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最壮观的「千年行动」:科隆的毁灭之夜

2024-03-15军事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我可是领着工资,奉命杀人的——专杀德国人!

1942年的情人节那天,屡屡受挫的英国轰炸机部队得到了一个此后争议不断的新训令——从现在开始,轰炸作战将「以敌方的平民的士气做为焦点,而德国工厂的作业人员的士气将成为主要目标」。这标志着毫无底线的恐怖主义轰炸成为了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

而在2月22日上任的亚瑟·哈里斯,无疑是最适合执行这一杀戮指令的指挥官,关于他流传最广的故事就是:

刚上任不久的哈里斯驱车飞速地前往自己的司令部,因为速度太快,而被交警拦下了。当看见这位将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上贴着的「不限速」的官方标识后,交警没有开罚单,而是礼貌地提醒道:

「先生,我希望您开车小心点。这样可能会撞死人的。」

「尊敬的警察先生,既然你提到‘死人’,那我就告诉你吧。我可是领着工资,奉命杀人的——专杀德国人!」

亚瑟·哈里斯,媒体称他为「轰炸机」哈里斯,部下和敌人称他为「屠夫」哈里斯。

哈里斯接任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司令时恰逢其时,当时英国的轰炸机部队士气低沉,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因为备受吹捧的夜袭德国时搜寻和发现特定目标的能力被证明仅仅是一个神话——就靠皇家空军手头那些粗劣的中程轰炸机,希望通过对城市的轰炸能够打击德国人民的精神并动摇纳粹统治的基础——才是真正毫无意义的笑话。

从战争爆发至今,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一直担任着反击德国的重任。不客气地讲,他们对德国进行的空袭行为更像是不断的挑衅。与其说他们在摧毁德国的工业和士气,不如说英国人是在令人绝望的境地里,坚持着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反抗决心和意志。

现在,英国政府终于放开了自我束缚,这些「绅士们」决定:我们就是要袭击居民区,夜以继日,轮番轰炸,直到敌人的城市沦为一片废墟,这样就能瓦解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士气低落、束手就擒。

为了让针对平民的区域轰炸听上去委婉一点,英国人称其为「士气轰炸」。

新上任的哈里斯想的更加长远,他知道,一次针对「首要目标」的大规模空袭,将向英国政府中的怀疑者和德国人证明,大量的重型轰炸机集中使用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

某个夜晚,哈里斯对自己的副司令,罗伯特·桑德比说:「只要我们能够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而且规模要大到能够摧毁一个真正重要的目标,规模大到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想想吧,上千架轰炸机从德国上空飞过!——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支持!」

「千机大空袭」

1000架轰炸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从来没有哪次的空中作战行动曾经动用过如此巨大数量的飞机:此前的最高记录是德国空军在1940年10月,出动了487架轰炸机空袭伦敦。而英国人从来没有在之前的哪次任务中出动过超过235架的飞机。

哪怕时间已经来到了1942年的5月,英国的飞机制造厂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各型飞机,新型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哈里法克斯」、「兰开斯特」也在陆续装备空军。哈里斯也根本没法弄到他需要的1000架轰炸机,他手下的一线飞行员最多只能够驾驶416架飞机。

哈里斯和桑德比

这个奇思妙想并没有得到桑德比的第一时间回应,但是第二天早上,这位哈里斯的忠实助手和密友就悄悄地在空军各个部门展开了调查,各种数据开始被收集上来。5月上旬,哈里斯再次提出了这个设想,因为对于他而言,发动一次高强度空袭的需求已经无比迫切——战时内阁正在讨论一项提案——他们打算将半数的本土轰炸机部队分别调往大西洋、中东和印度。

令哈里斯无比惊讶的是,桑德比很快汇报说,发动一次1000架轰炸机参与的空袭并非天方夜谭:只要动用所有的预备飞行员,并将训练部门和学校的所有教练和学员都调集到一起,哈里斯就能够让他的一线作战力量增加一倍。

桑德比接着告诉哈里斯,如果他能将原来借给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的,用于执行大西洋战役的250架轰炸机和飞行员都要回来,出动1000架轰炸机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哈里斯没有辜负自己副手辛苦的策划工作,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并在5月中旬的一次晚餐时向首相汇报了这个大胆的计划。

对冒险情有独钟的丘吉尔立刻就被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大胆计划吸引住了。这个计划似乎能够完美地解决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战时内阁里那些对轰炸计划持怀疑态度的官员;二来可以满足苏联一直以来要求英国对德国发动更有效进攻的压力。

