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 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 ,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42年,美英两国共同决定,要搞一个「大工程」,推出一款叫做T14的突击坦克。 英国人急得恨不得立马下单,甚至干脆订了8500辆,而美国人呢?
心不在焉,觉得这不过是个「应急品」,反正没啥大不了的。 结果一看这坦克,呵,问题一堆,谁也不满意,最后连两辆原型车都没搞好。这事儿,还真是有点意思。
T14项目的尴尬开局
咱们先从1942年说起,当时的背景是啥?英国正和德国打得热火朝天,手头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已经有点跟不上节奏了,英国人急得直跺脚。
于是,他们想到了美国。 英国人找上美国,说:「老兄,帮个忙,咱们一起来搞个新型突击坦克吧,要速度快、装甲厚,还得能打得动德军的那些家伙。」
美国人呢?嘴上答应了,心里却在犯嘀咕:「搞啥重型坦克?我这M4谢尔曼不挺好使的吗?」不过,碍于面子和盟友的面子,美国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T14重型突击坦克这个项目就这么开始了。
两国一拍即合,决定分别拿出一款现有坦克做参考。英国这边拿出的是A13盟约者巡洋坦克,而美国拿出的是M4谢尔曼。表面看,双方都挺上心,实际上呢?美国人压根就没当回事儿。你想想,英国人急需这玩意儿上战场救命,美国人却坐在北美大陆上,离战场远着呢,谁会真的操心?
于是, 美国人决定以M4为基础,做点小改动,捣鼓出一个叫T14的「新品种」。 从外观上看,这坦克跟谢尔曼还挺像,只不过装甲更厚了,炮塔也大了一圈儿。英国人一看:「嘿,这东西不错!性能咋样?」 美国人随口道:「没问题,您放心。」
纸面性能优异,实测频频出问题
说归说,这东西还是得测试啊。阿伯丁试验场安排上了,火车头公司造了两辆样车,交给美英双方各测一辆。纸面数据上看,这玩意儿的参数还是挺唬人的。
T14重42.6吨,配备一台520匹马力的福特GAZ V8发动机,最大速度能达到38公里每小时,防护也相当到位,正面装甲102毫米,侧面装甲50毫米,还配了一门M3型75毫米坦克炮。
英国人一听,激动得不行,当即下了8500辆的订单。美国人心想:「哎,英伦老兄你别急啊,这才刚刚测呢!」但英国人不听,坚信这款坦克能替代他们那不争气的丘吉尔。结果呢?问题可就来了。
首先, 坦克的履带系统那叫一个糟心。 这个T14的履带老爱脱落,尤其是在越野行驶时,履带甩飞得比个别脱衣舞者还快!一旦履带飞了,那你可得老老实实停下来修,别想着继续开,这可比修汽车麻烦多了。 英国人在测试的时候,简直要抓狂了:「这履带飞得也太快了吧?好家伙,开得快,掉得也快!」
其次,转向系统也不争气。转向架上的车轮也老爱崩坏。每次越野,履带掉,转向架崩,车子东倒西歪,根本跑不起来。 你说这玩意儿跑得慢吧,体型还贼大,这一趴窝,简直成了德军的活靶子。
再来就是炮塔设计,T14配了一门75毫米坦克炮,本想着这炮口径不小,火力肯定够用了。可实际打起来,面对德军后期IV号坦克的厚重装甲,T14这点火力根本不够看,炮弹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似的,击穿力严重不足。
而且弹药的设计位置也有问题,弹药居然放在炮座下面,这要是爆炸了,乘员都得跟着「飞」出去,英军一测完,气得直拍桌子。
美英双方的「塑料友谊」
英国人在测试完样车后,简直气得火冒三丈: 「这设计也太糟心了,机枪孔设计那么弱,简直就是个靶子!履带老掉,炮弹打不穿德军的坦克,这也配叫突击坦克?」 而美国人呢,表面上不好发作,心里早就不耐烦了:「你们英国人要不是找我合作,这玩意儿我根本不稀罕搞!你还来埋怨我?」
于是,美军的研究团队慢慢就失去了兴趣,测试也就是象征性地做了几次。到了1944年12月, 美国人干脆不干了,直接撂挑子退出了T14项目,甚至连自己测试的那辆原型车都丢进了炼钢炉,压根不想留个纪念。
英国人呢?本来自己也指望不上了,最后只能把那辆测试过的原型车搬进了博物馆,象征性地放在那里,再无下文。
如果你仔细分析T14的技术问题,会发现这款坦克的确是个仓促出品的「应急品」。 它的底盘设计借鉴了M4谢尔曼,但却增加了太多额外的装甲和武器,导致整车重量猛增,而动力系统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升级,结果就是车身重了,速度却上不去,机动性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履带和悬挂系统原本就不够优秀,导致T14在越野行驶时频频出问题。
另外,T14的火力配置也不够理想,75毫米M3型坦克炮在早期或许够用,但到了1944年,德军装甲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大幅提升,这门炮再也无法有效穿透敌人的装甲。更别提炮塔设计上的缺陷,让整车在防护能力上也大大折扣。
这些问题无不证明了T14确实只是个「应急性产物」。它的设计初衷或许是为了快速填补英军在重型突击坦克上的需求,但在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和改进的情况下,贸然推向战场,注定不会成功。
8500辆订单,最终成空
至于那8500辆订单,最后自然是泡汤了。英国人一开始高兴地大手一挥,想下单8500辆T14突击坦克,可谁能想到,这东西最终连批量生产的资格都没拿到。美军退出了项目,英国人也无力单干,T14项目就此终结。
英国人对T14的失望,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重型坦克的需求消失了。他们转而开发了A33「黑太子」步兵坦克,继续填补自己在重型坦克上的空缺。至于美国呢,M4谢尔曼依然是他们的主力,随着战争的推进,他们在谢尔曼的基础上也做了多种改进,推出了更强大的M4A3E2「巨无霸」坦克。
T14突击坦克的历史,或许是美英合作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反映了战争中武器研发的紧迫性和偶然性。 尽管它的设计理念听起来很美好,最终却因为技术上的缺陷和双方的不和谐,没能走上战场。 那些原本要造的8500辆T14,如今也只能成为历史书中的一笔,和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静静等待后人去追忆。
参考文献:
T14 heavy tank 维基百科