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威双 | 朱金石:需要更多角度看亚洲、看东方、看历史 - 凤凰艺术

2024-08-10图片

朱金石

当地时间 2024年4月18日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式开幕。


展览由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 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协办, 浙江大学 进行学术支持, 以 「美美与共:集」 为主题,分为 「集」 「传」 两个板块,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 军械库(Arsenale) 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凤凰艺术」 对参展艺术家 朱金石 进 行了专访。其 作品 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结构,也是时间和文化的载体,艺术家通过使用宣纸这种传统材料,探讨建筑的临时性与恒久性,以及塔在文化记忆中的位置。


以下是 「凤凰艺术」 为您带来的专访报道。

他不是一个概念主义者,

而是形式美学发明者;

画缝、厚度、观看角度、流动、挤压、颜料的物质性、空间等视觉形式形塑了他绘画的独特面貌。

他不断地寻找新的视觉边界,

制造着意外的美学。


01

宣纸「塔」

▲ 艺术家朱金石

作为中国抽象与装置艺术的早期实践者, 朱金石 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生命力与创新性,这种特质延续至今。他的创作超越了媒介、地理和东方身份的局限,以更宏观的视野把握时代对象。

他的创作实践并非囿于绘画或者装置的单一媒介,无论是 雕塑般的「厚绘画」还是气势恢弘的大型宣纸装置 ——前者赋予绘画以超越平面的物理质感,以绘画的颜料重新定义绘画的媒介本身;而后者将绘画的元素作为装置的材料,简单质朴的亚麻布、颜料、画框、宣纸和水墨等在由观念引导的摆排布置中超越媒介本身的文化含义,进入一种材料的日常性。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海报

2024年4月中旬,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式开幕。其中,中国国家馆展览由 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 独立策展人姜俊 共同策划,以 「美美与共:集」 为主题,共分为两部分: 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版块「集」 ,和 由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作品组成的版块「传」 。 展览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 军械库(Arsenale) 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朱金石的 宣纸「塔 是整个展览中的压轴之作,由一片片被反复揉捻的宣纸围合而成,在昏暗中发出微弱的光,提升了整个中国馆空 间的精神性。 它如同一座沉默却充满力量的灯塔,照亮了整个中国馆的空间。这种微光并非刺眼的亮光,而是温暖且柔和的光辉,仿佛在暗示着传统文化中的隐秘智慧和内在精神力量。

▲朱金石,【宣纸塔】,2024,防火宣纸、钢管、棉线、竹竿、LED灯带,8500–8700 mm*3500mm,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宣纸塔】 由数千张宣纸、棉线、竹竿和其他环保材料组成,形成了一个大型室内塔状装置,并配有内置照明。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中国艺术中的塔建筑的意象,作为一种体现精神的结构,塔融合了多种文化符号。

该作品以「塔」的精神文化意象、竹与宣纸的素朴物质质感,连接起跨文明的文化旅程;以公共性的纪念碑式的形制,搭载着私密的本民族的指纹和温度。不仅呼应了中国的塔,而且反映了跨文化、跨历史背景下各国的塔形象,呼唤起人类共通的情感触动。

▲朱金石,【宣纸塔】,2024,防火宣纸、钢管、棉线、竹竿、LED灯带,8500–8700 mm*3500mm,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在朱金石看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以 「处处是外人」 为主题,从观念语境上表达了西方中心主义与其之外世界的思想冲突,凸显了这一问题的深刻现实意义。双年展以艺术为媒介,揭示了西方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这一地位所带来的权力不对称和文化霸权。这种中心与边缘、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对立,不仅是艺术领域的现象,更反映了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深层矛盾。

然而,双年展的「处处是外人」主题也提醒着我们, 如果世界还要寻求和谐与共同发展,西方主义必须深刻反思并改变其后殖民基因。这种改变意味着打破对他者的刻板印象与偏见,真正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它要求西方社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放弃文化霸权的姿态,与非西方世界建立更加平等和互信的关系。

通过这一主题,双年展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览,更是一次全球对话的契机。而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传达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声音和视角,挑战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固有思维,呼吁世界关注和重视多元化的经验和诉求。这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既是对现实问题的直观反映,也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探讨和倡导。

02

绘画&装置 全球&时间

作为二十世纪中后叶崛起的一代亚洲当代艺术重要实践者, 朱金石 实验性的尝试涵盖广泛。在战后和冷战东西方文化激宕的历史洪流中,不懈地推动着亚洲经验,并成为了其中一部分。 艺术家自1979年参与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运动——星星美展,80年代的抽象绘画探索和「公寓艺术」,并于1986年移居德国并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90年代开始装置艺术实验,以及千禧年以后中国抽象新表现主义绘画与大型装置艺术实践。

▲ 朱金石【西山的风】,布面油画,180 × 480 cm,2024

抽象绘画一直是朱金石的创作主体之一,艺术家寻视着战后以来诸多艺术类型之间的美学缝隙与板块运动,在抽象主义、东方主义、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之间的斡旋和抗争中,宏观思考着绘画的当代性问题。

▲ 朱金石【垂柳银锭桥】,布面油画,180 × 160 cm,2017

朱金石 的宣纸装置则起始于1988年,那时他在柏林将一立方体宣纸安置于北京与自己遥相应对。1997年他在温哥华美术馆用五万张揉过的宣纸搭建出十八米高、三米圆的装置作品,穿越周壁四层空间,悬置在大厅正中。 二十年之后,朱金石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空间做出了新的诠释。宣纸与竹子的薄柔赋予这件巨大装置以轻盈,由此对比出包豪斯工业建筑的沉重与时代记忆。


▲ 朱金石个展【时间的船】现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8

朱金石2018年的作品【时间的船】宣纸装置精确到使用一万四千张宣纸,一千八百棵细竹,两千根七米绵线。作品纵贯气势恢宏,当光线从顶部天窗撒下,穿过密密的细线打在宣纸的褶皱上,苍桑与脆弱,坚固与柔软则同时映入视线。 当观者走进作品的通道之中,瞬间封闭的形态在浮动其中的光斑与尘埃敞开,宣纸做为古老材料的记忆被重新唤起,产生出一种从未存在的空间幻觉,时间在此诗意地栖居。

当一张张宣纸被揉制成一件恢弘的装置艺术作品时,这种创作手法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对材料和技法的独特理解,又与波普艺术中对日常物品和流行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相契合。从方法论上看,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复制与再创造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艺术家对素材的独特处理和深刻理解。


无论是绘画颜料材料的堆积、搅缠、切裂、挖铲、滑落,还是宣纸苍酥温软、累砌成塔,朱金石的作品以一种预先设计、但又向偶发自然性释放的姿态,冲击了装置与绘画之间的界线,在对物质材料或身体动作的率直呈现中,强化出作品本身的更大可能性,以替换流俗而惯常的图像。

▲ 朱金石【不要理解为迎客松】,布面油画,200 × 200 cm,2022


朱金石不轻易认同在经年累月的文化再生产中变得粗疏浮泛的概念,不受承诺了丰厚奖赏的工具理性主义的诱惑;相信具体的过程,允许葱荣的时间。

就如本次参展作品 【宣纸塔】 一般,它不仅是材料的巧妙运用,更是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朱金石通过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将传统材料赋予了新的生命,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视觉的冲击,更能体验到一种内在的精神升华。可以说, 他的艺术像不断调整角度的多棱镜一样,在折射和映显作为行动主体的自身的同时,也弥漫着、散发着扁平而深邃、旷漾而迷人的社会现实。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威尼斯报道 编辑/dbk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