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馒头脸和天然脸区别?看【迎风青春】曾黎【凡人歌】殷桃就知道了

2024-09-13影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灵敏春风Jf

编辑丨灵敏春风Jf

近期,央视播出的几部年代剧引发了不少讨论。【山花烂漫时】因全剧演员"纯素颜"出镜获赞,而【迎风的青春】却因现代化布景和僵硬面部表情被吐槽。 这让我不禁疑惑:年代剧到底该怎么拍才算"真实"?是不是非得让演员素颜出镜才行?

素颜出镜:年代感的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山花烂漫时】可以说是近期年代剧中的一股清流了。 剧中宋佳、曹曦文等演员全程素颜出镜,皮肤状态、眼袋、雀斑等细节都毫不遮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真实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但话说回来,素颜就一定等于真实吗?我看未必。 毕竟那个年代的人也是会化妆的,只不过妆容相对简单朴素罢了。完全不化妆反而显得有点不自然,就像现在的我们出门也很少素颜示人吧。

再说了,演员本来就是靠脸吃饭的,让他们完全素颜出镜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尤其对于一些年纪稍大的女演员来说,素颜可能会让她们显得比角色年龄大很多。这样一来,反而会影响角色的可信度。

整容风波:年代剧的一道绕不开的坎

说到演员的脸,就不得不提到整容这个敏感话题了。【迎风的青春】中,曾黎等演员因面部僵硬被批评影响演技发挥。说实话,看剧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总觉得她们的表情不太自然,笑起来眼角都不动。

但转念一想,现在的演员谁没做过微整形呢? 尤其是在镜头前经常出现的演员,为了保持状态,做点微调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整容后的脸确实很难还原到几十年前的样子。即便是素颜出镜,那种僵硬感也是藏不住的。

这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不整容吧,可能会因为状态不佳影响事业发展;整容了吧,又会影响年代剧的真实感。说白了,这是整个影视行业的通病,不是一两部剧就能解决的问题。

道具布景: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演员的颜值问题,年代剧的道具布景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迎风的青春】就因为使用了不符合90年代背景的现代家具而被吐槽。比如剧中出现的沙发、茶几等,明显是现代风格,跟90年代的审美完全不搭。

这种"穿帮"现象其实在很多年代剧中都存在。 有时候是因为预算限制,没法完全还原当时的场景;有时候则是剧组对历史细节研究不够,忽视了一些关键道具。

说实话,我觉得这方面的问题比演员颜值更影响观感。 毕竟大家看年代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重温那个时代的氛围。如果连基本的生活场景都还原不了,那还怎么带观众穿越时空呢?

妆容发型:平衡美感与真实性的艺术

说到还原年代感,不得不提的就是妆容和发型了。最近播出的【凡人歌】中,殷桃饰演的月嫂角色就因为发型问题引发了一些讨论。有人觉得她的发型太过精致,不符合普通月嫂的形象;也有人认为适当美化是可以接受的。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热播的【山海情】。剧中黄轩饰演的马得福,头发永远是油光锃亮的背头造型。虽然不太符合当时农村青年的形象,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说,年代剧的妆容发型设计,其实是在真实性和美感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 过于写实可能会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但过度美化又会破坏年代感。如何把握这个度,考验的是整个创作团队的功力。

年代剧的未来:真实与艺术的博弈

回顾近几年的年代剧,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趋势:观众对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演员的颜值、妆容发型,还是道具布景,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历史实际,都会被敏锐的观众发现并吐槽。

这种变化其实反映了观众的成熟。 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怀旧情怀,而是希望通过更加真实的细节来重新认识那段历史。这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视作品终究是艺术创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还原。 适当的艺术加工和美化,也是为了让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所以,未来的年代剧创作,或许需要在真实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既要尊重历史,还原细节;又要保留艺术创作的空间,让作品更有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传递那个时代的精神与情怀。

你们觉得呢?年代剧到底应该怎么拍?是不是非得让演员素颜出镜才算尊重历史?欢迎大家来说说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