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遭背叛的社会革命,切格瓦拉到底是被什么给打败了

2024-08-13军事

1967 年,中国人的氢弹成功引爆,让苏联人为之震惊。越南人的炮弹,将美国人麦凯恩的飞机击落。叙利亚人的导弹,曾在以色列人的头顶呼啸而过。然而,在这动荡的 1967 年,切格瓦拉却在玻利维亚,被一颗子弹无情地打穿了胸膛。

格瓦拉最后的时光充满了失望,他原本坚信游击队的事业能像在古巴那样,得到当地农民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燎原之势。但现实却是,愿意投身游击队的人少之又少,就连他自己也被一个叛徒出卖。

这位 20 世纪左翼革命的璀璨明星,就这样倒在了农民手中。此后的数十年,有人指责这些农民愚昧,反对革命。但实际上,玻利维亚农民早已经历了一场社会革命——1952 年玻利维亚革命。它是 1910 年墨西哥革命的回响,也是 1959 年古巴革命的先声,尤为特殊的是,它得到了美国的认可。

在 20 世纪拉丁美洲的众多革命中,如 1944 年危地马拉革命和 1979 年尼加拉瓜革命,美国均展现出了极度的敌意,用尽卑劣手段进行打压。唯有玻利维亚革命,竟获得了美国的支持,而玻利维亚人也在美方的支援下杀害了切格瓦拉。 在 20 世纪拉丁美洲的五大革命里,玻利维亚革命最为奇特,它的确是一场人民革命,却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所以,格瓦拉对玻利维亚革命产生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某些误判,足以令他陷入绝境。 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吞噬了格瓦拉,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杀死了他?在他离世后,革命者的鲜血是否白流,唯有玻利维亚能给出答案。

时间回溯至 1952 年 4 月,南半球的秋日寒风中,玻利维亚空军的一架运输机载着一位流亡者回归故乡。未来杀害格瓦拉的人,此时就在这架飞机上,机长巴里恩托斯少尉小心地推动操纵杆,确保飞机平稳降落,飞机上的客人便是玻利维亚人民的希望之星维克多·帕斯·埃斯登索罗。 埃斯登索罗凝视着窗外祖国那片千疮百孔的土地。

自 19 世纪独立以来,玻利维亚一直是拉丁美洲最为贫困的国家之一。在独立后的 55 年里,这个国家迎来了 20 位各异的总统,其中多数是手握兵权的考地罗,最夸张的一位总统上台多达 4 次,但累计执政不过 4 年。

与同时代的其他美洲国家相同,刺杀、政变与内战是玻利维亚的家常便饭。1879 年,狂妄无能的将军们因硝石关税贸然与智利开战,那场惨败让玻利维亚永远失去了所有硝石产地,也使玻利维亚海军成为了一支没有海洋的海军。 所幸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拯救了这个盛产锡和白银的国度。大矿主们的财富迅速膨胀,19 世纪 80 年代,玻利维亚迎来了寡头时代。

寡头们欢歌笑语之时,作为玻利维亚人口主体的原住民农民,却几乎未获得任何权利。 20 世纪初,玻利维亚全国仅有 4%的人拥有选举权,在地下辛勤劳作的矿工们只能依靠谷业来缓解无尽的困苦,大庄园里不识字的印第安农民还在为庄园主无偿劳作,其处境甚至比 500 年前的印加时代更为悲惨。

1932 年,经历大萧条后,摇摇欲坠的寡头政府孤注一掷,向巴拉圭发动了查科战争,这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争。接受德国式训练的玻利维亚军队,装备优于接受法国式训练的巴拉圭军队,人数也更多。 但被强制征召的印第安农民,并不愿为寡头们拼命,于是玻利维亚遭遇惨败。

随着查科战争的失败,寡头政府彻底丧失了合法性。与大萧条后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一样,出身中产阶层的少壮派军官们通过政变掌控了政权。 20 世纪 30 年代,对欧亚大陆的左派而言是漫长的寒冬,却是美洲左派的春天。加拿大的自由党人、美国的小罗斯福、墨西哥的卡德纳斯、巴西的瓦加斯,都在这一时期登上政治舞台,开启了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

玻利维亚的军官们也搭上了这班改革的列车,他们建立了一个军事社会主义革命政府,推出了矿产和石油国有化的方针,以及一系列保障劳工和女性权益的法案。然而好景不长,在矿业巨头和美国资本的猛烈反击下,许多新政策难以真正落实。

1939 年 8 月的一个清晨,最后一位改革派军人总统举枪自尽,保守派军人随后上台,众人期待的春暖花开未能到来,迎接所有人的是凛冽的倒春寒。保守派军政府废除了大量改革举措,但革命的火种已在玻利维亚人民心中种下。

正如西班牙内战后,哲学家玛丽亚·桑布拉诺所说,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已实现的成果,还在于其所怀揣的期望。1942 年,在拉丁美洲加入二战的那一年,一个名为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政党成立,其领导人正是埃斯登索罗。 这个党与秘鲁的阿普拉党类似,都试图在南美洲重现 1910 年墨西哥革命,终结寡头统治,建立左翼民族主义政府。

1952 年,当他们的秘鲁同志还一筹莫展时,玻利维亚的革命党率先取得突破。 流亡归来的埃斯登索罗走下飞机,开始行使他作为民选总统的合法权力。一年前的 1951 年,他率领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在玻利维亚大选中获胜,反动的寡头和军人们却宣称选举无效,埃斯登索罗被迫流亡。 然而,命运在 1952 年发生了转折。

