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34个炮师5000门大炮:解放军最强炮兵,完全是被苏联逼出来的

2024-10-23图片

引言

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冲突,更是一次炮兵部队的大洗牌。苏军的压迫让解放军快速行动,国产化装备全面升级,预备炮兵部队迅速扩编,民兵力量也被推到前线。中苏边境上,两军的火力较量,其实早已在硝烟未起前打响。

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军炮兵

正文

珍宝岛战役?很多人会以为,这就是一场历史教科书里的边境摩擦,跟咱们今天生活没啥太大关系。但你要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这场仗可不只是打打停停,背后还隐藏着一场「炮兵竞赛」。而且,要不是当时解放军紧急扩编,今天咱们说不定就得用俄语点外卖了。

视频加载中...

先来个硬核背景介绍。1969年,珍宝岛一场战役打得苏联不高兴了,苏军把炮管子都架在边境线上,准备随时来场说干就干的大炮轰鸣。解放军这边呢?先别说炮弹多不多,光是「进口货」还没国产呢!要是咱们当时还拿着五六十年前的「破烂儿」上阵,那简直就是「拿着老黄历过今天的日子」。

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的炮兵部队,那可是世界闻名的强悍。机械化程度甩了全世界几条街,别说咱们当时的步兵师,就连炮兵部队的装备都不够看。人家苏军有啥?坦克、榴弹炮、火箭炮,随便一阵齐射,天都能给你打塌了。那可咋办?解放军心一横,咱也搞!于是,一场火炮国产化竞赛拉开了大幕。

122毫米榴弹炮

60年代末期,解放军开始在苏联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国产化自己的火炮。像啥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63式130毫米火箭炮,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简单点说,就是咱们终于不用全靠进口了,有了自家的「拳头产品」。可别小瞧这事儿,这背后可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先行军。

老话说得好,家有余粮心不慌。那战场上,炮兵部队的余粮就是咱们的「预备炮兵」。当年面对苏联这个「钢铁洪流」,解放军当然得未雨绸缪。于是乎,预备炮兵部队扩编成了头等大事。原来几个炮兵师的队伍,直接拉长到几十个,火炮数目成倍增长。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这预备炮兵啥时候出场?就是在正面战场扛不住的时候,拉出来兜底。甚至,咱们还搞出了自己的火箭炮团。至于那时候火力密集到啥程度?可以这么说,一轮齐射下去,苏军都得怀疑人生。你想想,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谁还敢轻举妄动?

战备时期的民兵

要说到解放军的特色,那绝对少不了咱们的民兵。这可不是你想象中扛着锄头上战场的农民,这些「民间高手」在珍宝岛战役后可是被迅速武装了起来。尤其是三北地区,地广人稀,但没关系,咱们有的是「兵源」。军工厂、城镇都被动员了起来,光是民兵师就有二十多个。

这些民兵师不仅装备了高炮、地炮,甚至还有专门的反坦克分队。你没听错,反坦克的装备也全给备上了。这要是真打起来,民兵配合正规军,阵线可是固若金汤。那时候苏军要真敢压境,等着瞧吧!

很多人觉得,苏军那火力覆盖强大得让人头皮发麻,解放军怎么顶得住?可别小看咱们的步兵炮兵力量。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步兵师可是得到了大幅扩编,炮兵团增加了新的营级单位,光是122毫米榴弹炮就多了一个营。

这意味着啥?步兵师的火力支援能力直接翻倍!当苏军的炮弹飞来时,咱们不再只是躲避,而是能够以更强大的火力迎头痛击。要知道,战争不仅仅是比谁的枪多炮猛,更是比谁能更快做出调整和部署,而这恰恰是咱们的强项。

火箭炮这个东西,简直就是现代战争中的「急救箱」。当年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确实是威名赫赫,但我们63式130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可一点都不含糊。这些火箭炮的移动性更强,打完就撤,比那会儿的苏制火炮灵活多了。

在中苏对峙期间,光靠地面火力还不够。天上的苏联战斗机也是虎视眈眈。所以解放军的高射炮部队也得迅速扩充。什么100毫米、57毫米的高炮,一股脑装备上去。防空阵地一旦搭建完毕,苏联飞机可就不敢随便在咱们头上撒野了。

结语

这场珍宝岛战役背后的炮兵竞赛,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战略上的翻身仗。解放军通过装备升级、预备部队扩编、民兵动员等一系列操作,硬是把苏联的机械化大军挡在了边境线外。今天回过头看,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科技与人力资源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战略威慑。珍宝岛上的炮声虽然早已散去,但这段历史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