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德军古斯塔夫防线横亘意大利,盟军欲登陆小城安齐奥试图打破僵局

2024-01-01军事

书接上回。本期是意大利战役系列第10期。上一期讲到盟军的大部队正式发起对意大利本土的登陆作战,拿下包括那不勒斯在内的多个沿海据点。但上岸后盟军便开始挫折连连,德军提前在意大利中部依托地形构筑了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想靠蛮力突破防线完全是徒劳。为了打破僵局,盟军将领将目光放在了一座不起眼的港口小城——安齐奥上,安齐奥位于古斯塔夫防线后方,若能在此城登陆成功,便可前后夹击,打破德军……

(本期全文约8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古斯塔夫防线

1943年对于同盟国一方而言,绝对是扬眉吐气的一年,从年初开始,从浩瀚辽阔的太平洋,到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从冰天雪地的俄罗斯草原,到烈日酷暑的非洲大沙漠,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到了同盟国手里。

在欧洲战区的南翼,1943年5月盟军占领突尼斯和比塞大,北非地区的德意轴心国军队宣布投降,至此盟军完全彻底肃清了北非德意军队,地中海战区的形势豁然开朗——轴心国在欧洲最为柔软的下腹部——意大利本土,便毫无遮掩地暴露在盟军的利剑之下。7月盟军发起西西里岛战役,9月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战火终于烧上了第一个轴心国本土,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于7月垮台,新政府于10月13日宣布退出轴心国同盟,并对德宣战。此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同盟国在意大利的胜利已是瓜熟蒂落,指日可待。

但是纳粹德国在意大利方面的大员凯塞林空军元帅,一位出身炮兵部队的空军指挥员却以其异常出色的战地指挥,率领驻意大利德军充分利用意大利由南向北渐趋险峻的山势走向,实施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山地阻滞战。盟军自9月3日在萨勒诺登陆后,在谨慎稳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行动极为迟缓,面对兵力薄弱的少数德军部队,足足花费了将近一个月才占领预定目标那不勒斯,而德军主力已安然退守沃尔图诺河防线。

盟军第5集团军拿下那不勒斯后,又未能兵贵神速地挺进、磨蹭到10月12日才向沃尔图诺河防线发起攻击,此时意大利秋雨已是淫淫不绝,泥泞的道路和常有的如注豪雨,自然成为进攻方最为头痛的「敌人」,天时、地利,再加上德军所固有的顽强,防守沃尔图诺河防线的德军3个不满员的步兵师如期完成了凯塞林坚守防线至10月16日的要求,北撤至下一道防线,从加里利亚诺河口到利里河谷的外围防线继续抵抗。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德军后撤时对道路桥梁实施的系统而彻底的破坏,盟军对外围防线的进攻一直拖到11月5日才开始,德军防御力度也在逐渐增强,盟军的进展也许只有用「寸进」才能最恰当地来形容。直到1944年1月,盟军方才逼近了凯塞林预定的主防御线——古斯塔夫防线,因为围绕此防线的争夺之时正是意大利冬季,所以也被称为冬季防线。

凯塞林空军元帅

正是因为凯塞林的杰出指挥,希特勒于11月21日确定了在意大利长期坚守的战略,.解散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而将驻意德军合编成C集团军群,由凯塞林任总司令,该集团军群下辖维廷霍夫中将的第10集团军和冯·马肯森的第14集团军,共有23个师,370架飞机。凯塞林以第10集团军15个师坚守古斯塔夫防线,而将第14集团军8个师驻防意大利北部,作为古斯塔夫防线的后备力量。但是B集团军群中战斗力最强的4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却在集团军群解散后被立即调往苏联战场,而凯塞林还要在意大利北部留下若干个师以控制广阔的地区,实际在第一线增加的兵力仅仅三四个残破的师而已。

