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1970年我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插队」到了哈尔滨

2024-01-06图片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一个二十岁的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被命运推向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哈尔滨。

我那时正值青春年华,满怀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谁也没想到,我将会在北国之寒的哈尔滨度过漫长而曲折的岁月。

时光倏忽,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年插队的那个春天。当时,我们这一届大学生正在经历着动荡的社会变革,紧张而充满激情。大学的校园已经不再是我们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成为了时代巨变的中心。

「插队」这个词在当时仿佛是无尽的冒险,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心灵都在追逐着梦想,即使是在草原的辽阔,在江南的烟雨中,更何况在东北的严寒之地。

我,一心向往着解放前沉寂的东北大地,背着行囊,心怀期望,跟随着千千万万个年轻的梦想,踏上了那段漫漫的插队征程。

抵达哈尔滨的那一刻,我才深刻地领悟到北风的刺骨,却也发现这座城市热情而朴实的人们。东北话的吆喝声在耳畔回荡,一种乡愁般的情感油然而生。

与我同行的伙伴们,面对陌生的环境,个个神采奕奕。我们被分到了一家农场,开始了我们的劳动生活。寒风刺骨,但心中的热血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在农场,我结识了一位叫王志远的年长农民。他是个淳朴老实的人,见到我们这群插队的大学生,眼中闪烁着喜悦和期待。他对我们说:「小伙子们,你们来了,我们这里就多了一分生气!」言语间充满着深深的期盼。

劳动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在王志远的引导下,我们迅速适应了这个陌生的环境。他用手中的镰刀教会我们如何收割庄稼,如何与牲畜相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土地的深沉热爱,一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时间在插队的岁月中悄然溜走。在翻过一座座雪山,走过一片片冻原的日子里,我们不仅体验了严寒,更领悟到了农村的艰辛。这个时代,仿佛把我们揉进了大自然的怀抱,使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懂得珍惜。

王志远成了我们的知心朋友,他与我们分享着他的人生经历,述说着他对家园的热爱。他说:「这片土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虽然贫困,但这里有我们的家,有我们的亲人。这一切都是那么地珍贵。」

夏日的哈尔滨,阳光透过松树的缝隙洒在大地上,微风拂过,带着丝丝清凉。这个时候的农场,已经成了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麦浪在风中摇曳,勤劳的农民们笑逐颜开。我们,作为插队的大学生,也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

在劳动之余,我们常常和王志远聚在一起,聊着生活、梦想、家乡。他对我们说:「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同时,也请不要忘记你们在这片土地上学到的一切,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插队的岁月里,我们的心境逐渐发生了改变。曾经抱着改变世界的豪情,在与这片土地的交融中,变得更加深沉。我们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一天,当我们正在麦田里劳动,突然传来了一声欢呼。我们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农在手中高举着一把金黄的麦穗。他朝着我们大声说:「丰收了,这是我们几十年来最好的一年!」那一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然而,这丰收的背后,是我们这群下乡插队的年轻人为之付出的辛勤汗水。插队的生活并不像当初幻想的那样浪漫,而是一个需要付出真实努力的现实。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哈尔滨的冬天严寒异常,农田里的劳作更显艰难。每天清晨,我们都得早早起床,穿上厚重的军大衣,戴上皮帽,手套才能抵挡住刺骨的北风。我们成了雪地里努力奋斗的身影,操着北方的口音,与农民们一同投入到农事中。

初到哈尔滨,我们对农活一窍不通。起初,握着锄头的手生疏而笨拙,颠簸在农田间的犁地机后,我们脚下的土地显得更为坚硬。然而,年轻的我们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珍惜这个能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

在王志远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掌握了种植、收割等农事技能。虽然每天的劳动是艰苦的,但我们心中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渴望让我们坚持不懈。在与老农们的交流中,我们学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民的艰辛。

有一天,农忙过后,王志远请我们到他的家里坐坐。他家虽然简陋,但温馨而朴实。老伴烧了一壶热水,端出了自家腌制的咸菜,破烂的大碗里装着农家自制的美酒。这简朴的农家宴成为我们心中一段深刻的记忆。

王志远看着我们,满眼的关切与期待。「你们是我们农民的希望,以后社会发展了,你们要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的话语简单而真诚,却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心。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劳动的辛苦,更学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我们相互激励,鼓励着对方。无论面对多么寒冷的天气,多么艰巨的工作,我们都能凝聚起团队的力量,用汗水书写着插队生活的点点滴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融入了这片土地,融入了这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农村。我们的语言逐渐带上了浓厚的东北腔,我们的步履变得坚实而稳健。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来完成插队的任务,而是真正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也有无尽的温馨。每当我们面对难题时,总有一位操着浓重口音的老农耐心地给予指导。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总有一家人为我们提供温暖和关怀。

农忙时,我们与老农们并肩劳作,彼此之间的对话成了最美的交流。在翻阅老农的经验之书时,我们更是像学子一般虚心求教。这不仅是一次劳动插队,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随着季节的变迁,我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四季更替。春日的绿意、夏日的金黄、秋日的丰收、冬日的白雪,每一个季节都给予了我们不同的感悟。插队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冬天来临的时候,农村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我们和老农们一同走在银装素裹的田野间,感受到北国特有的宁静与祥和。那一刻,我们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梦乡,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

插队的岁月,不仅让我们更加坚强,更让我们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我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劳动的伟大。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农们的关怀成了我们前行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有一天,王志远对我们说:「你们的插队生活即将结束,要走了,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这片土地,不要忘记我们这些老农。」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深深的不舍。

我们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与老农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临别时,我们为老农们做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告别晚会。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品着自酿的酒,分享着插队的点滴。那一夜,星空璀璨,我们的心也随着篝火的温暖而愈发明亮。

插队回到北京的日子,我们带着满心的感激和收获。插队的艰辛并非负担,而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我们学到了劳动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这段插队岁月,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

时光流转,如今的哈尔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这群插队的年轻人,也在社会的大潮中崭露头角。每当回首过往,我们心中都充满着对插队岁月的眷恋。那段在北国插队的岁月,不仅让我们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更磨砺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或许,我们已经离开了哈尔滨的田野,但那片土地永远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将插队的精神带回城市,继续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家乡、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0年,那个插队的春天,我们在哈尔滨的农田里播种了梦想。如今,梦想已经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岁月的长河中,插队的足迹成了生命中最美的一页。那段青涩而坚韧的岁月,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