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NBA

夜读丨朋友都是分阶段的吗?

2024-07-23NBA

前几天,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两句很「扎心」的话,一句是「上船不思岸上事,上岸不提船上人」,一句是「人的朋友都是分阶段的」。这两句话,让我不禁反思自己,想起了我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硕士各个阶段的朋友们。

很遗憾,其中很多已经失去了联系;也很幸运,每一个阶段,我都有收获足以相伴一生的挚友。也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的世界,以及人生更多元的可能。「朋友是生命的拓展」,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小学与初中离得很近,身边也几乎是同一群人。那时我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又都喜欢打篮球。共同的爱好让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父母们也都认识我们,去彼此家里蹭饭是常有的事。

每天上下学,我们都会一起走,路上聊得最多的就是篮球。我们有时幻想自己是一支NBA球队的老板,讨论如何进行球员交易;有时也为各自支持的球队不同而产生意见分歧,甚至激烈争吵,但很快又和好如初。

后来,「铁三角」中的朋友A没考上高中,中专毕业后就自己创业了,现在是我们三人中收入最高的。朋友B跟我进了不同的高中,后来依靠篮球特长上了大学,现在是我们当地很有名气的体育老师。同在老家的他俩依然常聚,每次我回家,也总少不了与他俩「再续前缘」。

高中我进了重点班,自然和接触最多的同学成了朋友。那时候的友情,就是一起去教室,一起去食堂,一起回宿舍;在擅长的科目上互相帮助,有不会的题大家一起讨论;在成绩上「暗中较劲」,又真心希望共同进步。那时候的我们害怕分别,说得最多的是「如果咱们以后能上同一个大学该多好啊」。

奈何分离才是人生的常态,最后大家都去了不同的大学,拐向不同的分岔路。有人刚刚工作,有人已经结婚生子,有人还在读博。但我们依然不时寻找理由相聚。

我最难忘的还数两位朋友。D的老家是一座小县城,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因为他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身体不好,回老家工作方便照顾母亲,也能用大学所学反哺家乡,他觉得这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另一位考上了某著名大学,本有着光明的未来,却因为一场意外永远离开了我们。每每想起,难免悲戚。

我的本科与硕士就读于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本科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少数民族同学,我称呼他「哥」。他当过兵,比我略大几岁。那时,我刚走出家乡,见识到外面广阔的天地,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不安。他十分照顾我,也教会了我很多,给了我一份踏实的安全感。他是转专业来的,对我们学科的思路与研究范式不太适应,好在我的专业课学得还不错,我俩一起组队,取长补短,在学业上共同进步。毕业后,他回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家乡,我俩依然保持联系。我也一直憧憬着能去他的家乡出差,与他再见一面。

硕士阶段,像是从校园到社会的缓冲带。那时候结交的很多朋友,在工作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自然也更容易保持密切联系。但真正投缘、互相欣赏、彼此激励的,却十分珍贵,很庆幸,我遇到了几位这样的好友。

短短一千多字,道不尽过去二十多年的友情岁月,也诉不完埋藏心底的情愫,但希望可以借此聊表感激。感谢他们,让我成为今天的我。如果要对他们说三句话,那应该是「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常回家看看」,「祝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