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金鹰这一夜,颗粒无收、陪跑十年的刘琳,撕碎了娱乐圈的遮羞布

2024-10-21图片

刘琳再次陪跑第32届金鹰奖,网友们的心声又是一片「太可惜了」,而这背后,倒是映射出娱乐圈的一些说不出口的「潜规则」。一边是演员凭借扎实的演技获得提名,一边是奖项落在知名度和商业化更高的演员头上。没错,这次刘琳凭借【父辈的荣耀】再次提名最佳女主,但结果依旧是「无缘奖杯」,这让人不禁想问:究竟是奖杯的价值被高估了,还是演技的光芒被低估了?

想想看,刘琳演了这么多年,从【父母爱情】里的德华,到【知否】里的大娘子,再到【父辈的荣耀】里的复杂女性角色,每个角色都被她演得入木三分。说句实在话,她塑造的角色早就超越了戏本身,成了观众心中的经典,甚至是行业内公认的「实力派」。可为什么这样的演员反而一直在奖项评选中落下风?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不难理解。

金鹰奖这样的奖项,不是纯粹看演技的舞台,更多的评选结果往往和演员的知名度、市场热度挂钩。奖项本质上是商业娱乐产业链的一环,评选不仅看作品、看演技,还要看这个演员在市场上的号召力。换句话说,如果一位演员虽然演技扎实,但没有一线明星那样的曝光度和粉丝基数,获奖的机会就会小很多。刘琳,虽然有口皆碑,甚至是老少通吃的「实力派」,但始终没有成为那种「红到出圈」的一线明星,奖项和她保持了些许距离。

有人可能会问:「那刘琳这种演技派,难道就永远只能被忽视?」不尽然。其实,像刘琳这样的演员,反而让人对「奖项是否真的重要」产生了质疑。就像老戏骨陈道明曾经说过:「奖项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能代表演员的是他们的作品。」这话用在刘琳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虽说奖项是对演员的肯定,但没有奖项,也并不妨碍观众对她的认可。

从另一个角度看,刘琳的「陪跑」现象正好揭示了娱乐圈内的一个残酷现象:真正的演技派往往在奖项上屡屡失手,反倒是一些流量明星轻松摘奖,商业效应成了重要考量因素。这让观众的认知和奖项的分歧越来越大——演技好不好,奖项说了不算,观众才有最终发言权。就像今年,刘琳没拿奖,可网友们早就自发把她封为「无冕视后」,这不比奖杯更有分量吗?

再说了,奖杯虽然亮眼,但过了几年谁还记得它?反倒是那些让人过目难忘的角色,一直留在观众心里。比如刘琳饰演的德华,那个直率又可爱的女人,多少年过去了依旧让人念念不忘。即便没有奖杯的加持,这个角色依旧在屏幕上「活着」,观众的笑声、泪水就是对她最好的嘉奖。与其说刘琳输给了奖项,还不如说她赢得了更长久的观众心。

如今的娱乐圈,流量至上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奖项评选不免被流量明星带动。但从长远来看,那些依赖粉丝经济、热搜霸榜的「爆红」选手,能留下的有多少?相比之下,像刘琳这样靠演技立足的演员,才是真正能在影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奖项的光环有时候只是短暂的,真正长久的,反而是那些默默无闻却令人难忘的表演。

说到底,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刘琳未能获奖固然让人唏嘘,但她在观众心中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视后」。毕竟,演技这种东西,不是靠奖项来定义的。那些在评选中失利的演员,未来可能会更坚定自己的选择,继续磨炼演技,反而更具挑战和动力。刘琳或许还会陪跑几次,但她的每一个角色都会继续赢得观众的尊重和喜爱。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您觉得奖项和演技到底哪个更重要?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