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兵团岁月:在新疆生活了五十多年,她还常常思念上海的老弄堂

2024-06-21军事

兵团岁月:在新疆生活了五十多年,她还常常思念上海的老弄堂

第一章:告别上海

我叫李玉芳,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

1966年的夏天,我十六岁,正是青春年华。

那时候,国家号召青年支援边疆建设,我怀着一腔热血,报名加入了支边的队伍。

记得那天,母亲紧紧握着我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

她知道,我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玉芳,到了那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母亲的声音颤抖着,我能感受到她的不舍和担忧。

我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妈,您放心,我会好好的。

告别了母亲和弟弟,我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大巴车。

车窗外,熟悉的街道渐渐远去,我的心也随着车轮的转动,一点点地离开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大巴车在南京路和外滩转了一圈,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如今却成了我离别的见证。

随后,我们被送到了火车站,登上了那列运送军用物资的列车。

车厢里,我和一群同样年轻的面孔坐在一起,大家都沉默着,只有偶尔的啜泣声在车厢里回荡。

列车缓缓启动,我忍不住回头望去,只见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

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但我知道,这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我必须坚强。

第二章:戈壁的呼唤

列车穿越了无数的山川河流,历时四天三夜,终于抵达了新疆境内的大河沿车站。

我们在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换乘敞篷卡车继续前行。

卡车在茫茫的戈壁荒滩上颠簸前行,风沙扑面,我紧紧抱着自己的行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经过五天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农二师五团场。

这里,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戈壁,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我被分配到了下属连队,这里的生活条件远比我想象中的要艰苦,但我知道,这里将是我奉献青春,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

连队的生活是单调而艰苦的。

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子,房顶上长满了野草。

每天,我们都要参加垦荒种粮的生产劳动。

新战士到达连队后,还要继续挖沟修渠,引水灌溉,垦荒造田。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将为这片土地带来希望。

那天晚上,我躺在简陋的床铺上,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戈壁的呼唤吧,它在告诉我,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这里,有我的梦想和未来。

正当我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时,炊事班的周班长走了进来,他环视了一圈,然后问大家:谁会烧饭?

谁在家做过饭?

咱们炊事班需要一名炊事员。

大家都沉默着,没有人回答。

我想了想,鼓起勇气举起了手:我会烧饭。

周班长看着我,点了点头:好,那就你了。

明天开始,你就是炊事班的一员了。

我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我知道,这将是我新生活的开始。

而明天,又将是怎样的一天呢?

第三章:炊事班的日子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土坯房的缝隙,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硬板床上爬了起来。

今天是我成为炊事班一员的第一天,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我穿上了那套没有领章和帽徽的绿军装,这是我们支边青年的标志。

走出房门,戈壁的清晨带着一丝凉意,我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炊事班的厨房是一间简陋的土房,里面摆放着几个大铁锅和一些破旧的厨具。

周班长正在灶台前忙碌着,见我进来,他点了点头,示意我过去。

小李,你先从切菜开始吧。

周班长递给我一把菜刀和一堆白菜。

我接过菜刀,开始认真地切起菜来。

虽然在家里我也帮忙做过饭,但这里的菜刀和菜板都显得格外沉重,我的手不一会儿就酸了。

小李,切菜要快,但也要保证安全。

周班长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叮嘱我。

我点了点头,加快了速度。

不一会儿,一锅热腾腾的白菜汤就出锅了。

虽然简单,但在这戈壁滩上,这已经是难得的美味。

中午时分,我尝试做了一道红烧肉。

由于食材有限,我只能用有限的肉和土豆,加上一些简单的调料。

当我把红烧肉端上桌时,大家都惊讶地看着我。

小李,你这手艺不错啊!

