伟壮观。

岱庙,又名「东岳庙」,始建于汉朝,在宋真宗的隆重祭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岱庙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是道教的「四大古代建筑」,同时也是全真教的圣地。

几个老头去了祠堂,后面的老头年纪大了,腿也瘸了,蹲起来很吃力。

寺庙外面,七八个老奶奶坐在地上聊着天,当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左侧的两个人视若无睹,中间的两个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右侧的一个则是一脸不悦地指着摄像头,而最右侧的一个则是看向了自己的同伴,似乎在倾听着什么。

前来岱庙上香的香客们都在石阶上歇息,左边的小姑娘也不像一般的老人那样缠足,这可是民国时期。

泰安府财源街,有两个小贩在聊天,打着赤膊的叫卖着香料,白衣的叫卖着风干的面粉,两个小贩都是常年干活,肤色微黑,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这是在碧霞寺门口拍的,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玉皇殿。那时候,这两个纪念碑都显得很荒凉,没有一个行人,墙壁上的油漆已经剥落。不过,玉皇顶却是个不错的观景之地。明隆庆元年(1572年),玉皇寺从山顶上搬到这里,观日和望河二亭都是专门为它修建的。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四大奇景。

玉皇殿中,一名道人与数名闲庭。至于那块石头上的白色东西,我就不知道了。尽管这东西看起来就好像是尚未化开的雪,但从右侧那个人的衣着来看,现在并不是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