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谢贤力压儿子谢霆锋?金像奖最佳男主的这次提名,争议有点大

2024-08-13影视

一、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从巅峰到新生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香港电影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熠熠生辉。

彼时,香港电影的产值仅次于好莱坞,稳居世界第二的宝座。走在中环或尖沙咀的街头,随处可见电影海报,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胶片的芬芳。

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表象之下,一股求变的暗流正悄然涌动。以邵氏为代表的大片厂,虽然以其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赢得了市场,却也让香港电影陷入了同质化的困境。

银幕上的故事千篇一律,缺乏个人创造力的痕迹。就在这时,一群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年轻导演站了出来。徐克、许鞍华等人,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有些沉闷的香港电影界。

他们大胆尝试,将浓烈的个人风格、西方电影的视听语言及叙事技巧,巧妙地融入香港本土电影中。这场被称为"新浪潮"的运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克的【蝶变】横空出世,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手法,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许鞍华则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都市生活的种种况味。

这些作品虽然在商业上可能不及传统大片,但却赢得了评论界的交口称赞,也培养了一批追求艺术电影的观众。正是在这样风起云涌的背景下,1982年,由杂志【电影双周刊】创办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应运而生。

这个奖项的设立,不仅是为了表彰香港电影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鼓励那些富有个人风格、勇于创新的新浪潮电影。

金像奖的创办者们满怀理想,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平衡商业与艺术,推动香港电影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他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香港电影能够在保持商业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

这个奖项的诞生,犹如为香港电影树立了一面旗帜,引领着整个产业朝着更加多元化、更具艺术深度的方向发展。从此,香港电影界有了自己的奥斯卡,一个属于自己的、权威的电影奖项。

二、金像奖的沧桑岁月:初心与变迁

香港电影金像奖诞生之初,怀揣着一个崇高的使命:鼓励那些既有艺术调性又具市场前景的作品。

评委们夜以继日地观看参赛影片,力图在艺术追求和商业价值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个初衷,如同一盏明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指引着金像奖的发展方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金像奖的评选标准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比2011年和2022年的两部作品清晰地看到。

2011年,第30届金像奖颁奖典礼上,31岁的谢霆锋凭借【线人】摘得影帝桂冠。当时的谢霆锋意气风发,张柏芝还坐在他身边为他鼓掌。

【线人】虽然也是一部合拍片,但它没有华丽的动作场面,而是以极其克制的手法,用一颗子弹、一把刀,甚至是一块石头,就勾勒出了生命难以承受的痛楚。

整部影片笼罩着一层冰冷的底色,展现了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同一个颁奖典礼上,周润发对谢霆锋寄予厚望,说出了那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香港电影以后30年就靠你了。

"这句话不仅是对谢霆锋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整个香港电影新生代的期许。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转向2022年,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谢霆锋主演的【怒火·重案】在内地创下了13。29亿的票房纪录,成为了港片在内地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出色的商业大片,动作场面精彩纷呈,谢霆锋饰演的反派角色更是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铁血疯P"。

但是,当第40届金像奖的提名名单公布时,【怒火·重案】和谢霆锋的名字却赫然缺席。这个结果让许多人感到意外,谢霆锋的经纪人霍希文甚至公开表示:"我是好意外和失望,看着霆锋的付出,没想过他会不入选。

不仅是谢霆锋,同样遭遇"滑铁卢"的还有刘德华。作为香港影坛的常青树,刘德华已经三次捧得金像影帝奖杯。他在2021年主演的【拆弹专家2】不仅叫好又叫座,更是首次在大银幕上挑战残疾人角色。

然而,这样的表现仍未能为他赢得一个提名席位。这种变化,不禁让人思考:金像奖是否正在逐渐偏离它的初衷?还是说,这正是它在新时代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无论如何,这种变化都引发了业界和影迷的广泛讨论,也为第40届金像奖的评选结果埋下了争议的种子。

三、第40届金像奖:争议中的反思

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在影视圈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让众多影迷和业内人士始料未及的是,两位被普遍看好的"大热"人选——刘德华和谢霆锋,双双落选。这个结果不仅让影迷们感到诧异,更是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谢霆锋的经纪人霍希文甚至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之情:"我是好意外和失望,看着霆锋的付出,没想过他会不入选。"她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是惊讶,更多的是对谢霆锋辛勤付出的惋惜。

这种公开表态在往常较为含蓄的香港影视圈实属罕见,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次提名结果的争议程度。确实,谢霆锋作为香港电影中生代演员的扛鼎之人,曾被周润发寄予厚望,称他是"引领未来30年香港电影的人"。

