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1953年韩军打开自己的战俘营,一万名人民军战俘被「放走」八千人

2024-08-26军事

1953年6月的一个雨夜,韩国忠清南道论山市的战俘营里暗流涌动。一场惊天动地的越狱行动即将上演,8000多名人民军战俘将在一夜之间"蒸发"。这场由韩国总统李承晚亲自策划的秘密行动,不仅打破了战俘交换协议,更在朝鲜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掀起了一场外交风波。战俘们的命运将如何?

时间回到1953年6月,朝鲜战争已进入尾声。停战协定眼看就要签订,战俘交换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时,韩国境内共关押了15万余名人民军战俘,分散在19个战俘营中。这些战俘中,有不少是被迫从南方征召入伍的年轻人,他们的立场并不坚定。经过美韩方面的宣传策反,约3.5万人表态支持李承晚政权。

为避免麻烦,美军将这批"右翼战俘"单独关押在7个营地,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论山第六战俘营,关押了11038人。这座战俘营曾是百济名将阶伯与新罗大军决战的古战场,如今又将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越狱"大戏。

事情要从李承晚的一个决定说起。当时,美军与中朝方面正就停战协议进行最后谈判,其中包括全面交换战俘。可李承晚却对这一安排极为不满。在他看来,把支持自己的"反共战俘"交还给对方,无异于把这些人推向死路。更重要的是,他担心全面停战后,美军可能撤出朝鲜半岛,那他的政权岂不是失去了最大靠山?

于是,李承晚决定来个釜底抽薪。他派出心腹黄东俊少校,带着一份亲笔签署的绝密指令来到论山战俘营。6月16日傍晚,黄少校与战俘营韩军司令洪中校秘密会面,传达了总统的意图:要在美军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支持李承晚的战俘全部释放!

这个计划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它不仅违反了战俘管理规定,更是对美军的公然挑衅。但在李承晚看来,与其被动等待停战后的不确定局面,不如先下手为强,制造既成事实。这个决定,注定会引发一场惊天风波。

接到命令的洪中校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他清楚这个计划有多么疯狂,一旦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但总统亲笔签署的命令又岂能不从?于是,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布置行动。

17日中午,洪中校借口巡逻溜进了3号营地,与那里的右翼战俘头目秘密会面。他将计划告知对方,约定18日凌晨两点行动,以信号灯闪烁三下为暗号。可就在他准备联络其他营地时,美军营长艾克上校突然来电质问他擅自进入营地的行为。

洪中校连忙编造借口搪塞过去,但他意识到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当晚10点,他干脆将计划告知了韩军警卫部队,要求他们协助战俘逃跑,必要时甚至要用高射炮火掩护。同时,他还安排人手切断电网,剪开铁丝网,为战俘开辟逃生通道。

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一号营地的战俘并未收到消息。这个疏漏,将在之后酿成意料之外的变数。与此同时,早已得到李承晚指示的当地警察和民众团体,也在暗中准备接应即将逃出的战俘。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亡,就此拉开序幕。

6月18日凌晨2点,漆黑的夜空中突然闪现三道刺眼的光芒。原本明亮的探照灯瞬间熄灭,战俘营陷入一片黑暗。早已等候多时的战俘们如潮水般涌向铁丝网,有人用被子盖住尖锐的铁丝,纵身一跃;有人则挤在被剪开的缺口处,争先恐后地往外冲。

场面一度陷入混乱。有人在黑暗中摔倒,被身后的人踩踏;有人被铁丝划伤,留下一道道血痕。但此刻,没人在意这些。自由就在眼前,谁还顾得上这点皮肉之苦?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号营地的战俘们由于没收到消息,对突如其来的骚动一头雾水。等他们反应过来时,美军警卫已经赶到。枪声在黑夜中响起,有人中弹倒下。混乱中,只有少数聪明人跟着其他人逃了出去,大部分人则被堵在了营地里。

与此同时,美军营长艾克上校接到报警,立即向附近的韩军求援。然而,早已与李承晚串通一气的韩军指挥官沈彦奉却只派来一名士兵。艾克上校勃然大怒,但此时再去争辩已经来不及了。

他连忙调集美军警卫展开搜捕,却发现战俘们仿佛人间蒸发一般,连一个影子都找不到。原来,李承晚早有准备,派出的警察和民众团体已将逃出的战俘迅速转移,换上平民衣服,藏进了沿途的民房里。

美军的搜索范围局限在公路两侧,自然是一无所获。直到下午,经过大范围搜查,才找到30名漏网之鱼。艾克上校气急败坏,立即加强了一号营地的戒备,撤换了所有韩军警卫。那些没逃出去的战俘虽然蠢蠢欲动,但在美军的严密监视下,再也找不到机会了。

事后统计显示,论山第六战俘营的11038名战俘中,共有8024人成功逃脱,占总人数的72.8%。336人被重新抓回,2674人没有参与逃跑。官方数据称只有2人在行动中死亡,2人受伤。但有幸存者表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人。多年后,当地一家医院在翻新时还发现了近百具人民军战俘遗骸,印证了这一说法。

这场声势浩大的越狱行动,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论山当时不过是个小城镇,突然多出8000多张嘴要吃饭,着实让人头疼。警察只好将战俘分散到各家各户,帮忙干农活。国库还专门拨了些大米,但杯水车薪,根本不够。最后,大部分人又被韩军强制征召入伍,只有少数幸运儿留在了当地。

李承晚这一出奇兵,无疑打乱了各方的部署。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下令停止对韩军的军事援助。这一决定直接导致韩军在随后的金城战役中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美韩同盟关系。到1960年李承晚政权面临四一九革命的威胁时,美国选择了袖手旁观。

对于中朝方面来说,这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指责美方违反协议,要求立即归还被释放的战俘。然而,此时的战俘们早已销声匿迹,根本无法追回。这一事件也成为朝鲜战争和谈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了停战协定的签署进程。

然而,对于那些被释放的右翼战俘来说,这却是一个重获自由的机会。尽管李承晚后来在韩国民间声名狼藉,但这些人依然感恩戴德。在论山市的一座寺院里,至今还矗立着他们为李承晚立的纪念碑,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多年过去,那些在黑夜中奔向自由的战俘,如今或已白发苍苍。他们中有人安度晚年,有人功成名就,也有人郁郁不得志。而那个雨夜里的惊心动魄,那份重获新生的狂喜,想必早已被岁月的尘埃所掩盖。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涟漪会激起后人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