古斯塔夫防线,西起罗马以南约80公里的西海岸拉皮多河口,向东穿越亚平宁山脉,横贯整个意大利半岛,直到亚得里亚海滨桑格罗河口的奥尔托纳,该防线以海拔约1000米的卡西诺山为核心(罗马位于卡西诺山西北约160公里),卡西诺山上还有西方世界极负盛名的卡西诺修道院,山脚下是有着2.5万居民的卡西诺镇,德军依山峰天险筑有大量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布设了无法逾越的雷区地带。

(上图)一幅反映古斯塔夫防线附近美军阵地的画作,因为围绕此防线的争夺之时正是意大利冬季,所以也被称为冬季防线,画中可见已被大雪覆盖的美军炮兵阵地,左边还有几个烤火的士兵。

水流湍急的利里河和拉皮多河所冲击而成的利里河谷在卡西诺山上可以一览无遗,而通往罗马的必经之路六号公路(也称卡西利纳公路)正从利里河谷经过。卡西诺山四周崇山峻岭连绵不绝,这些山峰日后就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德军在卡西诺山精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很多工事都被伪装在岩石后面,甚至将修道院下面的一个山洞改造成弹药库以便就近补给。从地形上看,可以说古斯塔夫防线确实是易守难攻,德军也自豪地称为「坚不可摧」的防线。

从萨勒诺到古斯塔夫防线,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进攻战简直可以用令人沮丧来形容,在指挥战略的谨小慎微、恶劣天气、险峻地形和德军顽强抵抗这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整整4个月才推进了区区110多公里,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都不到!并最终在古斯塔夫防线前彻底地停滞下来,成为在整个1943年大趋势下格格不入的不协调音符。分析一下盟军如蜗牛般进展的原因,固然有天气恶劣地形不利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盟军指挥方面太过谨慎的保守,回看战役进程,可以发现盟军其实有很多次谈不上绝佳也算得上极好的机会都被白白地浪费,每每要等到集结起足够的兵力和补给之后才有进取的雄心,而在盟军集结的时候,相比盟军实力更为脆弱的德军可没闲着,从容地建立起防线,如果盟军穷追猛打的话,他们可连喘息的机会也没有。

更令人不解的是,盟军每取得一小步的进展,就又要停下来巩固既得地区,进攻前要等待,进攻得手后还要等待,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而有利的战机更是消逝无踪。以至于英国首相丘吉尔愤愤地说道:「……对于如此有价值的力量竞然如此完全被浪费,在这场战争中是很难找到同样的例子的!」凯塞林元帅的参谋长韦斯特法尔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盟军的最大失误就在于根本不应在萨勒诺登陆尔后按部就班地从南向北逐步推进,如果以在萨勒诺登陆的兵力直接在罗马以北登陆,那么不仅可以迅速肃清罗马附近区区2个师的德军,而且能干净利落地切断意大利南部数个师德军的补给线,举控制整个罗马以南广大地区,这还不包括占领罗马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影响。

而之所以盟军选择萨勒诺登陆尔后逐步推进的根本原因是制空权,萨勒诺正处在盟军战斗机作战半径范围之内,再往北就超出战斗机作战半径了。其实德军在意大利的航空力量已经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位,盟军无视战场实际死板恪守登陆地点必须在战斗机作战半径内的教条,结果反而使地面部队付出了更为巨大的代价。

正是鉴于盟军在战斗中所付出的相当惨重的伤亡代价,不包括病患,仅单纯战斗伤亡就逾4万之众,远远大于德军损失,这更使原本就对地中海战区三心二意的美国觉得,在这个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的狭长半岛国家,最多只能保持有限的力量,进行有限的军事行动。

到了1944年初,这一心理更为强烈,美国军方甚至已经消极悲观地认为盟军在意大利战场的作用,充其量就是牵制了德军C集团军群的20来个师(此时德军师级编制人数不满员已是家常便饭,驻意德军作为次要方向即使在满员情况下也不过只有盟军师级编制的三分之二),不使其投人苏联战场或用以增强「大西洋壁垒」的防御。而在意大利的盟军,由美第5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组成的第15集团军群,仅地面部队就有19个师又4个旅,虽说光从师级单位的数字上似乎相差无几,而实际兵员人数上,盟军几乎是德军的一倍,以这么大的力量去牵制这么小的敌方力量,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丘吉尔的计划

