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中国要敢于说我就是大!事情正慢慢起变化,美国正在学会谦和

2024-06-17军事

中国到底该是一只熊还是一只猫?我们自己其实也不清楚

没有什么比坚船利炮更容易地告诉对手你是谁了

现在,只要现在你打开【司马平邦说】公众号,看到的「作者精选」第一条,就是第1437期,标题是【 我就是大!美国应学会下跪:顶不住第二波「中国冲击」,还有第三波 】,这是我上个月做的一期节目,是结合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说的「中国现在太大了,以至于不能按自己的规则行事」,以及【观察者网】对此进行的「驳斥」,展开的述评,虽然那位熊姓作者对莱尔·布雷纳德的论调进行了有力回击,但我个人对熊先生的回击并不同意,我认为,当美国人说「中国太大了」时,中国人没必要进行自我辩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别人说我们太大时,马上就回答说「不」呢,而不是说「对,我们就是大」呢?

所以,我主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中国要最需要咣当一声坚挺地站出来,告诉对方,老子就这么大,这么硬,服气你就好好配合,不服气就一直戳死你。中国人要学会「攻」,而不是习惯性地一味「守」下去,因为客观上讲,中美之间的攻守之势早已经易位,同时,我们自己更要强化这种攻守之势的易位;那么什么是「强化」?且容我慢慢讲来。

这篇第1437期文章阅读量刚破10万时,我就把它置顶到作者精选里,现在流量已经几十万了,【司马平邦说】已经完成了1400多期,我自己也知道,其实许多都是口水话,没什么营养,但这一期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希望大家读读,我并没有在这里自大自狂,而是想给大家提供另一种与众不同的,又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现在,我就想再引用几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大家来看看司马平邦是不是还是有些先见之明的?

第一篇,是美国媒体上刚刚发表的,标题为【在「中国的后院」,美国放低姿态加强与盟友合作】,作者是位澳大利亚记者,戴米恩·凯夫,这篇报道说了一种现象,即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美国已不再是自信的安全保障者,不再是「相信我们,我们有办法」的超级大国,美国正提出要扮演另一种角色——即军事现代化和技术发展的热心队友。

美国首次与澳大利亚合作建造核动力潜艇,还邀请韩国参与核武器规划,与印度合作生产战斗机发动机,与一些小的太平洋岛国分担海上监视任务,还要与日本合作增加进攻打击能力。而在幕后,美国官员还在与这些合作伙伴测试新的安全通信系统,他们正在签署协议,与盟友共同生产火炮,并确保在发生冲突时能从该地区的各处医院里获取血液的供应,此外,他们还在以更广泛的方式与更多国家进行演习训练。

这篇文章的这一大段很难得,是替我们总结了美国正在亚太地区干着什么事,省着我们自己去归纳总结了。

文章里说,随着美国分享敏感技术,并优先考虑团队合作,许多人认为他们正在目睹全球重新洗牌和美国实力的演变,他们认为,目前,美国正在适应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美国正在学习,以许多固守美国霸主地位的华盛顿政客不曾讨论过的方式进行合作,并承认因为美国有更大的需求,所以行事就需要更加 谦和

美国正在武装日本吗?这话可能需要另一种语义重塑

小马科斯寄希望于美国支持与中国展示海上竞争,他确实不知中国之「大」,中国就需要告诉他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呢?因为,自二战以来,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减少了一半,这主要是因为亚洲经济的稳步崛起,仅中国就生产了约占全球35%的制成品,是美国的3倍。日本、印度和南朝鲜也加入了产量排名前七位的行列,这使亚洲的工业实力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

虽然,美国的军事优势得到了更好的保持,但相比之下,预算较少、更专注于印太地区的中国现在拥有更多的海军舰船,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中国可能还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中国还有更多的工厂,可以在必要时扩大军工生产----哎哟,今天的美国媒体能够有这样的认知,我应该给他们点个赞。

于是,戴米恩·凯夫的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趋势中催生了信心和焦虑,所以亚洲各国的军事预算激增,对美国国防技术的需求也空前高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新加坡演讲时说了:「在我们的这个集体故事中,我们是主角。」因此,当他们向美国求助时,与其说美国是保护者,不如说是商品(即武器)、服务(即培训)和投资(即新技术和设备维护)的提供者。

虽然这些话并不全对,但倒也为中国人提供了另一个看待中菲矛盾的新视角,即菲律宾与中国的敌对,既有美国的幕后怂恿,也可能有其内生的动力。

文章还说,日本的转变最为明显,从缓和与南朝鲜的紧张关系,到从数十年的和平主义抽身,大幅增加军事预算,再到与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签署部队调动协议,东京已表明,它现在寻求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即使华盛顿对东京的举动表示了欢迎,东京的行动也部分源于对美国的批判性评估,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去年在关岛,日本与美国空军举行联合演习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以免冒犯美国的日本高级情报官员曾经说过:「美国已经不再是20年前、30年前的美国了」「这是事实。」他还说,「无论下一任总统是谁,美国的作用都将相对减弱。」

文章里还说了,现在五角大楼的一些领导人已经公开表示,要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担一切」——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共同维护。虽然美国官员几十年来一直在谈论亚洲结盟,但他们在过去几年中的语气和行动表现出了微妙转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去年9月发表讲话,呼吁外交政策要更加谦和,以应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的挑战」。

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高将领戴维·伯杰将军,此人在去年已退休了,他曾经提出了一项全面计划,通过重新分配美军在亚洲的兵力,来对抗中国的优势,就是将美军转向规模较小的部队,这些部队现在更加机动灵活,可以进入许多国家的基地。

目前,在大型的多国军事演习和小型项目中,可以看到美国正放低身段的端倪,前一种是让其他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后者的例子包括去年在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成立的太平洋融合中心,它一开始更多算是美国的行动,直到当地合作伙伴要求发挥作用,美国官员便退让并让他们参与进来。

而通过美印关系,也可以看到美国嬗变之更为丰富的层次。美国一直有兴趣通过长期、全面的计划与日益自信的印度进行紧密合作,即使这意味着要压低对印度民主倒退的担忧。

在拜登总统的领导下,美国一直在大力销售和提供援助。它提供战斧导弹给日本,提供海岸警卫队的船只给越南,还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岛国帕劳改进跑道,为亚洲似乎每个向美国提出要求的一方都提供培训。所以,现在有人担心,美国试图将上述这些东西传播到一个愈发分崩离析的世界,增加了与中国边缘政策的敏感触点,使误解升级为冲突的风险大增。比如,华盛顿的两位国防研究人员麦克·M·迈克尔·D·斯温在最近为【纽约时报】写的文章中说: 「华盛顿追求日益复杂的安全关系网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而新加坡最有经验的外交官之一比拉哈里·考西坎说:「在我对美国有所了解的40多年里,我见证了美国经历过度自我批评的低谷和一波波的狂妄自大」「人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永久的。」然后,他补充说,亚洲和世界面临的挑战是,美国越发日益陷入 功能障碍 ,但「仍然不可或缺」。

这篇文章的最后,戴米恩·凯夫用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的语调说了:在这个充满令人困惑的挑战的时代——加沙、乌克兰、中国、朝鲜、流行病、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核武器——他们的工作现在包括让其他人相信,谦和可以像自信一样,成为美国的特征,而且谦和是一种无论谁当总统都会持续下去的战略。

各位同胞,各位兄弟,各位老铁,奔走相告吧,美国人现在要把谦和当成美德了,却还想用这种叫谦和的美德去维持它一直所信奉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那么这时候,中国该怎样对它说No呢?(未完待续)

【中国可以说不】,出版于1997年,今天才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