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2024-01-13军事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初期的一种重要战舰型号。

发展沿革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海上威胁,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对海军力量进行更新和扩充的结果。作为内华达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宾夕法尼亚级在设计上继承了内华达级的高防护能力和重点防护设计理念,同时对火力系统进行了重大升级。

技术特点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最显著的技术特点是其主炮系统。它采用了四座三联装356毫米口径的主炮塔,这种设计大大增强了火力和炮弹的投射密度。与内华达级相比,宾夕法尼亚级的主炮数量增加了2门,使得其在火力上具有明显优势。动力系统也得到了更新,全面采用了蒸汽轮机,成为美国海军首批以全部燃油为燃料的战列舰。

在装甲防护上,宾夕法尼亚级遵循了「要么全部,要么什么都没有」的设计理念,即对关键部位如主装甲带、炮塔正面、司令塔等进行了重点防护,而在其他部位则使用较薄的装甲或者不装甲,以减轻战舰的整体重量,提高其速度和灵活性。

性能数据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性能数据如下:

标准排水量:32,440吨至34,400吨(1941年)

满载排水量:39,224吨(1941年)40,605吨(1945年)

舰长:185.3米

舰宽:29.6米(现代化改装后32.4米)

吃水:10.2米(最大)

主机输出功率:31,500马力(现代化改装后35,200马力)

最大航速:21节

续航力:8000海里/10节(现代化改装后19900海里/10节)

武器:12门356毫米主炮(4×3),22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4座),1943年宾夕法尼亚号改装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9门

装甲:水线13.5"-8",隔舱13-8",炮塔正面18",炮塔侧面和后方9"-5",司令塔16"-14"

服役动态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两艘同级舰,宾夕法尼亚号和亚利桑那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未参与战斗,主要原因是其先进的燃油动力系统在当时并不适合与其他战舰编队同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宾夕法尼亚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参与了多次两栖登陆作战,并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1946年宾夕法尼亚号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原子弹实验,在夸贾林岛击沉。

而亚利桑那号的命运则与宾夕法尼亚号大相径庭。在1941年12月7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中,亚利桑那号遭到严重打击,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这次攻击也成为了亚利桑那号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性转折点,1962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亚利桑那纪念馆。

总的来说,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在 美国海军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对后续战舰的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