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英国佬,休想白拿我的物资—一文读懂「租借法案和互助协定」

2024-03-19军事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租借法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牌帝国主义者,英国一度被德国人揍得生活不能自理,最危急的关头,还是依靠美国总统罗斯福想出的「租借法案」,得到了大量急需的军舰和补给物资,才熬过了最黑暗的时刻。

众所周知,为了得到急需的驱逐舰用于大西洋航线护航,英国政府可是卖了祖产的——英国将安提瓜岛、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岛、牙买加岛、巴哈马群岛乔治镇和英属圭亚那乔治敦市等地的海空基地转让给美国99年,以换取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不久建造的50艘驱逐舰。作为添头,纽芬兰岛和百慕大群岛上的基地也同时交给了美国。

可是,你以为「租借法案」真是这么简单吗?呵呵,凭借强大的生产力被称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美国参战后,可是凭借「租借法案」,把大英帝国的家底给彻底掏空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来来来,诸位读者大爷们,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欧洲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里,英国和法国就派出了政府代表团,前往美国采购军用物资。这个时期,也就是后来被报纸称为「假日战争」的阶段,两国的采购规模很小,不但都是通过商业渠道进行,而且是用现金来支付货款。

法国于1940年春天崩溃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国人不但接手了所有未交付的法国订单,还大幅度提高了采购数量——仍旧是用美元外汇结算。

放眼全球,日不落帝国虽然幅员广阔,物产丰富,可是为了保卫散布全球的「自治领」,英国政府手头储备的美元外汇并不足以应对一场全球战争所需的物资采购。尤其是只剩下英国独自对抗轴心国后,英国政府就只能通过变现在美国的资产来支付费用了(价格当然不会很实惠)。就是这点资产,也很快就被用得所剩无几了。

出于对自身国际安全的考虑,一个统一了欧洲,侵略成性的德国显然不是什么好邻居,因此,美国政府早在1940年11月就定下了基调: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来使英国免于战败。

早在1940年5月,丘吉尔就提醒罗斯福,英国的国库里的美元马上就会用光了。美国政府必须想出一种办法,既能让英国能得到必要的防务物资,又能对美国的防务有所帮助。

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给英国提供一笔信用贷款,但是美国的国会一定会对此进行一场冗长而剧烈的辩论——因为英国在一战后没能偿还债务可是让当时的美国政府陷入了不小的麻烦。

同时,向英国提供资金或者物资的过程还不能拖延太久,因为英国的美元储备在1940年10月初只剩下了大约20亿美元,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要用来支付先前购买货物的余款。

12月8日,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一封长信中说,他确信英国能坚持下去,如果它能维持稳定的 粮食和武器供应,并有足够的船舶运输粮食和武器。但不幸的是,英国当时的船舶损失惨重,光靠自己是无法满足运输需求的。于是,首相进一步恳求美国恢复自由通航政策,让美国海军对「自由通航」的美国商船提供护航。。。

听起来比较绕,其实就一个意思,丘吉尔鼓动美国政府主动破坏中立原则,对德国继续禁运,但是对英国恢复商业通航,然后美国军舰借机提供护航,从而大大增加美国军舰和德国潜艇交战的可能性。。。

然后丘吉尔还「贴心」的提出了第二种选择——如果美国不准备这样做,它可以把美国军舰(特别是驱逐舰)赠给或者借给英国,并扩大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巡逻的区域。——反正里外全是英国佬得了实惠。

为了绕开国会的流程限制,罗斯福在12月16日拿定了主意,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对租借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说明:

在罗斯福的描述中,这一主张就是美国政府应该负责完成并资助英国的战争物资订货,然后再通过某种办法,让英国人能够及时用上这些物资——因为这才是保卫美国最好的办法。

但是!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将在某个时候让对方用实物来偿还。

随后,罗斯福说出了他那个著名的比喻:武器租借就好比一个人借出自己花园里的水龙管,去扑灭邻居屋里的火灾——实际上,除了少数例外,火灭了后,救火的水龙管并没有归还,因为大多数的「救火的水龙管」已经被吃掉或打光了。

1941年1月10日,由财政部起草,并经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国务卿、司法部长和国会领袖们讨论与修改后的,旨在使【租借法案】生效的一项议案被提交了国会。

