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缺人!文物修复人才比文物还稀少!大量文物深藏库房,如何守护?

2024-06-14图片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而文物修复师是它们最直接的守护者。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热爱,文物修复师也成为一种网红职业,备受关注。

大量文物深藏库房

优秀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要稀少

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一幅面积接近两平方米的壁画,仅仅背面的修复已经耗时几个月的时间,而正面的修复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所需要的修复时间将更加漫长。

壁画保护中心主任杨蕊入职26年,至今已经和同事成功修复了博物馆内400多平方米和馆外300余平方米的古代壁画。然而,目前储藏室内仍有近200平方米的古代壁画亟待修复,另外还有源源不断的壁画被送过来,人手不够是他们眼下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据杨蕊介绍,前几年一批资深修复人员集中退休,目前壁画保护中心仅剩六名修复师,其中有一半都是新手。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留存了十万余尊佛像和两千三百多块碑刻题记,目前修复工程量庞大,修缮过程要求极为精细。有时,几厘米的病害,也要耗费一个修复师数天甚至数十天的时间。

尽管修复团队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文化遗产,修复人员数量和修复速度远跟不上。

洛阳的修复人才困境并非个例。作为文化遗产大国,我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馆藏文物超过1亿件(套),博物馆6833家,其中大量待修复的文物深藏于库房之中。然而,2022年全国文博系统18万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5.5万余人,其中具备精湛修复技艺与知识水平的文物修复师更少。现实的供需不平衡使得「优秀的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要稀缺」。

文物修复涉及冶炼、锻造、雕刻、模具、美术等诸多领域,其要求不仅仅是修复,更追求还原历史,延续文物背后的文化艺术内涵。这对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有纯熟的技艺,也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率先成立了文物保护考古学院,旨在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文物基层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到龙门石窟现场观摩也是他们的学习内容之一。

为了便于学生们近距离且细致观察,学校借助数字化技术,开设了石窟寺文物修复实训室,这是全国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首个投入使用的高标准实训室。

通过三维扫描、3D打印等先进技术,龙门石窟奉先寺群雕像被等比例缩放至实训室内,并配备了大量的检测和修复仪器,让学生们可以模拟石质文物的发掘和修复过程。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看来,文物修复对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 周君生: 一个成熟的文物修复师要能独立工作,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文物工作需要感情、需要情怀、需要奉献,但是不能全靠这些,还是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董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