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国军之父徐庭瑶指挥部队获得昆仑关大捷为何仍被蒋介石取消番号?

2024-08-18军事

1939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切断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同时进一步对当时国民党政府驻地重庆进行压缩包围,对广西广东展开侵略作战。 在昆仑关战役中,徐庭瑶麾下杜聿明带领部队跟日本人拼死作战,最终获得了昆仑关大捷。这一仗虽然打赢了,当时作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的徐庭瑶却被蒋介石取消了部队番号。

华北危局迎难而上

在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廖耀湘、郑洞国、邱清泉等人已经是大兵团级司令,而杜聿明更是充当着蒋介石最信任的救火队员角色,指挥两大战场作战,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追溯这些国民党善战之将后会发现,他们都曾受到一个人领导指挥,这个人就是中国最早装甲部队的开创者徐庭瑶。

1918年徐庭瑶从保定军校毕业,这也意味着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元老级的军人,再看看和他同级的毕业生,张治中、蔡廷锴、白崇禧等人都是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角色。

1933年日本军队妄图依据东三省进一步入侵华北地区,打通山海关出承德直逼北京城。北京城毕竟是百年都城,对于蒋介石政府来说不能不守。于是蒋介石派出当时颇为重视的杨杰担任总指挥,徐庭瑶则主动请缨带领十七军北上作战。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复杂,如果1933年徐庭瑶没有带领十七军北上,长城会战中国军队将会输得更惨,整个华北也将是另外的局面。

钢铁洪流下的顿悟

蒋介石选择杨杰担任总指挥,但是他没料到之前献言建策颇有功劳的杨杰却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只从纸面上考虑防守却忘了当时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巨大差异。 在杨杰的部署下,前线的的西北军和东北军根本挡不住日本军队的攻击,防守的重担落在了徐庭瑶的第十七军身上。

徐庭瑶这支第十七军是蒋介石中央军嫡系部队,麾下将领多是当年黄埔军校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黄杰等人此时都是这支队伍里面的重要军官。

即使是在当时中国军队中看起来最为强大的第十七军在面对日本人的时候也是捉襟见肘,力有不逮。曾经经历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围剿红军的徐庭瑶自认也是身经百战的了,但是当他看到日本人的步兵在装甲车和坦克的掩护下冲击阵地的时候他还是失了神。 这一刻徐庭瑶终于明白,现在的战争已经不是当年争勇斗狠就能够万事大吉的了,在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下个人的勇气是何其苍白的。

长城会战打到后半期,蒋介石也终于发现杨杰不是一个指挥作战的材料,于是就让徐庭瑶代替指挥。当年万里长城是为了防范匈奴的入侵,如今在这千百年祖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里面我们又和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

好在驻守古北口的关麟征、杜聿明部队拼死抵抗,堪堪守住了这座关隘,也算是给中国军队挽回了最后一点颜面。 不过更让徐庭瑶难过的是,第十七军中当年跟他一起出来抗日的安徽无为县老家的近千名老乡们死伤殆尽,仗打到这个份上,徐庭瑶愧对父老乡亲,不禁泪洒长城,同时也坚定了他心中想法,中国军队也要有这样的钢铁军队。

昆仑关战役悲喜两重天

要建立一支能跟日本人相抗争的装甲队伍,士兵好找,将领难求。徐庭瑶想来想去想到了当年第十七军的老部下杜聿明和郑洞国等人,这几个人能力上有没有什么其他将领的不良嗜好,是带兵练兵的好人选。

于是徐庭瑶牵头奔走,说服了蒋介石等国民党军队高层,终于建立起来当时中国军队第一支钢铁装甲作战队伍第五军,这支队伍由杜聿明担任军长,成为了当时国民党部队最为精锐的军队。

作为桂南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底昆仑关战役爆发。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昆仑关,以杜聿明精锐第五军为核心的的徐庭瑶三十八集团军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拉锯作战。 在这场战役中,杜聿明、郑洞国、邱清泉、戴安澜等新一代国民党将领大展身手,作为当时最精锐的第五军在三十八集团军的配合下最终将日本军队从昆仑关击退。

昆仑关战役虽然打赢了,但是桂南会战却输得一败涂地。在桂南会战中国民党部队各个派系貌合神离,让日本人各个击破。更为讽刺的是日本指挥官安藤利吉杀人诛心的给蒋介石留了张告示,称「璧还九塘于蒋军」。

这种输人又输阵的结局是蒋介石不能接受的,于是从白崇禧、陈诚开始几乎所有桂南会战的高级将领都受到了处罚。而指挥部队获得昆仑关战役胜利的徐庭瑶也因为麾下郑作民师的作战不力受到牵连,撤销了其麾下三十八集团军这一番号。

桂南会战之后徐庭瑶主要从事国民党军队机械化建设工作,从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的突出表现更加坚定了徐庭瑶的信心。 徐庭瑶在国民党军队建设中的贡献也获得了蒋介石的认可,他也在后来坦然称徐庭瑶为国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