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JD万斯,寒门子弟通向副总统之路的关键一步。

2024-07-20影视


在看了【唐顿庄园】之后,我爸跟我说:" 你看,优秀的作品都是从人性出发,无论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都离不了人性,而且最终回归到家庭伦理之上。 "

是的,每一个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各不相同的家庭,而各个家庭组成了社会。

昨晚,他郑重的给我安利了一部金球奖获奖影片。

整个晚餐时间,眉飞色舞,外加感触颇深的在讲影片带给他的影响。

我在忙碌之中记住他的一句话: "他就是讲人的不断奋斗进取,还有人性的不断自我挑战。"

又反复强调" 片子里很多细节很感人。 "

" 表现手法很艺术。他从两条时间线交叉来讲,两个部分完全相融。"

"演员也演得好,尤其是他外婆。 "

吃了晚餐,我全程无尿点的看完了这部【乡下人的悲歌】。

我不懂英语,但也知道译过来的" 乡下人 "有自嘲的语气。

而这悲歌,则可歌可泣。

故事的男主角JD万斯是如今美国大选川普团队的二号人物,副总统最热人选。

他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贫苦小镇米德尔敦,成长于美国" 铁锈地带 "。

外公是酒鬼,母亲吸毒,父亲在万斯还不会走路时就离开了家,之后他因为母亲不断改嫁而不断搬家,并且叫不同的男人为继父,更是跟着别人改姓。

可以说, 从出生开始他就拿到了一手烂得不能再烂的牌。

电影改编自万斯本人的同名自传小说。

他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场惊险刺激又余味悠长的梦,充满了强烈的传奇色彩。

但细想,又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中国的偏远山区,靠近缅甸、泰国的小山镇,也一定有他一样的寒门子弟。

他们因为贫困,上升通道被堵得死死的。

看到【乡下人的悲歌】,不由得会想起【隐入尘烟】、【盲山】、【盲井】,环境、心理、文化等因素导致了这些故事里的人物受穷。

可 这种穷不单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层面的缺失。

【纽约时报】说:" 【乡下人的悲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叙事,是一名年轻人在逆境中崛起的编年史。"

这个故事真的就是一个人的奋斗史吗?

我觉得不是的。

拿到这样一手烂牌,又有那样糟糕的基因,认知思维该如何突破呢?

是所有人只需要努力奋斗,都能在逆境中翻盘吗?

当然不是了,方向错了,甚至是越陷越深了呢?

不是还有人说:" 选择大于努力 "嘛?

选择是什么,是 一个决定,就是一个念头。

万斯由一个寒门子弟通向副总统之路的关键是什么呢?

是他的外婆的一个决定,再加上他自我觉醒后的一个念头。

这个老女人因为丈夫酗酒,曾经用酒精点燃过他的屁股。

万斯在指责母亲 "不是个合格的母亲 "时,也搭上了她。

她在女儿要求万斯提供干净的尿液遭到拒绝时,站在女儿一头,说服万斯再给母亲一个机会。

也在得知万世和一些" 小混混" 混坏了之后,断然拔了针,拖着病体去接外孙来和自己一起住。

这个决定,改变了万斯的人生。

她知道女儿已经不可救了,唯一的希望是让万斯重返正轨,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逃离这铁锈地带,才能最终改变整个家族的走向。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把人生的逆袭寄托于读书呢?

因为: 知识就是力量。

老太太的智慧在于没有去" 鸡娃 ",也没有讲大道理。

她只是赶走了他的狐朋狗友,花钱给他买计算器,并在万斯赌气丢了计算器时命令他捡回来。

如果没有外婆把他接回来同住的决定,万斯的人生会怎样呢?

也许就和那些" 小混混 "混社会去了,如宿命一般,跟他母亲一样染上毒瘾,不断自我放弃,又不断自我改正,改正、放弃,无限循环。

但,仅仅是外婆的努力,也不足以改变他的人生。

更关键的是他的自我觉醒。

住在外婆家,他一开始是懒散的。

外婆不要求他去洗碗,水槽里就堆满了碗。

让他洗,他还粗手粗脚不耐烦。

外婆在家搬东搬西,他也不知道搭把手。

有一天,社区的人来给她送福利便当,外婆说需要两份,并且说已经打电话去申请过两份的了,因为现在和孙子同住。

可是送福利餐的说他只有一份。

老太太有点尴尬的解释自己经济上有点困难,连买药的钱也停了,希望能多拿一份。

小伙子给了她一点水果和薯片。

看到外婆将唯一的一个面包给了他,鸡胸肉切了一大块到万斯的盘子里,而她自己只留了三分之一,又把薯片和水果也扔给了他。

小万斯震动了。

他自此以后,勤奋的帮外婆做家务,开始去兼职做超市收银员,成绩也得了全班第一名。

这一家人,一直在和基因、病魔作斗争,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压抑的透不过气来。

万斯靠着继承了母亲的还算不错的学习基因,得到外婆严厉而正确的教育,以及自我的觉醒,从锈迹斑斑的城市逃了出去。

贫穷,从来不是一个现象,是一种病,而且是遗传病。

比如: 前一阵的新闻,某个农村的孩子为了帮父母回家干农活,深圳来回高铁的路费,加上一个星期的误工费,还又热又累生病住院花了几大千。

这就是贫穷带来的思维局限。

又比如: 为了节俭,舍不得倒掉饭菜就每天吃剩菜的老夫妻,双双得了食道癌。

也是贫穷的后遗症。

【乡下的悲歌】最大的亮点是: 万斯把母亲丢在汽车旅馆,连夜驾车回去参加面试的一幕。

刚刚砸烂了母亲再次拿起的注射器,他只平静了一小会儿,就告诉她,姐姐琳赛正在赶来的路上,而他不得不马上离开了,因为他" 在这里拯救不了任何人 "。

要拯救任何人,必须得先拯救自己。

我本来心里在想,他应该留下来照顾母亲的。面试机会多的是,但他一走,也许母亲就完了。

后来又细想,觉得自己想错了。

机会不会等着你,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如果万斯留下了,他就完蛋了。

因为有了外婆家的那一次觉醒,才有了他后来所受的高等教育,参军的经历让他打开了世界, 读过的万卷书和行过的万里路,让他逐渐清醒,也逐渐有了成熟的做决定的能力。

最终,成就了万中无一的万斯。

身在底层的人要叩开上层阶级的大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为: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万斯在自传中说:" 我并不是说个人能力无关紧要。能力固然有所帮助。但一旦你能意识到你一直低估了自己一一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不知怎么把缺少努力与缺乏能力混为一谈一一你将爆发出强大的能力。"

每一个沦陷的人,不是因为不想改变,不想努力,不想挑战自己,而在于被逼入绝境时的一个念头。

比如,万斯那吸毒的母亲,她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了药物麻醉自己,这固然是女性的懦弱,但更是一个生命个体的自我放弃。

在她穿上轮滑,在医院的长廊" 飞行 "时,她放弃了努力。

就算最终戒了毒,也是儿子逃出去后回来救她的。

我脑补过万斯觉醒时的内心活动。

他一定想:" 完蛋了,外婆没钱了,外婆病了,老了,管不了我了,我得滚回不合格的妈妈那里去了,然后又会怎么样呢?不断搬家,跟她吸毒,永远待在这个鬼地方?"

在没有一点退路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缺少努力。

也意识到:只有努力,才会让自己拥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