首相被告知,这次「千机行动」的首选目标是汉堡或者科隆。这两个城市都很容易从空中识别出来——汉堡位于通往北海的一个河口,科隆则就在弯弯曲曲的莱茵河边上。而且科隆还有一个优势,它就位于「奇异」导航系统的范围以内。

另外一个备选目标是埃森,虽然首相和哈里斯都很青睐这个目标,但是一想到它位于德国防空网严密守护的鲁尔区,两人又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幻想。

最后,丘吉尔提出了一个坦率而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你们估计会损失多少架飞机和飞行员?」

哈里斯回答:「大概是50架飞机和上面的机组人员。」

首相马上说道:「我能够接受100架飞机的损失。」

「千机大空袭」就这么定下来了,哈里斯很快给予了一个正式的代号:「千年计划」。

哈里斯的自信并不是在敷衍首相,他在这次行动中,将采取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战术来突破德国的钢铁苍穹:

首先,这次行动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饱和空袭,在90分钟内,将有超过1000架的轰炸机集中在目标上空;其次,在以往的空袭行动中,他的轰炸机都是零零散散地分散闯过沿途的德国空军拦截线(即「卡姆胡贝」防线),德国的夜间战斗机每架需要防守大约30公里的天空,而一架战斗机1小时内最多只能对付6架英国轰炸机。

哈里斯这次将让他的轰炸机群在一小时内蜂拥着穿过这条空中防线,这个战术被他成为「轰炸机风暴」,当数百架轰炸机同时突破防线时,德国战斗机将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丘吉尔对这个「千机大轰炸」的计划越来越着迷,哈里斯向他解说细节一直持续到了凌晨3点;随后,驱车回家的轰炸机司令官一路都地哼着战争时期的曲子,心中感到无比的轻快。

1942年前,「惠灵顿」是英国人最好的中型轰炸机,它其实无法承担战略轰炸的重任。

空袭行动的时间被定在了5月27日,具体选择哪个目标,要根据当天目标上空的天气状况来决定。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谁知道,5月26日,一个意外的大麻烦出现了——受海军指挥的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不同意归还250架轰炸机,因为海军认为,帮助哈里斯不但可能损失现有的轰炸机,空袭成功后也会导致海军无法得到更多的飞机。

时间只有24小时了,副司令桑德比发疯般地到处搜罗飞机来填补这1/4的缺口——他将所有能够飞的动的轰炸机全部调了过来,还把更多的飞行教练和学员拉入这次行动。最后,他减少了每架重型轰炸机的机组成员,终于,到了27日早晨,桑德比已经聚集了一支拥有940各型轰炸机的庞大武装。

糟糕的天气救了德国人——接连三天,德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雷雨天气,厚厚的云层覆盖在目标上空——丘吉尔不得不三次下令推迟行动。

对于这次空前规模的行动,晴朗的天气远比平时更加重要:这不但可以减少空中撞机的风险,还能够让那些尚未完成训练的学员们能顺利找到目标。

实际上,推迟行动对轰炸机司令部的帮助更大——在这三天里,飞机工厂连轴运转,又向皇家空军交付了100架轰炸机,当哈里斯在5月30日上午九点走进他的司令部时,可供使用的轰炸机已经超过了1000架。

哈里斯和他的部下站在桌子前,静静地聆听一名小个子的苏格兰气象学家思彭斯的天气预报,思彭斯预测当天早上的气象仍和前三天一样令人沮丧。雷雨、云层依旧覆盖着大部分的德国领空,汉堡也不例外——但是,南部的气候会有所改善——「大概有50%的几率,科隆上空的云层会在半夜消散。」

所有人都一言不发,静静地注视着哈里斯。戴着眼镜凝视着气象图的司令官知道,「千年行动」是他最大的一次赌博,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他已经押上了所有的后备飞机,飞行教练和学员,以及轰炸机司令部的未来。

天气仍旧不确定,而满月的月相也将消逝,这意味着如果再推迟行动,合适的窗口期就要延迟到下个月了——届时,轰炸机司令部可能已经被切割成几块了。

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

「司令官终于动了,他注视着地图,食指慢慢划过欧洲大陆,直到德国的一个城市的位置。他紧紧地按着那里,指头都弯了,因为太用力,指甲有一半都变成了白色。」

哈里斯随即看着桑德比:「今天晚上,‘千机大轰炸’。」

「他的手指按在了科隆上面。」

「真正的大型演出」

5月30日的下午,英国的53个军用机场上都回响着被历史作者称为「预备工作的可怕旋律」:

无数的地勤人员像忙碌的工蜂一样,为即将分批次起飞的1046架轰炸机做战斗准备,从4磅的燃烧弹到4000磅的重型高爆炸弹,被一一装入炸弹舱。

正在装弹的「斯特林」轰炸机。

1046组机组人员的大部分人员都打算在行动前抓紧时间小憩一会儿。这是一支人数多达6000人的空中部队,成员包括了英国人、苏格兰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非人、波兰人和5个美国人。

这些空中战士早在几天前就知道他们将参加一场「真正的大型演出」,但是直到傍晚6点,他们才知道这次演出的规模有多么庞大,才得知舞台到底在哪里。

在各个机场都上演着相同的一幕:在门窗紧锁,拉着厚实的窗帘的房间里,指挥官用戏剧性的动作,揭开了盖在目标地图上的遮盖物——「科隆」。许多飞行员曾经去过科隆上空,他们知道那里被500门高射炮和150个探照灯严密守护着。

紧接着,飞行员们得知当晚的行动将出动1000架轰炸机,许多人当场跳起来欢呼,一边跳舞一边互相拍打着对方的后背。

在简短的命令中,参加空袭的部队被告知,为了避免空中相撞,进攻的轰炸机将被分成三个平行的大机群,分别瞄准三个不同的地面目标,他们「将像风暴一样从城市上空刮过,留下一地的毁灭和火焰。」

最后,所有飞行员听到了哈里斯本人写下的战斗宣言:

「这次对敌人的猛烈打击,不仅将让德国震惊,还会让世界震惊。。。让我们狠狠地揍德国人的下巴吧!」

晚上10点,第一架轰炸机轰隆隆地滑过夜间灯光跑道,满载燃料和炸弹,飞进了夜空。哈里斯并没有在现场观看他的部下奔赴战场,而是在首相的乡间别墅里向一群尊贵的客人们介绍他这次空前的空袭行动。这些客人们来自美国,是一个由美国高级军官组成的代表团,其中一位就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最高指挥官,亨利·阿诺德将军。

正在起飞的英国轰炸机中队。

午夜时分,所有的轰炸机都已经起飞,庞大的机群从北海一直延绵到荷兰上空,这个可怕而庞大的毁灭队列长达112公里,队列中各种轰炸机都有,而其中的70%都是略为陈旧的双引擎轰炸机。

这些轰炸机已经和德国空军战斗了近三年时间,很快就会被更加先进的「兰开斯特」替换掉,它们中间有笨拙的「惠特利」,有被称为「长柄平底锅」的「汉普登」;而数量最多的,还是被叫做「韦皮」的「惠灵顿」式轰炸机:大约有600架「惠灵顿」参加了这次「千年行动」。(注1)

338架新型的重型轰炸机跟在了队列的后部,其中有75架「哈利法克斯」和「兰开斯特」负责对科隆进行最后一击,它们携带的1000磅和4000磅的高爆炸弹,将彻底摧毁这个城市。

这些轰炸机沿途没有得到战斗机的护航,但是轰炸机司令部采取了其他措施去牵制德国人的夜间战斗机:大约50架轻型和中型轰炸机在当晚的行动前,分头袭击了位于荷兰、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夜间战斗机基地——这些基地全部都位于轰炸机大队飞往科隆的航线附近。

壮观的空中舰队没有飞行多久,队列就开始缩水了。当它们突破卡姆胡贝防线时,一些轰炸机遭到了Me-110的攻击,但是技术问题造成的麻烦更大——那些从各地搜罗来的老旧的后备飞机、训练用飞机,在飞越北海时结冰状况严重,只能被迫返航——这种被基地人员戏称为「回旋镖」的轰炸机占到了总数的1/10。

「汉普顿」,被英国飞行员戏称为「长柄平底锅」。

剩下的机群在「奇异」导航系统的指引下,飞到了德国边境上空,然而此时的天空仍旧浓云密布,丝毫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但是当英国人继续飞向科隆时,仿佛就在一瞬间,云层迅速消散,皎洁而明亮的满月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

领航中队的「斯特林」和「惠灵顿」上的机组人员在晴朗的夜空中,可以清晰地看见脚下大约5000米处的莱茵河,这条大河在月色下熠熠发光,弯曲的河道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向科隆的心脏。