1952 年,美国以联合国军之名,号召拉美国家派兵参与朝鲜战争。最终,除了美国在南美洲的头号忠实盟友哥伦比亚,没有其他国家真正派出军队。 玻利维亚的寡头政府急于向美国表忠心,准备派遣 3 万军队奔赴朝鲜战场,这一愚蠢的决定激怒了民众,迅速引发了玻利维亚革命。

1952 年 4 月 17 日,革命首先在矿工中爆发,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和玻利维亚共产党的左翼力量迅速响应。 自独立以来,玻利维亚军队在对外战争中从未获胜,而对内镇压人民却从未失手,直至 1952 年的这次革命,他们终于输掉了一场本就该输的战争。上台后的埃斯登佐罗政府将美国资本控制的三大锡矿和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工人获得了退休金、工会以及对工厂和矿山的监督权。

农村开始了土地改革,印第安人农民和女性获得了选举权,教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玻利维亚历史上首次摆脱了寡头统治,革命政府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但在拉丁美洲,仅考虑民众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玻利维亚人无法回避美国的态度。

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对玻利维亚革命露出了笑容,尽管有些勉强。 华盛顿认为,玻利维亚革命虽是左翼革命,但主导者并非共产党,相比之下,共产主义才是美国真正的死敌。既然如此,不妨尝试拉拢民族主义者,以防共产主义崛起。 于是美国承认了埃斯登索罗政府,革命政权大喜过望,为表感谢,重新开放了外国公司在玻利维亚勘探和开采石油的许可。

美国人的让步使玻利维亚避免了经济封锁和政治颠覆,对革命政府而言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艰巨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1956 年,埃斯登索罗的同志和好友西莱斯苏亚索当选总统,政权的平稳交接让埃斯登索罗颇为满意。他自豪地宣称,玻利维亚革命已和他所敬仰的墨西哥革命一样,实现了制度化。

要知道,墨西哥是 1930 年后唯一一个依靠革命政体避免了内战和军事政变的拉美国家。 事实证明,埃斯登索罗高兴得太早。尽管未遭受封锁,但作为贫穷的农业国,玻利维亚无法依靠自给自足来筹集改革所需的资金。革命政府起初采用通货膨胀政策来推动改革,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若继续增发货币,将引发中产阶级的不满,玻利维亚脆弱的经济也将难以承受。资金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摆在革命政府面前的有两个方案,一是缓慢发展产业,二是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前者进展缓慢、困难重重且复杂,后者则简单直接,效果立竿见影,只要再做出一些让步,美国人就会为我们修建学校和公路,何乐而不为呢。就在玻利维亚政府纠结是否向美国要钱时,美国人竟然主动送钱上门。

1959 年,古巴革命引发了拉丁美洲新一轮左翼浪潮,美国策划的猪湾入侵以失败告终,接着又在与苏联的较量中处于下风。美国被迫开始重视拉丁美洲的改革。在古巴革命前一年的 1958 年,委内瑞拉军政府垮台,民主行政党领袖贝坦柯尔特通过选举上台,开启了左翼民族主义改革。

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向美国政府建议,拉丁美洲未来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是卡斯特罗道路,要么是贝坦柯尔特道路。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应该支持拉美的左翼民族主义改革,否则将面临共产主义革命的浪潮。

1961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起「争取进步同盟」,宣布准备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拉美国家的社会改革。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抵御共产主义革命的唯一方法。除了委内瑞拉,另一个获得美元支持的左翼民族主义政权便是玻利维亚。 正巧如我们之前所说,玻利维亚也迫切需要资金来推进改革。

在 60 年代初,大量美元开始涌入玻利维亚政府的账户。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笔美元大礼背后有两个代价。一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玻利维亚革命政权必须配合美国防范和抵制共产主义,并且在经济政策上对美国资本做出更多让步。 其二也是更为致命的后果,革命政权越依赖美国,就越忽视其本应依靠的经济基础——玻利维亚人民,最终导致政权犯下了所有政党可能犯的最大错误,脱离了自己的执政基础。

对于这些危险,老革命家埃斯登索罗并非毫无察觉,况且党内已有许多同志与他分道扬镳。但形势已然骑虎难下,无法挽回。 1964 年,在美国的支持下,玻利维亚军人、副总统巴里恩托斯发动政变,总统埃斯登佐罗悲哀地发现,已经没有工人农民站出来捍卫他的政权。这位巴里恩托斯将军,正是当初载他结束流亡、返回祖国的机长。

如今,曾经为他效劳的人,又亲手将他送上了流亡之路。 当上总统的巴里恩托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他更加亲美且保守,但依然是个革命派军人,他宣称继承玻利维亚革命和治理。后来有叛逃至古巴的中情局特工爆料,说玻利维亚政府充斥着美国情报部门的眼线,巴里恩托斯为此大发雷霆,与美国人大吵了一架。

巴里恩托斯有原住民血统,他推崇天主教,关爱农民,憎恶工人运动,极度反共,善于演讲,还会说克丘亚语,在农民中颇受欢迎。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以及他背后那场扭曲的革命,让切格瓦拉产生了错误判断。而巴里恩托斯,正是那个杀害切格瓦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