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血卒
袁血卒(1908-2004),原名袁汉澄,祖籍湖北省麻城县,出生于陕西省宁陕县,享年96岁。
1926年考入西北军军官学校,1927年在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参谋(二次北伐),中共中央上海特别训练班学员,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中共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书记刘振亚)。
1931年12月参与组织领导「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军。历任红5军团第14军第118团团长、第15军第131团团长,红军特科学校政委(校长胡国杰【无资料】、武亭);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并获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先后任福建军区长汀游击司令部司令员,中央军区第24师政治部代主任(师长周建屏,政委杨英)、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主任贺昌)、军区第4游击大队政委(大队长李翔梧)。
周建屏烈士
1936年8月在浙江江山县受伤被俘,1937年秋获释后到延安。相继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政治训练大队教员,八路军120师政治部政训队队长(主任甘泗淇)。
1943年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被关押审查,1945年解除审查后入中央党校学习。
抗战胜利后到华北,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热辽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任黄惠良),华北军区第2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主任刘国梁),第二野战军政治部俘管处处长(主任张际春)。
贺昌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兼政委,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高级研究班主任、校务部部长。
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
1953年起,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公路处处长、军区工程学校副校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干部学校校长。
1957年转业,相继任天津化工学院党委书记(1958-1960)、院长(1958-1962),天津工业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62-1966)。
「文革」开始后受诬陷、被关押。
1977年任河北工业大学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至1982年,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正部级待遇)。
曾当选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黄惠良少将
文中涉及的部分人物简介:
刘振亚 (1911-1935),山东省曹县人,烈士。
武亭 (1905-1952),朝鲜籍,后任朝鲜人民军炮兵司令。
杨英 (1911-1935),湖南省邵阳县人,烈士。
贺昌 (1906-1935),山西省柳林县人,烈士。
李翔梧 (1907-1935),河南省洛宁县人,烈士。
刘国梁 (1910-1975),陕西省绥德县人,后任国家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党委书记兼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