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作为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重要体现,其性能往往备受关注,不过人们主要关注的层面在于谁的火力猛、配件牛。
但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活着才有输出」,也就是航母的寿命,同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影响军舰寿命的各种因素,以及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前世今生。
辽宁号的前世今生
1985年12月,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龙骨正式铺设,标志着这艘排水量达到6万吨级别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正式开工建造。
然而,造舰的过程远非一帆风顺,19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军费开支大幅缩减。
同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大幅削减海军预算,"瓦良格"号的建造速度逐渐放缓,到乌克兰独立时,这艘航母的完工度仅为68%左右。
停工后的"瓦良格"号面临着锈蚀和设备老化的困境,乌克兰政府一度有意将其完工并作为旅游项目,但由于资金问题而搁浅,"瓦良格"号的命运一度十分不明朗,甚至面临被拆解的危险。
1998年,一个转机出现。
中国通过一家私人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从乌克兰手中购得了这艘尚未完工的航母,当时,官方声称是将其改造成豪华浮动旅游设施。
由于长期不作防腐处理,再加上拖航过程中的碰撞,"瓦良格"号的状况令人堪忧。
中国海军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详细勘察和评估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瓦良格"号的整体状况良好,主要设备基本完好,动力装置、锅炉等关键部件虽然老化但可修复利用。
最终,中国决定对"瓦良格"号进行全面改造,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现代化改造后,"瓦良格"号脱胎换骨,以一艘全新的面貌——辽宁号航空母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序列。
辽宁号是一艘中型常规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约为6万吨,光是飞行甲板面积就近15000平方米,可以满足多机起降和高强度飞行训练的需要。
在动力方面,辽宁号采用了8台锅炉加4轴推进的常规动力系统,最大航速可达32节。
虽然在续航力和机动性上不及核动力航母,但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国情和技术水平,常规动力依然是较为经济实用的选择。
未来,随着核动力技术的发展,中国新一代航母或将实现核动力化。
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作战力量,辽宁号可搭载36架歼-15舰载战斗机,以及直-18、直-9等多型直升机。
歼-15是目前中国唯一的舰载战斗机,基于俄罗斯苏-33战斗机改进而来。
它采用了可折叠机翼、加强起落架等舰载机专用设计,可以在航母上实现短距起飞和阻拦着舰。
歼-15拥有较强的空战和对地对海打击能力,配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可挂载多种精确制导武器,是名副其实的舰载多用途战机。
为了保证舰载机的顺利起降,辽宁号采用了滑跃式起飞和阻拦着舰的方式,舰首装有12度的滑跃甲板,利用滑跃产生的升力帮助舰载机起飞。
舰尾则设有4条阻拦索,舰载机通过尾钩挂住阻拦索实现减速着舰。
相比弹射起飞和自由着舰,滑跃起飞和阻拦着舰对舰载机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加经济实用。
除了舰载机,辽宁号上还部署了多种舰载武器,包括红旗-10舰空导弹、近迫防御系统、舰炮等。
红旗-10是一种中程舰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是舰队防空的重要利器。
近迫防御系统则用于应对反舰导弹等近程精确打击威胁,包括30毫米和其它口径机炮。
这些武器系统与舰载机一起,构成了辽宁号较为完备的攻防体系,加上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可以融合各类传感器信息,为指挥员提供全局态势,辅助决策。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自主改造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美军最新的核动力航母,但已经是一艘装备精良、威慑力十足的现代化航空母舰。
它不仅大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远程投送和区域威慑能力,也为国产航母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更重要的是,辽宁号承载着中国走向深蓝、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期许。
美国航母的「超长待机」
11艘核动力航母代表着美国在全球的存在和影响力,这些航母不仅体量巨大、装备精良,而且拥有非常长的服役寿命,动辄50年以上,堪称"不沉的传奇"。
进入21世纪后,企业号虽然已届"古稀之年",但依然身先士卒,先后参与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体现了美国航母的高可靠性和持久作战能力。
直到2012年12月1日,这艘传奇航母才在服役51年后光荣退役,创下美国海军舰艇服役时间最长的记录。
与企业号齐名的还有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这一级别由10艘排水量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组成,是美国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尼米兹级航母采用模块化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现代化升级的需要,因而拥有50年以上的设计寿命。
1975年服役的尼米兹号航母至今仍在役,其余9艘也都服役20-30年之久。
这些超级航母装备精良,舰载机数量多达80-90架,不仅在军事上具有强大威慑,在外交上也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曾有6艘尼米兹级航母同时部署在战区,创造了美军海上作战的新纪录。
相比之下,常规动力航母的服役寿命就相对较短,以英国的"光辉"号航母为例,尽管是英国海军的旗舰,服役时间也仅有25年(1987-2012年)。
这主要是因为常规动力航母采用蒸汽轮机推进,油耗大、续航力差,而且舰体结构和设备布置也没有核动力航母科学合理,因而总体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再看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虽然在吨位和舰龄上不及美军最新的福特级,但其作战能力已经今非昔比。
