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电影【色戒】反动之极!它无视国家和民族利益,只谈个人感受

2024-01-22影视

【色戒】:解码一场争议之历史

电影【色戒】问世后,掀起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热烈讨论。豆瓣评分高达8.7分,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好评。然而,对于笔者而言,这并非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更是一场富有争议的历史解构之旅。

影片并没有强调国仇家恨,而是将抗战历史抽象化,将其从大时代的特殊性中剥离。在电影叙事中,抗日救亡的壮丽画面和死伤无数的国仇家恨仿佛与普通社会事件无异,日本人、汪伪政府、国民政府,似乎都混为一谈,失去了敌我之分,宛如社会中的各种组织。

这种叙事方式明显与历史事实不符。日占区或许有人生活优越,但绝大多数百姓却在战火中艰难度日。影片未能真实展现日本对中国人的歧视和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忍屠杀,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曲解。

电影中对抗日志士形象的处理也备受质疑。汉奸丁默邨被描绘得丑陋至极,而女烈士郑苹如及其未婚夫王汉勋的英勇事迹则被遗漏。这种刻意的选择使影片失去了对历史真相的准确反映。

王佳芝这一角色在剧本中被塑造成一个爱情至上、个人意志不坚定的革命者,易先生的汉奸行为也被模糊处理。抛下个人感情、舍弃个人利益、牺牲个人家庭的英雄悲歌居然演变成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这种处理方式引发了观众的广泛争议,被认为是对抗战历史的曲解和歪曲。

电影似乎更加关注权谋算计和一己私利,将日本侵略成了背景,中国人自己的斗争成了主轴。然而,在现实历史中,中日之间的残酷斗争才是激发起抗日运动的关键。这部电影被指责为小资产阶级的作品,对历史事实的处理存在问题。

姜文曾表示,【色戒】的剧本似乎是「娘们唧唧的」,而他自己拍摄的【邪不胜正】更加符合历史真相。这部电影通过描绘冠冕堂皇的日本人和叛徒的背叛,更真实地呈现了抗战时期的残酷场面。相比之下,【色戒】在情节设计上被指责为淡化抗战历史,过于注重权谋和个人恩怨。

李安作为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导演水平无疑是出色的。然而,他的【色戒】却因其解构的视角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剧本似乎流露出一种自恨心理,作者似乎缺乏对国家大事的认同,只关注个人小家子气。这种剧本不仅将抗战历史歪曲,也对国家大事持一种漠视态度。

在王佳芝的视角中,影片淡化了国仇家恨,使其与物价上涨、游行示威等事件相提并论,将历史重要性削弱到极点。这样的剧本让人不禁怀疑台湾编剧在处理抗战历史时是否存在偏见和深深的自恨心理。

【色戒】的出现引发了观众对抗战历史解构的思考。历史事实被渲染成一出权谋剧,国仇家恨被淡化,英勇抗日的形象被忽略。电影的主轴偏离了真实的历史,引起了观众对历史观念和价值观的反思。或许,电影应当更加负责地呈现历史,而非随意解构和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