面对意大利陷于僵持停滞的战局,感到最不满意的人无疑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了,自从北非战场全面胜利后,英美两国的高层就对地中海战区的战略产生了巨大分歧。英国主张沿西西里岛、意大利半岛向北,在南欧开辟对德作战新战场,并将土耳其拉到同盟国一边,从2个侧翼削弱德国,尔后再在法国北部大举登陆。而美国方面则认为北非战场胜利后应该将全部力量都集中到西欧,直接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两种不同意见分歧的关键是,东南欧是大英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英国想借助美国的力量重新恢复在该地区的影响,而美国也很清楚英国的这一上不了台面的战略企图,自然不愿意做这个白出力的冤大头,几经交涉英美之间才达成了妥协,这才有了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作战行动。但是当意大利南部战局停滞不前后,美国又将意大利战场局限为有限行动战区,只希望保持有限的压力、仅仅发挥牵制德军力量的作用。这与丘吉尔的理想相去甚远,于是在1943年11月底的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再次阐述了他的计划。

德黑兰会议

在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的共同坚持下,同盟国方面已经达成了将1944年5月(或6月)在法国北部的登陆列为最优先地位,同时将在法国南部登陆的计划列为第二优先地位的协议。丘吉尔深知这一战略决定已是无法改变的,善于机变的丘吉尔鼓动如簧巧舌,表示将以十分之九的力量投入在法国开辟的第二战场,只需以十分之一的力量用于地中海,而这十分之一的力量将取得的利益肯定将超过所投人的力量。

对于意大利战场,同盟国方面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以英国方面为代表认为,盟军在意大利投入的力量越多,军事行动的力度越强,就越能吸引更多的德军从而减少德军在法国的兵力,为法国北部的登陆创造有利条件。而美国方面认为在意大利的任何行动都应该以不削弱、不影响在法国北部的登陆为前提,因为只有法国北部才是真正的决战,能够一战而定大局。

而且美国对英国垂青意大利战场,还有重重怀疑,担心英国借刀杀人,担心美国被英国拖入东南欧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中,担心英国会以意大利为借口拖延甚至逃避承担在法国北部登陆的责任。为了打消美国方面的顾虑,丘吉尔立即提出即使在意大利采取行动,其战略目标也是有限的,只不过是占领罗马,然后向北到达意大利长靴形半岛「腿部」的比萨——里米尼一线就可以了,绝对不会影响在法国北部的登陆。丘吉尔的这一表态,才使美国方面勉强同意了在意大利发动一场新的攻势。

丘吉尔计划的具体方案就是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在11月制订的「鹅卵石」计划,那是亚历山大为了突破古斯塔夫防线而制订的,计划先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发动进攻,再在防线侧后的安齐奥进行登陆,两面夹击最后攻占罗马。这一计划因11月和12月两次向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突击均告失利后,便在美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的请求下,还未开始就被束之高阁——当丘吉尔问起攻占罗马有何计划时,亚历山大便顺手捡起了这颗刚刚扔掉的「鹅卵石」,于是丘吉尔便以此方案为蓝本召集地中海战区的盟军将领进行讨论,在丘吉尔眼里,盟军在安齐奥的登陆将不是一颗只能碎脚的鹅卵石,而是一只牙尖爪利的野猫,将会一把抓碎德国佬的心脏!

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左)第3步兵师师长关国陆军少将卢西恩·特拉斯科特(右)。

纸面上的计划总算通过了,但实际操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运载工具不足,为了准备法国北部的登陆,盟国方面登陆舰艇的筹备已经是以艘为单位了。为此丘吉尔亲自出马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游说,成功说服罗斯福取消了原定在亚洲缅甸孟加拉湾支援中国战区的两栖登陆行动,并推迟了一批登陆舰艇离开地中海的时间,才好不容易凑出了87艘登陆舰,基本能满足计划运送2个师部队所需88艘登陆舰的最低限度,可以说勉强达到了要求。但是这批登陆艇还有一个条件,即在登陆2天后就必须离开战区,求战心切的丘吉尔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一苛刻条件,对他来说,只要能够在安齐奥打响,一切都可以接受。

