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又刀片超车?领先美国20多年,被军工巨头抄袭,JF22风洞有多强?

2024-02-06军事

中国又又又弯道超车了!

中国人又玩「刀片」超车!我们美国人玩风洞玩了一百多年,最后被鹰啄了眼。

你们中国卧薪尝胆80年,弯道超车!

又是扮猪吃老虎,你们悄悄办大事的风格能不能改改?

当听说中国JF22风洞技术领先了整整20年,我们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想当年我们还把风洞技术看得比核密码还珍贵,一颗螺丝钉都不让中国人摸。

我们军事专家们研究了几十年超音速风洞技术,还是搞不定。而中国不但攻克了,还一举超越了我们。国际上炸了窝,所有人都感叹「这简直就像是在看一部反转剧。」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傲娇的我们还给中国GF12风洞团队颁发了地面试验奖,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成员一脸勉强地把奖杯颁给中国科学家,场面很是尴尬。

真正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们先是封锁风洞技术,后来实在锁不住了就来一招「打不过就加入」。

美国军事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呈现他们的超音速风洞时,竟然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我们自己的方案,选择了中国的技术线。对了,这在美国叫做「学习」,不叫抄袭。

60年代风洞史

在美国军事历史中,我们50到60年代的做法就像开了一个建风洞的疯狂派对,仅美国空军就建造了47座新风洞,就像把一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吹风机展览会。

这些大风洞不仅大,风速也惊人,简直就像把整个飓风装进了一个房间。

我们也不是疯了。

大型风洞的好处可多了:更大的模型、更真实的数据。

你知道,那些小风洞里的气流总是被墙壁影响,就像在微型世界里飞行。所以我们只能把飞机模型缩小,但这样出来的数据和真实飞机差得远呢。

造小风洞不算本事,造出真正能把飞机装进去的大风洞才是真牛B。

在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我们建了这么一个大家伙,它的实验段宽18.28米、高9.144米,大得可以让七辆大货车并排开进去!简直是风洞界的巨无霸!

就在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前苏联给了我们一记重击。

1939年,苏联建了一个更大的风洞,尺寸是24米乘14米,可以容纳十辆大货车一字排开。我们这边几乎所有型号的飞机都能在里面做实验。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一群热爱风洞的美国空军工程师和苏联朋友之间的较量。每次当我们以为自己赢了的时候,苏联总能给我们惊喜。但正是这种竞争,让我们两国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战机一个比一个先进。

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玩命造风洞的原因!

没有风洞,只要关于上天的大一点的项目都玩不了,航空航天工业大厦必须依靠风洞这个基石,想牛B必须有大风洞;导弹要想要飞起来、飞得快飞的远,必须要有大量的气动实验数据,所以能不能造出风洞,直接关系大国命运。

靠风洞模拟高空高速气流,直接一股脑模拟高速飞行状态,从而得到最真实的数据,看似简单,如果真的简单,怎么可能就美苏玩得起?

想知道我们是怎么测试这些风洞的吗?

这可不是普通实验。想象一下,一个模型飞机,比真飞机小,但也足够大,被吊挂在巨大的风洞中间。然后一群工程师就像在指挥一场交响乐,开始调整风速,从微风到飓风,模拟各种极端情况。傻子都知道,风洞其实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基础。

每当风速上升,那模型飞机就像被卷入了真正的风暴。工程师们围在控制台旁,眼睛盯着屏幕,手指忙碌地记录数据,有时得大声喊话才能盖过风洞的轰鸣声。那种紧张感丝毫不亚于战场厮杀,每一次实验都在挑战极限,试图找出飞机的极限。

1936年,正当我们以为风洞只有我们美苏两家玩得起的时候,中国人也要造自己的风洞。

我们鼻子都笑歪了,天底下谁不知道风洞是个好东西,但除了美苏两国谁玩的起?但中国像头倔牛,根本不回头。

小瞧中国?傻子!

谁小瞧了中国的决心和潜力,谁就是21世纪最大的傻子。

1936年,中国清华大学建了他们的第一个风洞,比我们美国晚了整整半个世纪。那时候我们已经在风洞里做了不知多少次疯狂实验,而清华的孩子们刚刚开始。

他们的风洞一建起来就遇到了大麻烦。就在建成的第二年,北平沦陷,风洞也跟着完蛋了。那感觉就像花了好长时间搭了个高高的纸牌屋,一只猫跳过来一下子全给弄倒了。

接着,1937年,他们在南昌又建了一个低速风洞。但你猜怎么着?1938年南昌也沦陷了,这个风洞又被毁了。就像那只猫又回来了,这次连纸牌碎片都没留下。

那时候的清华大学真够倒霉的。好不容易建了风洞,被毁了;又建,又被毁。

一直到了49年建国前,他们只有三座小小的1.5米乘2米的低速风洞,技术还停留在1909年呢。

这些风洞能做什么?最多也就是测试一下简易飞机。

而我们正在高速风洞里做着各种疯狂实验,飞机模型在高速气流中飞舞,工程师们紧张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而中国人的小型风洞,可能连个模型飞机都转不开。

直到新中国成立,「一人顶五个师」的钱学森回国,中国的风洞才算真正起步。

1955年,钱学森一踏进中国,就像是把一把火花扔进了干草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家伙真是个天才。一回国就开始规划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而风洞,是他的宠儿。

