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毛选中告诉了我们以弱胜强的底层智慧,原来道理这么简单。

2024-03-20军事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之以弱胜强的底层智慧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此之前,我还是要再提醒一下各位看官,我写的这些内容不一定是对的,大家一定要辩证的来看,边看边思考。

正确的学习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急于肯定和否定任何人的观点,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先假设别人是对的,去验证或找出例外。看书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此。
如果大家有需要交流的,可以私信我。

好,言归正传。

上一期我们讲了教员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制定了我军的战略,总体的战略为战略防御。因此这一期文章,我们就重点探讨一下我军战略防御的底层,后面几期再一步步从形式上展开探讨。

一、战争的形式
教员在文中介绍了自古以来中外战争的一般形式就是进攻和防御,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战争无非就是这两个方面,这就是战争这个事物的矛盾。如下图所示。

这里还是一个逻辑知识,我们之前讲过,就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所谓进攻,就是力量强的一方主导的向力量弱的一方施加的压力。
所谓防御,就是力量弱的一方对力量强的一方施加的压力的反应。

那么在中国革命战争(这里指十年内战事情)中,进攻的形式表现出的现象叫做「围剿」,是由GMD一方主导;防御的形式表现出的现象叫做「反围剿」,是由GCD一方来做出反应。在内容上是「战争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情况一次比一次复杂、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
这里面有一对辩证法的范畴,「形式与内容」,大家在读原文的时候要注意。

二、什么是战略防御
战略防御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总体来说包括防御阶段和反攻阶段,原文叫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敌强我弱阶段,在这个阶段是敌人进攻我防御,表现出来的就是敌人围剿我方根据地,而我对敌人要进行防御,即反「围剿」。
在这个阶段,由于我方与敌方力量比较处于极大劣势,所以不能采取对抗的方式,而是要避其锋芒。也就是不能以鸡蛋来硬碰石头。这是处于弱势的军队对阵强势军队的基本原则。
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员一定是研究了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案例,总结出的军事原则。也就是一开篇,教员提出的研究战争规律的方法论,大家一定要学会这种方法,还没明白的赶紧回头看前几期的内容,再啰嗦一嘴。

第二阶段:由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性质+条件,我军就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对我有利对敌不利的条件,使敌人由原来的相对的强,慢慢转化成相对的弱,而使我由原来的相对的弱,慢慢转化成相对的强。此时就具备了战略反攻的条件,就可以开始进攻,打破敌人的围剿,取得战略胜利。

从这两个阶段,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战争胜利的底层,就是要造成对敌力量上的绝对优势,才能打败敌人。

所谓的以弱胜强并不是说真的弱可以胜强,而是弱如何转化成对敌相对的强,从而战胜强敌。

很简单的道理:100个人打1个人很简单,胜率为99.99%。因为力量上有绝对优势。
所以,这个就是教员制定战略战术的底层,不论是游击战、运动战还是统一战线等等,其目的都是要通过控制条件,造成我方对敌的绝对力量优势,从而打败敌人。

这一点很重要,大家在读毛选中关于战争方面的文章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二、敌强我弱情况下的战略选择
上文中提到,我们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才能对敌进行进攻,从而打败敌人,那么如果条件不利于我,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呢。请看下图。

基于我们总结出的制定战略战术的底层:造成力量上的绝对优势才能进攻。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1.当条件有利于我,也有利于敌时,敌的力量>我的力量,不能进攻,要防御;
2.当条件也有利于敌,不利于我时,敌的力量>>我的力量,此时不仅不能进攻,有可能要进行战略退却,比如长征;
3.当条件不利于敌,不利于我时,敌的力量>我的力量,此时还是要防御;

4.当条件有利于我,不利于敌时,我的力量>敌的局部力量,此时,要由防御转为进攻。

这个图是我根据教员说的「条件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这句话推理出来的。
大家要学会这种方法。这个方法其实是两对矛盾交叉后,把事物分类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矛盾交叉模型」。

这个模型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一些东西,并且可以推理出很多未知的知识。

比如,孙子兵法有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怠」。「知己—不知己」是一对矛盾,「知彼—不知彼」是一对矛盾,这两对矛盾交叉后,就出现一个矛盾交叉模型,如下所示。

就是这一句话,用矛盾交叉模型,就可以更加全面的推出其他三句话。这个建议大家要重视,毛选中有很多这种话,大家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推出一些隐藏的新知识。
这个模型现代很多人叫「矩阵」,不过我个人感觉其实就是矛盾分析法的一种形式。当然这个纯属个人观点。

不管怎么样,好用就行。

三、战略防御的目的是战略反攻

战略防御的真正目的是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反攻必须要经过的阶段。要知道,教员制定的战略防御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战略反攻而进行的。

我们结合这幅图来说明。

在全局上来看,敌我的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敌人围剿我方,而我方一开始要避其锋芒,因为我是弱势的一方。
我们要想方设法的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从而造成我在局部上对敌的绝对优势,这个时候,开始进攻敌人。
那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教员在文中列了6条:


「(一)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

(二)有利作战的阵地;

(三)红军主力的全部集中;

(四)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

(五)使敌人疲劳沮丧;

(六)使敌人发生过失」

这些条件就是我们要利用的,也就是「时机」。底层就是我们上面推出的那个原则。用下图说明。

整体上,白区力量要远大于根据地的力量,但是通过创造和抓住有利条件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就能造成局部的我方对敌的绝对优势,从而一口一口吃掉敌人。
这个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论是内战时期还是民族战争时期,这个战略战术的底层一直是这样的。


这就是核心法宝。

关注我,下期谈谈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