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传家】易家三姐妹是否被「神化」?宋庆龄故事都往她们身上装

2024-06-09图片

那是1941年夏季的一个酷热天气,硝烟四起的战火已弥漫至中国大地。此时,在旧金山的唐人街,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碗饭运动」悄然展开。

这个运动最初是由当地医药援华会和旅美华侨团体发起的,旨在为远方的难民兄弟提供援助。

没有人能够想到,这只是一颗「救世」的种子,很快便在全美各地生根发芽,蔚然成风。起初,大家只是简单地发售餐券,持有人可以在参与赞助的餐馆获得一碗免费的饭。

然而,这场运动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适当的环境里必将茁壮成长,很快就在全美各地掀起了意想不到的联动效应。熊熊的爱心之火迅速越过重洋,燎原之势蔓延至哈瓦那、伦敦等地,最终传回祖国——落地生根在英属殖民地香港。

在香港,这场救助难民的运动受到了宋庆龄夫人的大力支持和发起,宋庆龄也被当地人尊称为"宋二小姐"。面对战乱硝烟的挥之不去,宋庆龄痛定思痛,决定发起"香港一碗饭运动"为难民谋生救援。

她亲自站台呼吁,号召民众认购每张2元港币的餐券,持券后即可在指定餐馆免费用餐一顿短短数月,这场运动便在香港掀起了惊涛骇浪,总计募集善款高达25000元港币。

与此同时,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愈演愈烈。除了最初简单的发放餐券,它很快演变为认购纪念章、义演、义卖、时装表演,甚至献血救国等各种形式的捐赠活动,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著名演员关德兴也被这股热潮所感染,他仅凭一己之力就为这场运动筹集到了9架飞机用于抗战全美范围内,总共筹集到了约100万美元的善款——这在当年可谓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然而,在这场「一碗饭运动」如火如荼地席卷全球华人社区的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上海也似乎上演了一出「相似戏码」——那便是所谓的「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

表面上,这场活动主要由剧中的河女士和唐凤梧共同策划,河女士作为活动发起人,唐凤梧则是在幕后默默进行调解沟通。

然而,稍加观察便会发现,易家三姐妹在活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别是大姐易钟玉,她一贯具备过人的智慧和干练作风,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现场气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无疑为整场活动增添了不少看点和谈资。

就连唐凤梧这个老资格,在她面前也不免显得小家子气了一些。

然而,剧中对于这场"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的实施细节并未过多涉及。从剧情和对白来看,虽然细节不同,但其宗旨和规则与香港的"一碗饭运动"是一致的:通过发售餐券,持券者可以在餐厅内部免费用餐,从而为受难的平民兄弟筹集救助金。

这两次活动的相似之处让人不由得怀疑,上海的「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是不是受到香港「一碗饭运动」的影响和启发才举办的?然而,易家三姐妹在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开始怀疑易家三姐妹的身上是否流淌着宋庆龄那般的家国情怀血脉呢?

回首过往,自从剧中父亲易兴华惨遭杀害的噩耗传来,易家三姐妹仿佛开启了一场蜕变之旅。正如大妹易钟玉所言,她们或多或少是被父亲绑在了这条船上,被迫承担起家族重任。

但她们并非被动地被裹挟而去,相反,她们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正确的历史方向阔步前行。

再度面临重重危机,她们也在逐渐学会如何捍卫家族的荣誉和尊严,例如在剧中,当她们被迫直面日伪政权的穷追猛打时,三姐妹便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与勇气,通过多种策略来保护家族的根基。

或许正是这些个人特性和经历,使得这些女性身上逐渐展现出了宋庆龄那样的家国情怀。她们就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先驱者的形象。

易钟灵具备宋庆龄的古典气质和隐忍精神;易钟秀展现出现代性和乐观态度;而易钟玉则几乎可以被视为坚强和干练的宋庆龄的化身。

三姐妹的身影在某个瞬间交融在一起,成为上海滩最后也是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者,也是民族大义精神的忠诚传承者。

当然,我们不能将易家三姐妹的身世和宋庆龄的遭遇等同起来。虽然故事中的一些情节仍未解开,可能让人觉得导演有意隐瞒了某些重要信息。

比如,剧中曾有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节——在汪剑池眼皮底下,席维安与唐凤梧联手偷偷将一个神秘的女性送出了上海。

这个过程充满了戏剧张力,仿佛这位女性的身份非常重要,与重大事件息息相关然而,观众们直到最后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何方神圣,以及为什么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去救她?

再者,整部剧似乎将舞台局限在上海这座"孤岛"之上。虽然偶尔会插入一些当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整体来看,格局显得狭隘,视野有些局促。

相比之下,宋庆龄在全球各地为救助难民而奔走呼号,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胸怀自是更加开阔高远。

尽管存在这些「遗憾」,我们仍不可否认导演的努力,他试图在易家家族的故事中融入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例如,剧中设定的兴华百货是一个本土老牌百货,其雄厚的规模很可能是参照了现实中的「新华百货」。再比如主角易兴华,他的经历和思维方式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上海的「王阔」张嘉骘。

此外,剧组还在剧情中加入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例如"八一三"事件和"八一四"事件,这些都为易家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曲折跌宕的戏剧性。

即使是剧中展示的"一碗饭慈善赈灾活动",背后也隐藏着对宋庆龄发起的"一碗饭运动"的致敬。

虽然"生搬硬套"的做法可能会让整部剧显得生涩和突兀,但正是这种将虚构和现实融合的尝试,使剧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可信度和史实感,给"神化"了的易家三姐妹的trajectories找到了一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