一个战友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我笑了笑,心中有些得意。

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就在这时,周班长走了过来,他看了看红烧肉,又看了看我:小李,你这红烧肉做得不错,但别忘了,我们这里条件有限,不能太奢侈。

我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失落。

但我知道,周班长说得对,我们要节约,要为连队考虑。

夜幕降临,我独自一人坐在厨房里,看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有些迷茫。

明天,我还能做出让大家满意的饭菜吗?

第四章:教书育人

1969年秋天,团场小学需要一名教师,连长推荐了我。

我有些惊讶,也有些忐忑,毕竟我从未教过书。

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我走进了教室,眼前是一群好奇而渴望知识的孩子。

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让我瞬间忘记了紧张。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叫李玉芳。

我微笑着,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而有力。

孩子们齐声回答:李老师好!

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我教的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复式教学让我的工作充满了挑战。

我需要在同一个教室里,同时给两个年级的学生上课。

四年级的同学,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

三年级的同学,请自己看书,完成作业。

我安排着课堂,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

孩子们都很听话,他们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回答问题。

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但教学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有一次,一个叫小刚的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小刚,你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

我走到他面前,严肃地说。

小刚低下了头,小声说:李老师,我知道错了。

我看着他,心中有些不忍。

我知道,这些孩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关爱。

好了,小刚,下次注意。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

就在这时,校长走了进来,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孩子们,然后对我说:李老师,你做得很好。

但别忘了,你已经二十三岁了,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我愣住了,心中有些惊讶。

个人问题?

我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校长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明天,我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第五章:爱情的种子

1970年的春节,我获得了一次宝贵的探亲机会。

当我再次踏上上海的土地,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我给母亲和弟弟带了新疆的特产,他们看到我黑了、瘦了,眼中满是心疼。

玉芳,新疆那边苦不苦?

母亲握着我的手,关切地问。

妈,那边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很团结,我过得挺好的。

我安慰着母亲,心里暖暖的。

回到新疆后,校长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李老师,你已经二十三岁了,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校长的提醒让我开始思考。

不久后,校长介绍了张卫平给我认识。

他是机耕连三排的排长,一个比我大三岁的上海支边青年。

他个头不高,但人很好,善良且诚实。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团场的集会上,他穿着一身干净的工作服,微笑着向我走来。

你好,李老师,我是张卫平。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量。

你好,张排长。

我有些紧张,但也感到一丝温暖。

我们的交往很自然,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

他会在工作之余帮我修理家具,我也会在空闲时为他缝补衣物。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一天晚上,我们在戈壁滩上散步,看着满天的繁星,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幸福。

玉芳,你觉得我怎么样?

张卫平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我看着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卫平,我觉得你很好,很可靠。

他笑了,眼中闪烁着星光:那我们,能不能成为男女朋友?

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甜蜜。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我们开始共同规划未来。

第六章:家的港湾

1974年8月1日,我和张卫平在团场领导和组织的关怀下,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那天,团场里好几对上海支边青年也选择了同一天结婚,我们的婚礼充满了欢声笑语。

婚礼的前一天,我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一对枕巾和一床毛毯,虽然简单,但我知道那是母亲沉甸甸的爱。

玉芳,这是妈妈给你的嫁妆,虽然不多,但希望你能幸福。

母亲的信里满是祝福。

我和卫平的婚后生活简单而快乐。

第二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一个男孩,接着又是一个可爱的女孩。

孩子们的到来,给我们的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卫平是个顾家的好丈夫,他总是尽力给我们最好的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简陋的饭桌前,分享着一天的点点滴滴,那是我最珍贵的时光。

玉芳,你看,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卫平看着孩子们,眼中满是骄傲。

我依偎在他的身边,心中充满了感激:是的,卫平,我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岁月流转,我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爱和温暖。

我们的故事,就像这片戈壁滩上的每一粒沙,虽然渺小,却构成了这片土地的壮丽。

在新疆的这片土地上,我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希望,用爱和坚持编织着生活。

这里,有我们的泪水,有我们的欢笑,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朴实无华,却充满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