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千万别拿这些照片来参赛!

2024-01-27图片

近几年摄影大赛非常的火爆,你是否也投过很多稿,却没有获奖?

其实不是你拍的不好,而是......

(前方高能,老法师请绕行)

哪些照片最先被淘汰?

在摄影比赛中最先淘汰的就是 千篇一律的拍摄对象。 首当其冲是老法师扫荡得最彻底的重灾区,望大家引以为戒。

元阳梯田

宏村

壶口瀑布

滩涂

大漠驼铃

草原骏马

安塞腰鼓

乡村戏台

荷花

婺源油菜花

胡杨林

还有哪些误区?

纪实摄影要突出真实性!

在记录类照片中,有不少摆拍的所谓「创作」照片,特别是红土地的一位要钱就摆动作让拍的拿烟锅老汉照片有十几幅。他和黄河壶口边的那位牵驴老汉已是各地摄影赛上的「名人」。 这类伪民俗的照片肯定落选。

红土地老汉

壶口瀑布老汉

你跳得最高了不起?

你一定看到过许多蹦蹦跳跳的照片——在鸟巢前跳、在草原上跳、在海滩上跳、在黄河边跳、在古老的小巷子跳、在各种地方跳。

记住你不是兔子不是蚂蚱不是青蛙!

我跳!

我还跳!

老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拍摄这个主题的摄影师一定是怀着极强的人文关怀,我们对他们的价值观毋庸置疑。但是绝大部分身影师在这一主题上 大量的摄影语言的重复 让看照片的我们实在是招架不住。

尤其是面部特写和手部特写。

当然,这是摄影师公认的有大量隐含信息的画面,但是当一张照片的真正意义只能靠文字解读时,你会怎么想?

比如这张名字很长很长的作品【老人的微笑,我们看懂了什么?】:

这真的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这张照片真的有表达出来那么深的含义吗?

你们一定见过且不只一次见过这样的照片,它们似乎打动人心,却又习以为常。看了这些照片你总觉得应该感动,但是却怎么也感动不起来。

无意义的扎堆

如果每个景区都有一个角度是公认的最佳拍摄地点的话,那么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们可能十个有八个 都会来且只来到这个地点按下快门。 也就是说,这个景区也许被拍摄过无数次,但实际上拍的都是同一张照片。

「围观心态」不仅仅属于社会,同样也属于整个摄影圈。

你的照片也有这样的问题?

用力过猛

好的照片7分靠前期,3分靠后期。适当的后期可以让作品锦上添花。然后,自从有了后期APP,一些朋友就猛做后期。高饱和、高对比、高锐度,「三高」的照片,让人看了感觉虚假,不真实。

曾几何时,snapseed的局部色彩,蒙版功能非常受追捧。结果在这次参赛的作品中,就出现许许多多这种类型的照片。在对图片进行局部色彩处理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思路:我们后期目的是什么? 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否则,提交的作品就毫无特色,只是技巧的叠加而已。

主题不明、无意义

有很多照片,投稿作者可能是没有仔细精选,随手拍,随手投,没有主题、没有思路、没有故事,没有任何技巧。这种照片,很难看出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和意境。

其实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拍的美景。只要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这些一片叶子,一堆树叶,既不美观,也没有太大的拍摄意义。

劳动者的模式化

矿工、钢铁工、水电工、砖窑工、建筑工人以及渔民的工作现场,这些照片一般都是面孔黝黑,眼睛大又亮,满脸的汗珠纤毫毕现,现场热气腾腾··· 这类题材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印记,只能属于那个劳模时代的典范了。

民间文化戏曲、古建筑类

古建筑,古村落,古戏台,一群老人喝茶、演员对着镜子化妆、台下老人咧着嘴看戏,活蹦乱跳的小孩……

「人文」沙龙照片

很多人理解的「纪实」和「人文」,典型代表作是老人满是皱纹的面孔、小孩的鼻涕、西藏朝圣者的跪拜、大凉山彝族肖像、高反差的街头随意抓拍……投稿中有的照片画面精美生动,极具「德味、大师、毒」的潜力。这类题材都会跟风拍摄,这样按动一次快门就能获奖,那么你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

民俗活动的现场记录

这类照片数不胜数,被大家拍的滚瓜烂熟,如果没有新鲜感,会让人看了反胃。

最后的「XX」

最后的「XX」及老行当系列,大家感受一下,【即将消失的菜地】、【最后的市场】、甚至【即将消失的煎饼果子】。

当然,我们并不是把这些题材一棒子打死,只是觉得这些题材在飞速发展的摄影行业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我们想要从越来越多的举着相机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请留言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