1944年1月8日,正在摩洛哥度假胜地马拉喀什休养治病的丘吉尔正式批准了「鹅卵石」计划,安齐奥登陆终于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

「鹅卵石」计划总指挥是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安德雷·坎宁安,地面部队是隶属于美第5集团军的美军第6军,军长是美国陆军少将约翰·卢卡斯,下辖美国第3步兵师,师长美国陆军少将卢西恩·特拉斯科特和英国第1步兵师,师长英国陆军少将彭尼,海军总指挥是第81特混舰队美国海军少将洛里,下辖南北两个特混编队,南编队司令由洛里兼任,编有巡洋舰2艘、驱逐舰11艘、护卫舰2艘、防空舰1艘、炮艇2艘、扫雷舰艇23艘、潜艇1艘、各型登陆运输船只127艘,负责运送美军第3师,北编队司令英国海军少将罗布里奇,编有巡洋舰2艘.驱逐舰12艘、防空舰1艘、扫雷舰艇16艘、潜艇1艘、各型登陆运输船只87艘,负责运送英军第1师。

盟军计划先以第6军的2个师在安齐奥登陆后,迅速向阿尔班山区挺进,切断六号公路和七号公路(也称阿皮亚公路),截断古斯塔夫防线德军后路,在取得巩固的滩头之后再投入第二梯队美军第1装甲师、第45步兵师和英军第56步兵师扩张战果,同时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发起强大攻势,两下夹击,围歼当面德军。整个战役组织工作由于曾经有过计划,因此比较顺利,各项准备工作也都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着,虽然时间比较仓促,但是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预定参加登陆的地面部队和海军也很快在萨勒诺海滩开始了联合登陆演习,袜马厉兵积极准备。

和丘吉尔的雄心勃勃、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两位前线指挥员的心态,美军第5集团军司令美国陆军中将马克·克拉克刚刚指挥过萨勒诺登陆,还未从惨烈血腥的战斗中回过神来,从他内心来讲是极不愿意执行这个计划的,首先他对海军在登陆两天后要撤走感到无法理解,这样仓促的海上支援,仗怎么打?而且在好不容易才七拼八凑集结来的87艘登陆艇中,只有14艘是新式登陆舰,其他都是无法搭载登陆艇的老式登陆舰,这些老掉牙的登陆舰只能携带俗称「鸭子」的履带两栖车,虽说两栖车使用方便,但是速度慢载重小适航差的缺陷在战前的登陆演习中就暴露无遗,遇到风浪后就有40辆两栖车翻沉。

更重要的是克拉克对英国方面提供的情报心存疑团,他根本不相信德军在安齐奥地区力量薄弱,认为这只不过是英国人为了能在安齐奥登陆而编造的谎言,只是出于能顺利通过决策的考虑,他担心在安齐奥的登陆又将是萨勒诺悲惨一幕的重演。正是出于这些顾虑,克拉克把迅速切断六号公路和七号公路作战目标抛在一边,给第6军军长的命令中只是「在占领和控制安齐奥及其附近地区的同时,向阿尔班山区前进」。他心里的算盘是想等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开始攻击后,再根据正面情况进行调整。

美军第6军军长卢卡斯将军(左)与1名英军军官讨论战况。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登陆作战最高指挥第6军军长卢卡斯在克拉克的影响下,其心态更为谨慎,确切说是更为消极悲观。当得知要指挥部队在安齐奥登陆后,卢卡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回将要比加利波利更惨! 」(加利波利登陆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陆方惨败的一次登陆战),这位性格内向的将军在日记里尽情吐露了自己的恐惧和担忧:「鹅卵石计划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意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被牵上屠宰场的羔羊。