而刘德华更是香港影坛的常青树,已经三次捧得金像影帝奖杯。这两位实力派演员的落选,不禁让人对金像奖的评选标准产生了质疑。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入围的五位演员及其作品,或许能找到一些端倪。今年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名单如下:1。 林家栋(【手卷烟】)2。

谢贤(【杀出个黄昏】)3。 林家栋(【智齿】)4。 梁仲恒(【妈妈的神奇小子】)5。 吴镇宇(【浊水漂流】)林家栋凭借【智齿】和【手卷烟】两部作品双双入围,在前者中他饰演一个绝望狂暴的老侦探,后者则是一个身份认同感迷失的退役华籍英国士兵。

这两个角色都展现了林家栋深厚的演技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吴镇宇在【浊水漂流】中饰演的露宿者形象,堪称是港版的【无依之地】。

这个角色让人看到了吴镇宇在戏路上的突破和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细腻刻画。而谢贤在【杀出个黄昏】中扮演的退休杀手,则以其独特的角色魅力脱颖而出。

谢贤以75岁高龄挑战如此复杂的角色,着实让人敬佩。这个提名也让人不禁想到,谢贤可能会在这届金像奖上"力压"自己的儿子谢霆锋。

此外,梁仲恒在【妈妈的神奇小子】中的表演,更是将真实人物的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银幕上。这部改编自残奥会冠军苏桦伟真人真事的传记片,通过梁仲恒的演绎,展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子情深故事。

这些入围作品,无一不是在商业框架下注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它们或许没有【怒火·重案】和【拆弹专家2】那样惊人的票房,但在艺术表达和社会意义上,却有着更深层的探讨。

这样的评选结果,是否意味着金像奖正在努力回归其初心,重新强调电影的艺术价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无论如何,这次争议性的提名结果,无疑为香港电影界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机会。

四、商业与艺术的博弈:港片的灵魂何在?

在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话题。

回顾那些经典港片,我们不难发现,最受欢迎的作品往往是那些在商业框架下注入了深厚艺术内涵的电影。以【旺角卡门】为例,这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虽然表面上是一部警匪片,但其中蕴含的人性探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却远远超出了普通商业片的范畴。

张学友饰演的乌蝇哥形象鲜活独特,既有江湖气又不失人性光辞,成为了香港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之一。再看【无间道】,这部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将警匪片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

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身份认同主题,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正是这种对艺术追求的坚持,让【无间道】不仅在香港本土大获成功,还被好莱坞翻拍,并最终斩获奥斯卡大奖。

然而,近年来的香港电影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纯粹的商业类型片。虽然这些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港片独特的灵魂。

就拿这次未能入围金像奖的【怒火·重案】来说,尽管它在内地创下了13。29亿的票房纪录,但在艺术表现力和社会意义的深度上,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香港动作片的代表人物成龙,也从未在金像奖上封帝。这或许正反映了评委们在平衡商业价值和艺术追求时的苦心。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电影人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电影艺术的本质。那么,港片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是一味追求票房,还是回归艺术初心?这个问题不仅关乎金像奖的评选标准,更关乎整个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的今天,香港电影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赢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这是每一个香港电影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五、未来可期:港片的涅槃重生

面对当前的困境,香港电影人并未放弃。他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而韩国电影的成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自90年代起,韩国推动了一场"优质电影"运动,其核心就是在最大限度活用类型片框架和明星效应的同时,也要兼顾导演的个人风格。

这种既追求艺术水准又重视商业价值的做法,最终在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寄生虫】的成功无疑是惊人的。

这部电影不仅横扫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更是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创造了亚洲电影的新纪录。

【寄生虫】的成功,为亚洲电影,尤其是像香港这样曾经辉煌但正在寻求转型的电影产业,指明了一条可能的道路。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未来的希望或许就在于找回当年金像奖的初衷:奖励那些既有艺术调性又具市场前景的作品。

只有这样,港片才有可能在新时代重新燃烧,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或许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部像【寄生虫】那样的香港电影横空出世,既能在艺术上获得认可,又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这样的电影,将会是香港电影复兴的标志。正如谢霆锋在2011年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时所说的那样:"希望你能原谅当日一个不知天高地厚,没礼貌的小朋友,可以养大一个这么麻烦的小朋友,依然对着大家笑脸迎人,你才是最佳男主角,对不起!"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的谦逊,也展现了香港电影人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我的决心。

香港电影的未来,正如谢霆锋所说的那样,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和突破。只有这样,港片才能重新站在世界电影舞台的中央,再现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