毁灭的夜晚

第一批的领航机中,麦克唐纳和基尔默中校分别驾驶着自己的「斯特林」轰炸机飞向位于科隆旧城区的中心,他们奉命指引中路攻击的目标;另外两个位于南部和北部的目标各距离科隆旧城区约1.6公里。

麦克唐纳和基尔默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位于诺伊马克特东北部,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了;尽管一些教官教唆学员们瞄准这个目标投弹,但是今晚的任务简报中,教堂并非目标之一。而且大部分英国飞行员都比较理智,他们决定尽量不让教堂受到损坏。

5月31日凌晨47分,比预定的时间提早了8分钟,这两架「斯特林」轰炸机从城区上空掠过,一连串燃烧弹从炸弹舱中倾泻而出,地面的建筑很快就被铝热剂点燃,在黑夜中照亮了周围建筑物的轮廓。

地面上,这个德国第三大城市的居民们刚刚被半小时前的空袭警报惊醒,正在手忙脚乱地逃亡地下防空洞。从战争爆发以来,这个城市已经遭遇了106次空袭,但是这次的空中攻击将完全不同于以往——随着燃烧弹一起落下的,还有雪片般飞舞的传单——上面警告道:「前所未有的皇家空军的全新攻击已经开始了!」

英国人精心策划的「新型进攻」起初看上去显得一片混乱:第一批携带燃烧弹为后继大部队指明目标的轰炸机,遭到了重型高射炮的猛烈射击。为了躲避地面防空火力,这些飞机都开始擅自脱离航线,盘旋着躲避炮火。好些跟随的飞行员很快就被弄糊涂了,他们要么也跟着盘旋,要么就脱离队形,自己分头飞向预定目标。

领头的一些轰炸机也没有遵守命令,他们投下燃烧弹后,仍然逗留在空中,绕着圈子在城区上空盘旋,想看看整个科隆被1000架轰炸机彻底点燃的壮观场面——「到处都是飞机,科隆的上空很快就变得和(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一样热闹了。」

更多的飞机从四面八方乱糟糟地飞到了一起,撞机的风险随之猛增——一架「惠灵顿」在爬升时,猛地碰上了上方的一架「斯特林」。「惠灵顿」的螺旋桨当即将「斯特林」的尾部切下来后,在空中爆成了一团火球,而「斯特林」旋转着坠入了遍地火光的科隆——这也是当晚两次撞机事故中的一次,没有超出轰炸机司令部事先的预估。

凌晨1点,轰炸机的主力部队抵达科隆上空,乱糟糟的序幕之后,「千机大轰炸」终于进入了演出的高潮。天空中拥挤不堪,视线所及之处全部都是各种型号的飞机,德国人的高射炮突然沉寂了下来,只有探照灯仍旧在徒劳地照射着天空的机群。

德国的高射炮似乎是在为夜间战斗机让开空域,但是防空司令部却因为英国人突如其来的超大规模进攻而陷入混乱,自相矛盾的命令让战斗机飞行员不知所措,拦截机一直静静地停留在地面。而地面的高射炮部队接到命令再度开火时,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空中打击。

大部分参加空袭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事后都说,他们只看见了少数几架战斗机前来拦截,德国人的防御「脆弱而混乱」。

极不成功的双发曼彻斯特轰炸机,是「兰开斯特」的前身。

那些在高空乱扔炸弹的重型轰炸机都很安全,但是动力不足的「曼彻斯特」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这种飞机饱受不可靠的发动机困扰,20岁的,曼瑟中尉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的飞机因为发动机故障无法爬升,一旦他试图爬升,引擎就会过热,于是他只能胆战心惊地飞行在约2100米的高度,而其他飞机大部分都在4500米的高空。

地面上被炸得焦头烂额的德国人马上就盯住了这架孤零零的轰炸机。几道探照灯的光柱牢牢地锁定了它,曼瑟没有改变航向,而是一直飞向目标,直到领航员巴恩斯告诉他:「炸弹已经投下。」

巴恩斯话音刚落,高射炮弹就击中了炸弹舱,机身开始剧烈摇晃起来。为了躲开探照灯的锁定,曼瑟保持直线飞行几秒后,突然压低机头,开始大角度俯冲,直到距离地面300米时,才猛地拉起飞机。战术很成功,德国人丢失了目标。

