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第一特区南渣拉乡难民安置点见闻

2024-07-21军事

(作者:姜中远)

腊戌战事爆发后,笔者前往木邦县南渣拉乡,调研同盟军难民安置工作。南渣拉镇位于木邦镇与滚弄镇之间,群山环绕,镇子周边水田种着水稻,山坡上种玉米,一副绿色祥和的农业小镇景象。「1027」期间,同盟军攻克镇旁边高地上的缅军军营,此后半年这里一直保持着和平。

七月初,腊戌缅军对同盟军作军事挑衅,同盟军被迫还击,于是大战爆发。紧跟着大批腊戌难民开始逃难。木邦成为腊戌民众逃离战火的目的地之一。缅军打击同盟军时维持着其一贯的残暴本性,其轰炸机日夜在木邦镇上空盘旋,找不到同盟军就直接向民宅扔炸弹,导致多起百姓受伤和被炸死的惨剧。因此,同盟军只能引导难民来南渣拉避难。在木邦镇同盟军设立了两个接待处,指引难民向南渣拉方向走。对没有交通工具的民众,接待处的同志会直接开车把他们带过来。

在南渣拉主持难民安置工作的朱二乡长告诉我,腊戌打响后一两天就有几十个难民逃过来,由于来的太突然,政府没准备,他自己先花钱买粮食安置难民,之后鼓励镇上的爱心人士捐献物资,把学校、教堂腾出来给难民住,几天后上级又派来难民安置工作组,现在基本解决了难民的吃住问题。

我们来到一个学校改造的安置点,看到每个小教室住着六七个人,一般是一家人住一个小教室,大教室则可以同时住几户人家,里面有锅碗瓢盆木柴火塘。同盟军给每户发了大米油盐和柴,大部分蔬菜则需要难民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学校院子里孩子们还在玩耍,战争的阴影似乎已经离他们而去。

一个难民告诉我,他家来自贺北,是四、五十年前从果敢迁居腊戌一带的果敢人。他说,腊戌多数难民逃向了当阳和佤邦方向。有钱人可以开车去勐拉和邦桑住,没钱的去不了那么远,能找到吃饭的地方就停下来。他说非常感谢同盟军给他们免费提供吃的和住的。

从学校出来后,又有一位村长开车捎过来一户难民,另外还有从腊戌坐摩托来的两户人家。朱乡长立即把这批难民带到另一个已经废弃的学校里。军人和难民一起打扫出几个教室。乡长指挥部下运来大米油盐和土豆,又给旁边一户人家交代,让这家人给难民提供饮水,柴也需要先给难民借一些,等安顿后难民会去山上砍柴。

南渣拉街上不时有难民骑摩托路过,他们的摩托上都插着白旗,他们中一部分人不会在这里停留,而是直接去南邓、户板。只有家庭贫困的才会留下。

难民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照顾各民族语言风俗的不同,需要在保障难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考虑本地物资的匮乏问题,需要安抚仓惶而来的难民。比如多数傈僳族被安置到了南渣拉的傈僳族教堂内,这样他们的语言饮食习俗都可以照顾到。小孩子随父母出来逃难,经常生病,同盟军需要免费给孩子治病。乡政府的同盟军军人以发自内心的善良来处理这些纷乱如麻的难民事务。

患难见真情,南渣拉镇上有余力的家庭都响应政府号召捐款捐物。副乡长等领导同志拿出自己的积蓄捐献给难民中最困难的几户人家。农民雇佣青年难民插秧,给予了优厚的报酬。

同盟军的革命宗旨就是把人民从缅军的奴役下解救出来。前线的同志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对付暴虐的缅军,难民安置点的同志用仁慈善良对待流离失所的人民群众,两者都是对革命诺言的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