这里充满着加利波利的气味,指挥这事的还是那位业余教练(指丘吉尔,加利波利战役也是由丘吉尔一手策划)。」不仅在日记里,而且即便是在部下、同僚甚至上司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面前都曾流露过这样的想法,可是不知为什么,对战局如此悲观的卢卡斯还是被任命为此次登陆作战的前线最高指挥。

来自外部的压力更进一步加剧了卢卡斯的沮丧和恐惧,克拉克在临行前给卢卡斯的忠告居然是:「可别像我在萨勒诺那样自讨苦吃!忘记该死的罗马城吧!」第5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长美国陆军准将布莱恩说得更为直接:第6军登陆后可根据战况自主决定行动。这就等于是给了第6军可以无视切断古斯塔夫防线德军后路这一任务最堂皇的借口。而卢卡斯的好友,著名的血胆将军巴顿临别赠言简直就是一句诅咒:「在整个美国陆军中,我最不愿意看到你丧命,但这次恐怕是见不到你了!」

在这样的氛围下踏上征途的卢卡斯,可想而知将是以怎样的心态去指挥这场登陆战。

登陆安齐奥

安齐奥位于罗马西南约56公里的海滨,早年是个渔港小镇,因其附近海滩沙质细腻,海水清澈,岸边松林深翠浓荫,再远处群山连绵叠嶂,风光秀丽,而与罗马交通又很便捷,自然而然便成为一处度假休闲的胜地。尽管战火不绝,但安齐奥似乎远离尘世,依然宛若世外桃源,唯一不同的是,来自国外和罗马的游人少了很多,漫步海滩探幽松林的多是戎装在身的德军官兵,俨然成为凯塞林犒赏古斯塔夫防线德军官兵放松休假之地。然而对于盟军而言,风光旖旎的安齐奥海滩,却丝毫没有放松休闲的心情,有的只是惨烈的战争画面。

安齐奥所在位置

1月21日,总数达3.6万人的登陆部队以及装备的火炮、坦克、车辆和补给物资陆续从那不勒斯登船,随即由253艘各型舰艇组成的登陆编队拔锚起航。为了迷惑干扰德军对该编队动向的准确判断,登陆编队出海后先是故意绕经卡普里岛向南航行,直到黑沉沉的夜幕笼罩了海天,编队才转向安齐奥,经过一夜航行于次日拂晓2时到达安齐奥海域。同时,盟军空军出动大批飞机对意大利各机场尤其是对侦察机基地佩鲁贾机场进行了重点轰炸,有效压制了德国空军的活动,从而保证了安齐奥登陆编队的航渡安全与隐蔽。

进攻安齐奥的南部登陆编队中的英国辅助防空舰「帕劳马雷斯」号,该舰由西印度群岛香.蕉运输船改装而成。

巧的是,就在盟军庞大的登陆舰队浩浩荡荡驶向安齐奥时,德国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正在凯塞林的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向凯塞林保证在最近的将来盟军绝不会在意大利有力量发动一场登陆战——就在卡纳里斯这番话说完后几小时,盟军士兵的作战靴就踏上了安齐奥的海滩!这也从反面说明了盟军此次登陆作战在情报保密方面的杰出努力。而作为优秀的战略指挥官凯塞林元帅却并不相信情报机关的分析,因为同时情报机关也证实盟军在那不勒斯港集中了高达40万吨位的运输船只,这么多吨位的船只完全可以进行一次相当规模的两栖登陆,虽然他考虑到盟军会在意大利战场实施两栖登陆,但他认为盟军登陆地点将会是在罗马以北地区,因为罗马以北登陆才对意大利战场更具有威胁。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安齐奥才成为德军在意大利战场的最薄弱之处。

黎明前,盟军登陆开始了,整个登陆行动异常顺利,比萨勒诺海滩的演习还要完美,凌晨2时,在一阵惊天动地的炮火支援之后,满载士兵的登陆艇冲上海滩,德军在安齐奥的部队只有少数负责在敌登陆时破坏港口设施的工兵,而且他们完全没有进入角色,不少人是穿着睡袍在床上成了俘虏的!5时许,美军在安齐奥以东约6公里处登陆,英军在安齐奥以西约8公里处登陆,部队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几乎没有伤亡就顺利实现了曾经忧心忡忡的登陆计划。盟军士兵对此次登陆的评价就是「没有抵抗,没有炮火,没有伤亡,甚至连袜子都没湿!」接到登陆成功报告的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兴奋地致电丘吉尔:「我们的进攻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8时许,美军第3师占领安齐奥小镇。至22日午夜,第6军的3.6万名官兵、3000台车辆及补给品已全部上岸。

