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珍贵老照片:带你穿越回二三十年前的北方冰城,看看曾经的哈尔滨

2024-01-16图片

哈尔滨,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的城市, 最近,哈尔滨用最火热的热情实力宠南方「小土豆」,粉丝们纷纷送上昵称「尔滨」。

由于哈尔滨最近的爆火,让全国人民了解了这座北方冰城。

我们看到了「尔滨」的浪漫和如今的繁华,你可曾见过90多年前哈尔滨的样子,这些老照片如一扇穿越时光的大门,带我们通过那些岁月沉淀的影像去了解曾经的哈尔滨。

【东亚印画辑】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曾对中国「狼子野心」的见证,也正是因为这本画册,我们得以见到久远的历史,这些关于哈尔滨的老照片都是出自这本【东亚印画辑】。

拍摄于1934年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曾经的中央大街也是繁华至极,来往的人群中也不乏外国人的身影,街道整洁干净,两旁的建筑极具异域风情。

拍摄于1925年的松花江冰面上:照片中松花江上厚厚的冰雪覆盖,已分不清是江面还是路面,百姓吃水只能从冰面费力的凿出孔来挑水。

拍摄于1924年的哈尔滨老火车站:站前进站出站的旅客络绎不绝,还有等待装运行李的车辆,构成了一幅繁忙的景象。

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清朝光绪25年(1899年),作为中东铁路上的一等大站,哈尔滨火车站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它的存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人感受到这座火车站所承载的丰富故事。

拍摄于1924年的哈尔滨城区:笔直的街道,整齐的洋楼,虽然时隔百年,照片中依然可以看出当时的哈尔滨街道、建筑都是比较超前的。

拍摄于1925年哈尔滨街头的外国乞丐: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街边乞讨,戴帽子的大男孩似乎是刚讨到了食物回来。

拍摄于1934年的万国洋行:万国洋行建于1922年,店铺的招牌很多是日文、俄文等,街上也都穿梭着不少的外国人,不难看出当时这里一定是时尚潮流的热门场所。

拍摄于1941年圣尼古拉教堂: 尖顶的设计使得整座教堂显得宏伟而富有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的神秘感,除了其建筑和艺术价值,圣尼古拉教堂还承载了许多历史故事。

拍摄于1941年的哈乐滨街头: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哈乐滨,街头随处可见外国人,尤其以俄国人和日本人居多。

拍摄于1941年的哈乐滨街道:在当时来说,这绿化和交通绝对称的上拔尖的了,路上行驶的马车、电车、汽车,一点也不显的街道拥挤。

拍摄于1934年哈尔滨的一公园:小格桥流水,假山、观景台,无疑是闲暇时的好去处。

拍摄于1934年的极乐寺:这座寺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它是东北地区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和三圣殿等建筑不仅体现了极高的建筑工艺水平,更以富有文化底蕴的雕刻和装饰,展示了佛教寺院的庄严。

拍摄于1924年的马车夫:身穿大棉袄,皮肤黝黑的马车夫,边赶路一边和旁边走过来的俄国人攀谈,后面的小男孩一身穿着看起来显的特别精神。

拍摄于1934年的松花江码头:远处的铁路横跨松花江面,夏日的松花江上格外的繁忙,乘船游玩的,打渔的,还有载着货物行驶在江面的......

拍摄于1924年的生活在哈尔滨的波兰人:长期居住于哈尔滨的波兰人似乎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照片中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安宁,女主人在院子里喂鸡,两头牛在旁边等待着主人的投喂。

拍摄于1925年的冰球场:哈尔滨冬季极寒的天气,给室外冰球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几名冰球运动员正在激烈的对战。

拍摄于1934年的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的兴建始于1907年三月,最初是为了满足沙俄修建中东铁路的需要而兴建。然而,在1923年,教堂经历了一次全新的重建,由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操刀设计。这次改建受到了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启发,引入了俄罗斯独有的帐篷顶和洋葱头造型,经过长达9年的工程,于1932年终于宏伟落成,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拍摄于1934年哈尔滨街头卖狗的妇人:长椅上坐着一位系着头巾的妇人,正在售卖一群狗,旁边围观的少年们似乎是在讨价还价,亦或是在逗弄着这些狗。

拍摄于1925年的哈尔滨游乐场:用木头搭建的冰雪滑滑梯,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在那时候的游乐场就极具哈尔滨特色了,难怪如今的哈尔滨能火的一塌糊涂。

拍摄于1934年的傅家甸街道:眼前熙熙攘攘的傅家甸街头一片繁忙,人来人往,谁能想到它曾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泽地。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片土地变得日益繁华。

看完这些老照片,我们不禁感慨,时代的飞速发展造就了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生活。如今,这座松花江畔的冰雪之城正熠熠生辉,用它最火热的怀抱去拥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