那时的中国航空航天就像个刚会走路的孩子,而钱学森就是那个教跑步的教练。他向中央提出建风洞,然后就像点燃了一场烟花,中国掀起了风洞建设热潮。

到了1958年,北京大学建了个直径2.25米、风速达50米每秒的低速风洞。

听着不怎么样,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奇迹。这个小不点儿风洞,不仅为航空工业服务,还能搞工程和科学研究。那时候,这可是中国唯一能做飞行器实验的风洞。

当时我们在巨大的风洞里玩得不亦乐乎。听说中国在风洞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差点笑翻了,我们的风洞大得像个小型足球场,而他们的风洞可能连我们风洞的控制室都比不上。

不过也挺让人敬佩的。中国人真是不怕困难。

我们的工程师都开玩笑说,要是让我们从头开始,只用一个小风洞,可能早就放弃了。但钱学森和他的团队就像在荒野中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满怀信心开始耕种。

有次开会,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的这个小风洞。有人说:「你们知道吗?中国那个风洞,风速能达到50米每秒哦。」 房间里爆发出一阵大笑。

就在我们笑的时候,钱学森他们已经开始了下一步计划。那个小风洞是他们的第一步。从那时起,中国在风洞技术上步步追赶,开始展示他们的实力。

你知道美国人在风洞建设上多么奢侈吗?

都说「花钱如流水」,我们是「泄洪」。看看我们的巨型低速风洞,造价高达2.22亿美元。这东西别说建造了,光是看预算我都得先喝口水,压压惊。

中国想要建自己的大型风洞,没钱。想想吧,建一个我们这样的大型风洞得多少钱?那是天文数字。就法国的那个小风洞,4.5米乘3.5米,都要5870万美元。这就是我们这些大国在风洞游戏中的门票。

中国人有点晕,「天哪,这得多少钱?我们怎么建得起来?」 比较一下吧,一个直径两米以下的小风洞造价也就十几万美元。

这差距,简直就是买一辆自行车和买一架私人飞机那么大。

就这还没完。运营成本呢?我们爱姆斯的巨型低速风洞,电机总功率高达十万千瓦,运行一个小时就要用掉10万度电。光这电费得多少钱?近2万美元一个小时,简直就像是把钱直接扔进火里烧。这还没完。

俞鸿儒

「风洞一响,黄金万两。」 一点都不假,我们做一次实验几十万美元就没了,够中国建几个小风洞了。

想当年,中国一年的gdp才1307亿元,而我们美国建造一个大风洞就得花费2.22亿美元。谁能想到,一个师从钱学森和郭永怀两位大师的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愣是让中国完成了风洞领域弯道超车!

1956年,俞鸿儒跟着钱学森和郭永怀两位大佬学习。

那是他28岁。两位大师都是力学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明白风洞有多重要,直接指给小伙子一个方向——超音速风洞。但是,郭永怀告诉小伙子说:别学美国的方式,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的技术和资金条件。是的,你没听错,他们认为学我们的方式是‘死路一条’!真有意思!

然后,这个俞鸿儒先生选择了一条他们自称为‘最不被国际认可的技术路线’——氢氧爆轰驱动法。

听着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东西。这个方法原理很简单,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点燃,然后‘砰’!爆炸,爆炸产生的气流温度高达8000摄氏度,速度超过30马赫。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模拟出高超声速飞行的环境。听起来像在用炸弹做实验,危险性极高,控制难度也大得惊人。

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不受青睐,大家都觉得这条路没人能走得通。

于先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事故,最严重一次甚至把实验室的房子都给炸了。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所以不得不用一些更便宜的材料来替代原本材料。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些家伙在实验室里忙得不亦乐乎。于先生戴着眼镜,眼睛紧盯着一个装满氢气和氧气的大罐子。然后,他点燃了混合物,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整个实验室都在震动,墙壁出现裂缝。团队成员们四处奔跑,尖叫着躲避飞来飞去的碎片。

正当我们笑看中国一次次失败的时候,人家弯道超车,愣是把这个事做成了!

中国的GF12风洞,据说比我们西方技术领先20到30年!听到这消息,我们差点把咖啡喷到电脑屏幕上。这是多大的领先优势啊!

知道为啥这么牛吗?

首先,中国这个爆轰式风洞造价低廉得离谱。

全长265米的GF12风洞,建设费用才4600万元,运行费用每次才五十元人民币。我们一个小型实验室的维修费都比它贵。这个价格快把我们的会计师整哭了,他们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这个风洞的成果简直是在为中国的军事和科技打Call。东风导弹、航天器、歼20战斗机,这些东西都是这个风洞的功劳。我们的科学家们听了都傻眼,不是不服,是太震惊了。

更糟的是,我们美国人不得不承认,这个GF12风洞确实让中国科技和军事力量有了超越欧美的底气。

那些骄傲得像开了屏的孔雀的科学家们被彻底征服了。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让我们开始学习中国这项技术。就拿普都大学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共建的hi plus风洞来说,这东西设计指标达到了五到40马赫的高超音速,他们竟然也用了爆轰式驱动思路。这在我们科学界可是大新闻,以前谁敢想到我们会去学习别人的技术?

看着中国从低速风洞起步晚了半个世纪,到高超音速领域领先世界,真是不可思议。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

这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为中国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奇迹。

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实践那句老话,「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 没办法,我们美国人不得不去「学习」人家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