第81特混舰队旗舰——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比斯内克」号。

此时,不要说附近的阿尔班山地和六号公路已经成为盟军的囊中之物,就连不朽名城罗马也是唾手可得,因为此刻从安齐奥到罗马,德军全部的防御力量就只有第29装甲掷弹兵师的区区2个营不过1000人而已!登陆完全取得了预期的突然性,而且正打在德军整个意大利战场最为脆弱的命门死穴,正如德军韦斯特法尔将军所说,只要盟军从滩头出发,大着胆子向罗马挺进,一路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了。

之所以安齐奥登陆如此成功顺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军高层指挥的判断错误,凯塞林认为意大利战场只是同盟国方面一个次要战场,盟军不会再在意大利投入更大的兵力。而德军情报机关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以盟军目前在意大利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攻击古斯塔夫防线的同时,再有力量在更北面发动一次两栖登陆。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凯塞林正巧于登陆之日取消了古斯塔夫防线以北地区德军的戒备状态,以使这些部队能放松喘口气,而且还刚刚将原来作为抗登陆预备队的2个师调往古斯塔夫防线反击盟军的攻势。

但是,作为一个堪称帅才的优秀指挥官,凯塞林还是留了一手,那完全可以说是决定胜负的一步伏笔先着——他详细周到地制定了代号为「理查德案件」的部队机动预案,驻扎在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德军部队可以按照这一预案,从事先准备就绪的路线迅速地机动到盟军可能的登陆地点,这些路线都经过精心选择,即使是在冰雪严寒的恶劣天气下也能迅速通过大量部队,在容易遭到冰封的路段,工兵部队早已准备了破冰开路的方案和所需工具、原料;在空袭中易遭破坏的桥梁,工兵部队都事先勘测了架桥点预备了架桥器材;在一些偏僻的支路上还建立了隐蔽的中途补给点,囤积了燃料、弹药和食品。

由于安齐奥地区德军迅速被歼,没能及时报告,所以凯塞林一直到22日下午17时才刚接到盟军登陆的报告,但他立即下令实施「理查德案件」计划,并命令原准备投入古斯塔夫防线反击部队暂缓行动,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德军第14集团军就立即按照这一机动预案开始了行动。

与德军动若脱兔的迅捷反应相反,登陆盟军却是令人难以置信地磨蹭,至今还在海滩徘徊,尽管登陆可以说是非常之顺利,德军除了一两次稀疏的空袭外,几乎是毫无抵抗,即使没有飞兵急进罗马的雄心与胆略,至少可以轻松地控制住关键的阿尔班山地和六号公路,但是卢卡斯因为出发前的刺激受得太深,死板地执行巩固滩头阵地的命令(盟军原以为在滩头还将进行一场激烈的鏖战,根本没想到滩头几乎是不设防的),在他心里始终执拗地抱定这样一个前提:只要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没有取得突破,他就不向纵深推进!于是,他只是命令部队占领从东南墨索里尼运河到西北莫莱塔河口一线,以安齐奥海滩为核心建立起一道弧形的防线。

当凯塞林获悉登陆盟军非但没有向纵深推进反而在海滩挖壕做工事,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盟军裹足不前的时候,德军部队则正星夜飞兵兼程赶往安齐奥,仅仅24小时后,如天而降的德军部队就迅速控制了阿尔班山地,并以炮火封锁了通往罗马的六号公路。可以说,盟军在安齐奥出其不意的突然效果到此时已经彻底化为乌有了,再想向罗马进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意大利战役系列,讲述盟军血战安齐奥的滩头,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