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文学作品ⅤS影视作品

2024-02-14影视

作为70后,为了表示对刘天王的支持,晒一个【红毯先生】的海报。

2024春节档有9部电影官宣上映,分别是【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熊出没:逆转时空】【八戒之天蓬下界】【破战】【黄貔:天降财神猫】。不管片子质量如何,各方的宣发一刻未停,能利用的,能蹭的,各种消息满天飞,最终和片子的实际质量一起反映到各自的票房上。其中【破战】作为今年春节档唯一的港片,错峰定在十月初七上映,不知情况如何?

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具体评价哪一部影片,只是借此由头来说一说对影视作品相关的思考,尤其是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在许多人的眼里,影视作品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探知社会的最方便渠道,因为许多有名气的大导演们每年都导出若干各种类型、各个年龄层次、各处人文地理风光的优秀片子。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个看法。但是有一天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以后,使得我能够沉下心来去看许多问题,也让我对影视作品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反观过往,我认为以前那么高看影视作品的作用,是因为我比较浮躁,不愿意看书,尤其是大部头的巨著。这可能也跟当年年轻缺少历练,看不懂也有较大关系。

我的中学时代涉及到的文学领域基本上被【读者文摘】、【意林】、【青年文摘】所占领了,对于【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等杂志总觉得太高大上,离我们太远了,订阅也贵,没舍得。对于后四类杂志偶尔获得一本,翻阅几篇觉得曲高和寡,远不及前三类小文章来的通俗易懂接地气。多年以后才知道通俗易懂的鸡汤有多毒。

我是从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读的现代作家名著才渐渐多了起来。那时工作也比较忙,翻了几本没啥意思,就没认真读下去,甚至到了2020年左右真正有印象的反而是初中时候在广播里完整听过的【平凡的世界】。其他的只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就以为自己了解了相关作品。比如葛优和巩俐等人主演的电影【活着】,雷佳音和翟天临等人主演的电视剧【白鹿原】等等。后来等自己能沉下心来重看相关原著时,才知道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巨大的差异。

影视作品只是导演和编剧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并结合市场需求对原作的改编。虽然也出现了许多经典影视作品,但就我个人的经验,只要你能被影视作品感动,原著对你产生的就是震撼。甚至因为以前看过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现在又看了原著,发现了它们之间巨大的差异后,基本已经很难有影视作品让我产生大的兴趣。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主要的精力用于改变自身的现状,业余休闲时间准备用两到三年,把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全部精读一遍。 通过已经读过的几部小说我能感受到他们当中蕴含着真正的民族思想文化宝藏和人生哲理。 【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活着】、【人世间】这几部小说已经让我深深为之着迷。

由此我又想到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的大导演名编剧们,他们一定是爱读书勤思考的一群人,所以他们才能把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传世的经典影视作品。但不管怎么说在经典影视作品和经典文学名著之间,正所谓食髓之味,现在的我只会选择文学名著。有了这些想法以后我基本已经放弃了影视作品,相比影视作品,从文学作品当中我可以获得的更多更深刻。

但对于儿童和社会阅历较浅,忙忙碌碌的年轻人来说影视作品还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较佳选择。毕竟观影看剧还具备看书不具备的休闲社交功能,同时还相当于观看了经典文学名著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