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9年01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整理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在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海豹」遭遇不测
2008年11月8日,多灾多难的俄罗斯海军潜艇部队再遭不幸,其阿库拉-2级攻击型核潜艇「海豹」号在日本海靠俄罗斯一侧进行海上测试时发生事故。由于艏鱼雷舱的灭火系统意外启动,致使舱内20多人死亡,21人受伤。所幸潜艇反应堆未受到大的破坏。因艇上未搭载任何鱼雷和导弹,因此这次事故没有像8年前的「库尔斯克」号事故那样不可收拾。在紧急上浮、进行必要的自救抢修之后,「海豹」号返回了港口。
971型攻击核潜艇,北约代号:阿库拉级,是苏联/俄罗斯第三代/第四代多用途攻击核潜艇。
此次事故造成2名大尉、1名少尉死亡,另有17名随艇出航进行测试的船厂工程师、技工死亡。出航时艇上人员高达208名,而该艇的额定乘员数不足百名,也就是说人员超载了两倍多。而艇艏鱼雷舱由于未装载鱼雷,而用于超载人员居住,因此事故发生时,本该只有几个士兵值班的鱼雷舱内有数十名工程人员正在休息,使伤亡人数大增。
近日,俄罗斯相关调查机构发布报告称,「海豹」号的事故系人为误操作引起,肇事者是「海豹」号上的一名水兵。11月8日他未经准许、且无任何理由就启动了艇上的紧急灭火系统,从而造成了这一巨大的灾难。俄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军事侦查局已对事故进行立案侦查。这名肇事水兵提供了认错的证明材料。就这样,「海豹」号事故使俄罗斯核潜艇事故史上又增添了沉重的一笔。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于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发生爆炸后沉没,图为被打捞上岸的潜艇残骸。
氟利昂的悲剧
「海豹」号事故的原因是艇上的灭火系统意外启动,将大量氟利昂注入艏鱼雷舱,从而使舱内的乘员中毒死亡。氟利昂是一种常温下极易挥发的液体,大部分冰箱、空调压缩机中的工作物质就是氟利昂。氟利昂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元凶之一。但「海豹」号的事故让人们看到了氟利昂作为杀人凶手的另一面。
由于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因此也被用作船舶和密闭重要建筑内部的紧急灭火物质。自动灭火系统启动后,向密闭的舱室内大量喷射氟利昂。迅速气化的氟利昂使舱室中的氧气相对含量迅速降低,从而起到灭火作用。
但吸入大量氟利昂气体后;人就会迅速窒息,即使能逃离充斥氟利昂的舱室,也会因氟利昂中毒而引发诸多相当痛苦的后遗症。因此氟利昂灭火系统一般只用于特殊建筑、船舶等地方,且在安装位置和启动条件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核潜艇上使用氟利昂灭火系统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各国的核潜艇仍在采用。核潜艇上一般均安装有2~3套灭火系统。氟利昂是最后的灭火手段。在潜艇舱室出现火情后,首先启动的是喷水灭火系统。在水雾无法阻止火势后,立即疏散舱内可能在继续灭火的艇员,关闭舱室的出入口和通风口,启动氟利昂灭火系统。
准备下水的「海豹」号潜艇
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视察俄太平洋舰队时曾登上「海豹」号参观
氟利昂灭火系统效率较高,但也会将着火舱室变成一个杀人的炼狱,因此各国的损管操作规范中均对氟利昂灭火系统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要求必须确保舱内人员安全撤出,或已确认舱内人员全部遇难、无生还可能,才能启动氟利昂灭火系统。当然如果该舱室的火势可能引发毁灭全艇的大爆炸时,即便舱内还有幸存者,艇指挥官也要下达启动氟利昂灭火系统的命令。
「库尔斯克」后遗症?
2000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沉没,俄罗斯海军在深受打击的同时开始改进潜艇的安全规范和损管措施,并在加强现役潜艇的消防措施的同时改进了正在建造的几艘新型核潜艇。最近服役的「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安装的灭火系统数量超过了以往服役的任何一型核潜艇,各舱室灭火系统中氟利昂灭火剂的储存量几乎是「库尔斯克」号的3倍。「海豹」号在2004年进行了修改设计,同样增加了灭火剂的喷射量。
2005年历经艰辛打捞出水的俄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残骸。艇艏已经整个被炸掉,足见当时爆炸成力有多么猛烈
在硬件改造的同时,军方对潜艇事故也加大了预防力度,采取的手段包括:安装更为先进的探测系统,采用新的损管操作规范,在潜艇发现火情或危险状况时,能尽快采取灭火措施。而这些预防手段导致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潜艇损管系统的动用权限被降低了。在出现火情时,可能并不需要指挥官下令,灭火系统就被当值的军官或军士启动。
此次「海豹」号的事故尽管从表面上看是水兵的误操作,但从中也体现了俄核潜艇灭火系统的管理权限设置方面的不合理之处。从目前的事故分析报告看,仅仅是一名水兵由于某种原因错误地扳动了一个手闸,氟利昂灭火剂就开始在舱内喷射,而灭火系统的启动竟然不需要上级的确认或授权,也没有舱内火情侦察系统提供的数据解锁。看来俄海军或许是被「库尔斯克」的沉没搞得有些神经过敏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谁更「受伤」?
「海豹」号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完工的两艘攻击型核潜艇之一,其建造始于苏联时代,1990年备料,1993年开始船台施工。但开工不久,进入「休克」的俄罗斯无力继续建造,就把它放在了船台上。1999年其建造工程才重新启动,但也是造造停停,进度极为缓慢。
直到2004年,印度有意从俄罗斯租借一艘较先进的核潜艇,「海豹」号这才时来运转。在印度支付的6亿美元租借费用到帐后,「海豹」号的建造工程立即提速,于2006年年底下水、2008年年初进行海上测试,原计划2009~2010年交付印度海军。「海豹」号也有了一个印度名字——「查克拉」号。可以说此次「海豹」号事故不仅是俄罗斯海军的悲剧,对于对核潜艇梦寐以求的印度海军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008年年初准备进行试航的「海豹」号潜艇。此时印度已经派员参与其各项试航项目的工作。
作为阿库拉-2级中最新的一艘,「海豹」号是俄罗斯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之一。即使放到全世界范围内比较,「海豹」号的性能也是处在第一方阵的。印度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让俄罗斯同意租借。这对印度海军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海豹」号与印度以往租借的苏联核潜艇不同。它将驻扎在印度本国港口而不是一直待在俄罗斯海域、仅仅用于培训印度潜艇官兵,因此进入印度洋的「海豹」号将使印度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建立起对邻国海军的绝对战略威慑。
图示:印度以前从苏联租借的老「查克拉」号核潜艇不许离开苏方水域,因此印海军舰艇如需与该艇进行合练,还要远涉重洋来到北半球。图为印度海军「维兰特」号航母与「查克拉」号核潜艇进行海上联合演习。
此次事故使俄方人员伤亡惨重,对于印度来说也同样是一件坏事。尽管「海豹」号在事故中似乎并未受到大的破坏,事后依靠自己的动力返航回港。但事故之后,潜艇必须进行全面检修,以确认其他系统是否受到了破坏。
同时事故中暴露出灭火系统使用上的问题,必须进行修改——这不仅仅是重新修订操作规范的问题。灭火系统与潜艇指挥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灭火系统与火情探测系统的布置,都要进行改造。这就意味着「海豹」号交付印度海军的时间将会延后至少半年。此外,这些检修和改造的费用很可能也需要印度海军埋单。
俄军士兵在遇难军官的葬礼上举行鸣枪仪式,以告慰死者及其亲属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