这项议案的正式名称为 「增强美国防御的一项法令」 !正如租借法以同样的一句话开头:「进一步增强美国的防御。」——这才是这项政策最简洁、直截了当和令美国人信服的正当理由,而「租借法」这个名称与其说是强调了不如说是完美的混淆并掩饰了这一理由。

而该法令的核心内容就是:

当总统认为有利于国防时,他在能取得生产所需的资金范围内,可以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御物资, 只要总统认为该国的防御对美国的防御是必不可少的,总统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资给任何此类政府。

这种援助的期限和条件「应是总统认为满意的,而给予美国的利益可以用实物或财产来支付或偿还,或者给予其他总统认为满意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同时,该议案还准许英国军舰在美国港口进行维修,并准许两国互相提供防务情报。

可想而知,这项议案遭到了那些坚持孤立主义的美国议员们的大力反对,最后,反对派们通过了两个修正案:

一是对美国愿意「租借」的物资总额做了一个限定;二是坚决不允许美国军舰以任何方式进行护航,也不允许美国船只进入交战地区。

终于,经过许多轮的辩论、协商、解释、会晤,1941年3月8日,这项法案以60票对31票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而早在2月8日,它就以260票对165票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罗斯福总统随即在3月11日签署了该法案。

3月9日,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一项为执行租借法案条款,向英国提供 70亿美元贷款的议案。

至此,租借法案正式开始执行,而当时唯一的执行对象,就是英国一家,别无分号。而且,这些物资全部都是「租借」给英国的,和无偿供应没有半毛钱关系,大家可千万别弄混了。

而美国这个后来的「伟大的民主主义的兵工厂」,在1940-1941年的生产,距离各方的需求仍有巨大的差距,比如在1941年,美国除了大量的粮食外,运往英国的只有区区100架飞机和786辆坦克。

原因很也简单,几乎所有的延迟和困难,都是由于美国人不愿意接受各种管制和束缚而造成的。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主、或工人,包括全体自由的美国人,对于要把国家的生产方向彻底转变为以应对战争为主的局面,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好。

不过,这个问题没过过久就解决了——日本鬼子很快就打过来了,美国在第二天就变成参战国了。

没有什么白吃的午餐

在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前,最常见的一类反对意见就是:英国在美国还掌握着一些有价值的企业,在这些企业未出售之前,英国人无权要求租借援助。

起初,英国政府认为,在自己危急的情况下,美国人的这种要求非常不合理,因为这就如同逼着走投无路的英国人卖掉自己的贴身内衣来「增强美国的防御」——还居然是廉价出售!

但是美国政府却坚持认为,这样的牺牲的必要的——英国政府在1941年1月终于服软了:「为了筹款偿付过去的订货单,我们已同意在以后12个月内把英国公民在美国拥有的美元财产、不动产和证券,全部售出。」

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国内批评的声音仍然不小,一些批评者声称,根据租借协定提供的这 些物资,正被英国的出口商用来生产商品,同美国出口商品竞争。美国政府当时就一拍大腿——这说得太TM对了——英国佬你不能这么不厚道,感情用我的锄头来刨我的墙角啊?!

于是,双方经过「协商」,在1941年9月签订了一份白皮书,说是协议,实际上是人在屋檐下的英国政府的一个单方面声明。简单概括,就是英国政府做出郑重的保证:不让租借物资出口,不使用类似于根据租借法所提供的物资,使它们的出口商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或扩大它们的出口贸易,以致损害美国出口商的利益。

而且,也不使用那些在美国由于供应短缺而受到限制的物资来出口,特殊情况不在此例。(注1)

同时,英国政府还进一步保证,那些接收到的租借物资,必须按照需要严格分配,不得囤积居奇,变相获得超额利润。。。

在随后的战争岁月里,美国政府就一直把这份白皮书视作英国政府做出的契约性义务,把这个老牌帝国拿捏得有苦说不出。因为到了1944年那会儿,眼看着欧洲战场胜利在望,英国人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让出口额恢复到战前的水平,那么英国政府将无法支付生活必需品的代价,而且国内的经济肯定会全面崩溃。

但是美国人最不乐意的谈论的,就是英国人的这种要求。因为在他们看来,英国一边接受着租借物资,一边居然作出能使英国的出口品同美国展开竞争的举动,这岂不就是牺牲了美国的商业利益去帮助英国吗?