但是,濒临崩溃的左引擎在剧烈的机动中过热了,火焰突然从引擎中冒了出来,并沿着机翼向油箱蔓延。机组成员马上开始做跳伞准备,但是曼瑟告诉他们再坚持一会儿,因为他希望尽量带着自己的部下返回英国,或者坚持到英吉利海峡上空。

切断燃料供应后,左引擎的火焰熄灭了,飞机拖着浓烟,摇摇晃晃地开始返航,可惜刚刚飞到比利时上空,不堪重负的右引擎也熄火了,飞机开始迅速下坠。

曼瑟下令其他人跳伞,自己却坚持着尽量让飞机保持稳定,一名叫做莱斯利的机组人员试图把降落伞包绑到曼瑟身上,却被他一把推开。距离地面100米时,莱斯利跳伞了,尽管降落伞没有完全打开,但是他幸运地掉进了河渠。当他从水中探出头时,看见那架「曼彻斯特」坠落在距离河渠不到100米的地方,机身扭曲,燃起了熊熊大火。

曼瑟中尉一直没有离开飞机。

领航员巴恩斯被德国人抓住了,其余的三名机组人员在比利时抵抗组织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英国。而曼瑟因为他的英雄主义行为,被追授英国最高规格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科隆已经遭受了长达75分钟的持续轰炸,整个城市都在猛烈地燃烧,最后一批空袭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机组飞到荷兰上空时,仍然可以看见240公里外,被深红色火光照亮的夜空。这些轰炸机已经不需要刻意寻找瞄准点了,在他们的脚下,一块长约4.8公里,宽3公里的区域如同洪炉一样熊熊燃烧,他们只好寻找外围目标进行攻击。

凌晨2点25分是行动的预定结束时间,最后一批轰炸机开始按计划返航。但是有一架轰炸机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这架由吉尔平上尉驾驶的「兰开斯特」起飞时间太晚了:吉尔平坚持要参加这次行动,但他却为了找齐自己的机组人员花费了不少时间。即便如此,起飞时这架轰炸机上仍然少了一个人,他们只好让领航员兼任炮手。

在北海上空,吉尔平遇到了返航的轰炸机群,如果他选择进行空袭,就无法在黑夜的保护下返回英国了——最后时限凌晨2点25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制定的——但是吉尔平决心继续前进。

凌晨3点过10分,这架孤零零的「兰开斯特」飞到了科隆的上空,他将带来的炸弹一股脑地扔进了冲天的烟尘中。当他们摆脱了追兵,用三个引擎回到英国的基地时,已经是上午了。吉尔平的飞机成为了第898架轰炸科隆后并安然返回的轰炸机。

在第二天的上午,科隆城里面的火海仍旧没有熄灭,燃烧的火光甚至比阳光更加刺眼,大约有2.4平方公里的区域化为废墟,包括金属冶炼、橡胶化工、机械制造、潜水艇发动机在内的250多家工厂被摧毁或是被严重破坏。

474人丧生,45000多人无家可归,大量的难民把科隆周围的道路堵的水泄不通。纳粹德国的地方官员打算隐瞒这次灾难的企图也就此破产。

尾声

哈里斯成功地通过这次大规模空袭重新树立了对英国战略轰炸的信心。这也给了世界各地被轴心国打得节节败退的盟国军队一些新的希望。英国轰炸机的损失远远低于丘吉尔的预估,40架,只占到3.8%。

此后,不久,哈里斯被授予了爵士称号。

但是从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哈里斯再也无法重现他的胜利,他在6月份对埃森和不莱梅的两次同样的大规模空袭中,收效甚微,还损失颇重——「千机大轰炸」很快就被叫停,盟国空中舰队再现这样规模的袭击,就要到二战末期了。

空袭后仅仅过去了1个月,科隆就已经恢复了原来的产能,对此,哈里斯也不得不承认:「一至两次这样的袭击达不到我们希望的效果,只有持续数百次才有可能让德国人真正感到痛苦。」

哈里斯迫切希望扩大他的轰炸机部队,他开始寄希望于美国人能够支援他。可是当时美国人也正在组建自己的战略轰炸力量,尽管千机轰炸科隆让他们印象深刻,但是美国人对如何轰炸德国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注1:「惠灵顿」的外号「韦皮」来自动画片【大力水手】,其中有个爱吃汉堡的角色就叫惠灵顿·韦皮。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能否转发再点个赞呢?

#文章首发挑战赛##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精品长文创作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