经过多年现代化改造,辽宁号装备了新型雷达、电子战和武器系统,使其在信息获取、指挥控制、攻防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尤其是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演习,辽宁号官兵的技战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3年11月,辽宁号首次实现了歼-15舰载机的起降,开启了中国航母时代。
此后数年间,辽宁号航母编队多次赴黄海、东海、南海乃至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刷新着人们对中国航母的认知。
2016年底,辽宁号穿越宫古海峡,首次进入太平洋,引起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8年4月,辽宁号航母编队绕台湾岛巡航,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
通过实战化训练,辽宁号舰载机部队形成了昼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起降能力,舰、机、艇协同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据报道,辽宁号的歼-15飞行员已经掌握了滑跃起飞和阻拦着舰的全部技能,某些科目的成功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军事舰艇的「寿命论」
一艘军舰的服役寿命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取决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这其中既有舰艇设计之初就决定的内在品质,如设计水平、建造质量等;也有后天使用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如维护保养、现代化改造等。
只有做好"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一艘军舰的使用寿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以「先天」工作为例,高水平的设计是一艘军舰延年益寿的基石。
现代军舰动辄数万吨级,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对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军舰未来的使用环境、作战需求、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合理选择船体材料、动力装置、武器系统等关键设备。
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军舰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航性,为其长期服役奠定坚实基础。
以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这一级别航母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未来升级换代的需要,采用了大量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为后续现代化改造预留了充足的接口和空间。
得益于科学的顶层设计,尼米兹级航母不仅性能卓越,而且拥有50年以上的设计寿命,充分体现了设计水平对舰艇寿命的决定性影响。
其次,精湛的建造工艺是确保军舰品质的关键。
现代军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船体制造、动力系统、电子设备、武器装备等诸多方面,对生产制造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
建造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才能确保军舰的建造质量。
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为例,从首块钢板切割到最后交付,历时不到3年,创造了世界航母建造的新速度,体现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先进水平。
002型航母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船体结构和布局方式,大量应用了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建造质量。
精湛的建造保证了军舰投入使用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其长期服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从「后天」工作来看,细致入微的维护保养是延长军舰寿命的有效途径。
现代军舰装备精良、结构复杂,各类设备动辄数千台套,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量十分巨大。
如果疏于管理,任凭设备带"病"工作,久而久之,军舰的性能必然会急剧下降,寿命也会大打折扣。
反之,如果定期开展系统维护,及时修复损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军舰的技术状态,延缓其老化速度。
以美国海军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为例,尽管动力装置、电子设备等已非常陈旧,但由于平时维护得力,使其得以服役近50年之久。
再如我国的辽宁号航母,虽然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瓦良格"号,但经过多年改造维护,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全新航母的水平,服役年限至少与「小鹰」号不相上下,可见,精细的维护保养是延寿的法宝。
最后,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改造是激发军舰生命力的"金钥匙"。
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一艘军舰服役几十年,其电子设备、武器系统等必然会面临老化淘汰的问题。
为了不被时代抛弃,军舰必须适时开展现代化改造,换装新型雷达、电子战系统、武器装备等,以重焕新机、焕发第二春。
参考资料
Wikipedia,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Liaoning
Chinapower,How Does China’s First Aircraft Carrier Stack Up?
naval-technology,Liaoning (Varyag) Aircraft Carrier, China,September 24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