总之,经过了「好几个月的研究和磋商」,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终于在1942年2月23日签署了租借总协定,丘吉尔还兴高采烈地称之为「逐步实现大西洋宪章中所提出的那些目标的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美国政府很快就会用实际行动告诉英国佬,你们高兴得太早了。

要知道,租借法的第3条第2款可是这样规定的:「 外国政府接受援助的期限和条件,应是总统 认为满意的,而给予美国的利益可以用实物或财产,或其他总统认为满意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来支付或偿还 」。

没错,这段话上文出现过一次了,但是重要的话必须得重复几次。。。

也就是说,在美国政府的认知里,按照这一原则,美国的付出,总得要拿点什么来补偿的——所以美国政府多次提出,英国应该把西印度群岛或者大英帝国的原料(或产地)转让给它。

英国政府这次没有松口,结果丢掉的更多:

美国最后在1945年和包括英国在内的35个国家达成了一项协议——总数大约200亿美元的「援助」 ,以一种不用现金或实物支付的「补偿」结清。

免费的代价是什么呢?根据协议约定,美元成为了共同结算货币,而承诺偿还的债务,变成了战后减少贸易壁垒和消除歧视性待遇的约定。美国终于打破了英国的殖民地壁垒,得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全球「自由贸易政策」。(注2)

互惠援助协定

租借法在美国国会能够获得通过,正是因为当时许多美国人希望他们的国家不要成为一个积极的交战国。而珍珠港事件改变了一切,美国参战后,英国立即提供了防空气球和高射炮,供美国在沿海一带和巴拿马运河地区用来防空——这一举动,被称为「逆租借办法」。

考虑到英国已经将若干设备和军需品转让给美国,而且它并没有要求美国付款。这一举动,其实在租借法案中已经有相关的约定:「联合王国政府将继续对美国的防御及其加强方面作出贡献,并将提供它所能供应的物品、劳务、设备或情报等。」

以和英国签署的【租借总协定】(注3)为样板,到了1945年时,已经有35个国家和美国签订了类似的协定。

一系列的协定加上所有盟国(苏联红军除外)的武装力量不断互相渗透,最终使原来是单方面的租借法发展成为了多边的互助协定。

根据这些协定,接受美国租借物资的各个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提供当地的物资和劳务的办法,来赚取美元,偿还或支付这些物资的资金。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承担提供的各类互惠援 助物资不包括出口到美国的原料和食品供应——直到1943年第二季度,英国政府已经用美元付 清了租借法通过前的大部分合同(总价值达36亿美元)后,美国才「同意把逆租借办法的原则予以扩大,使它包括许多运到美国的原料和食品」。

根据这个协议,到1945年的4月1日,美国获得了总值为1.64亿美元的物资(包括茶叶、可可、棕榈仁、棕榈油、西沙尔麻、皮革和椰子干等等);而截止到1945年9月2日,美国获所取了总价值达18.77亿美元的工农业产品和其他商品。

互助协定提供的物资或者劳务并不像飞机、坦克、大炮那样明显,但是像诸如「把美国的部队护送过大洋,提供他们在英国所需要的一切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等诸多零零散散的工作,却解决了美国参战的许多麻烦。

比如美国军队为进攻欧洲所需要的补给中,有超过31%是由逆租借援助渠道提供的。而这些补给如果全部要从美国本土运过来,至少需要占用1000艘商船和680万吨的运力。而为了满足美军部队新建的基地、营房、供应和修理站等工程,英国超过1/3的建筑劳动力被投入其中。而交付给美军使用的现成建筑规模——「相当于1000个(伦敦)市内的街区」。

凭借这一协定,那些驻扎在英国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美国部队所需要的各种各样产品,都可以十分容易地从当地解决。

互助办法并不只限于美国和英国。在同样的基础上,流亡国外的波兰军队和自由法国的军队等也可以获得物资供应,而且是无须偿还的。苏联得到的军需品也享受了这种待遇。同时各国政府还可以批准,以互惠的形式供应给其他国家尽可能多的物品和劳务,这样可以使各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的需求降到最低。(注4)

苏联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使苏联人不可能给向英美两国提供任何大规模的互惠援助。只有当大批的英美军队驻扎到了苏联境内时,苏联政府才有机会像英国或澳 大利亚政府对美国人那样,为他们提供物资与劳务。因此,互助办法对苏联人来说,几乎就是条完全单向的渠道。

苏联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战场上的牺牲,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说的那样:「战争的真正代价是无法 用货币来估计、比较或偿付的。这种代价必须而且正在以鲜血和辛勤的劳动来偿付。」——事实也的确如此,1943年前,在西方国家看来,苏联人正进行着一场超出他们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战斗,而他们并没有像苏联那样全力投入战斗。

所以许多人的心里都惴惴不安,生怕斯大林如果从盟国方面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他可能就会和德国单独媾和;尤其是当美国和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把它们的地面部队和空军投入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时,两国政府中的许多人觉得,至少可以通过向苏联供应他们所需要的物资来进行弥补,并且在供应时最好不要提出什么苛刻的或者惹人生气的要求来。(注5)

美国的工业动员尽管在早期经历了一片混乱,但后来还是十分成功的。英国和苏联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作出了非凡的努力,到了1942年年底,指挥盟国作战的联合指挥机构已经成功地运转起来。盟国之间合作的新的行政机构也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不包含苏联)。

各国经济的界限都被冲破了。以华盛顿为核心的盟国指挥中心已经强大到足以对各国经济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事实上,西方各国已经在战争中成为了一个或多或少通力合作的组织,这不仅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联盟,还是更加现实意义中经济上的联盟。

租借援助的终止

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让对日战争突如其来的终止了。而杜鲁门总统更是在1945年的8月21日,「迫不及待」的指示对外经济管理局立刻采取步骤停止租借援助——既然「增强美国防御」的需要已经结束,那么这个决定是很合乎逻辑的。

可是,对那些租借协定的受援国来说,这个决定,就太使人震惊了。但是,虽然「纯粹的」租借援助已经停止了,但只要受援国政府同意根据双方商定的条款进行偿付,还是能获得通过后继提供的物资的。

而作为例外的几个「纯」租借援助项目,分别是:

(1)给予中国国民党政府,帮助中国遣返日本军队;

(2)提供两个月的船运;

(3)给予比利时政府,因为该国供应美军的逆租借援助已经超过了它从美国得到的租借援助;

(4)继续完成向意大利供应生活用品的任务,这些价值1亿美元的物资已经用租借经费支付过了。

至于英国的债务,英美两国在日本投降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了协商,双方都同意「在击败敌人的过程中丢失、毁坏或消耗的,根据租借协定或逆租借办法提供的物资,并不构成任何一国的财政负担。这些物资和劳务是用来赢得战争的,因此任何一国也没有牺牲别国的利益而在财政上取得好处。」

也正是根据这一原则,美国提供给英国的大约260亿~27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以及估算约为60亿美元的逆租借援助,都从账目上一笔勾销了—— 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勾销。

最终,双方认定英国负担的净债务估算为6.5亿美元,将按美国贷款的相同条件在50年内付清。

就这样,在1942年时通过空前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并在1944年达到顶峰的互助和资源共享的合作体制,在日本投降当天宣告停止。而在1945年的12月31日,最后一批租借物资被送到了需要它的地方——只是当时已经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了。

注1:这份白皮书的全称是【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间关于互助协定的实行原则的协议】,说实话,看到这段黑历史,我当时都笑喷了。知道英国当时很窘迫,没想到被挤兑成这样子。

注2:英国早在1942年2月就签署了类似的总协定。当然了,这还涉及到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一系列战后经济组织和措施。

注3:全称为【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间关于互助协定的实行原则的协议】

注4:英国提供给美国的各类原料不在此例,因为那时美国人支付英帝国出产的原料的货款是英国得到美元外汇的唯一重要来源。

注5:和奋战中的苏联相比,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不出意外的持续在收获差评,而且在美国政府的感观中越来越令人无法忍受。

各位读者朋友们,创作不易,喜欢这个故事的话,能否转发再点个赞呢?

#文章首发挑战赛##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精品长文创作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